1、新能源汽车“叶子”
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的概念车“叶子”给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叶子”在设计中以电能为主要动力来源,其技术核心是自然能源转换技术,包括光电转换技术,风电转换技术、二氧化碳吸附和转换技术。车体采用可吸附二氧化碳的有机金属结构,能模拟绿色植物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和水分子,形成电流。在车顶的一片巨型叶子是一部高效的光电转换器,它的四个车轮就是四个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变成电能,充入自身电池储存能源。
2、4G通信“天线海宝”
在信息通信馆里,世博史上首个能和游客实现双向高清视频通信的机器人“天线海宝”一亮相就吸引了不少游客。基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LTE技术的“天线海宝”机器人,是最新移动通信技术与工业自动化技术的结合。随着未来TD—LTE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它将被广泛用于小区安防、智能交通、家庭保姆、家庭助老、反控除暴、交互娱乐等各个领域,为人们带来更实用、更智慧的信息化生活。
3、3D技术完美应用
许多观众都从上海世博会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这得益于3D技术在本届展会中的完美应用。3DVIAVirtools等Web3D技术打造了永不落幕的“网上世博会”,将展会的展示内容以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在互联网上,让地球村的居民无论在世界哪一角落都犹如身临其境,在网络体验和实时互动中感受世博、自由穿梭。
4、节能建筑
中国馆所有的门窗都采用LOM-E玻璃,不仅反射热量,降低能耗,还可能会喷涂一种涂料,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为建筑外墙照明提供能量。国家馆顶上的观景台也可能引进最先进的太阳能薄膜,储藏阳光并转化为电能,顶层的雨水收集系统则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主体建筑的挑出层,构成了自遮阳体型,已经为下层空间遮阴节能了。此外,意大利馆、沙特馆、丹麦馆等都用建筑演绎了绿色科技。
5、智能机器人
上海世博会期间,各个进出口都将安装一种叫“E面通”的人脸识别系统,进出园区的50万持证人员和7000万人次游客,只有拥有“人脸通行证”才能顺利过关。人群中一旦出现可疑人脸或持证人员将卡转借他人的情况,“E面通”都能识别出来。而比警犬更灵敏“人造狗鼻”也出现在上海轨道交通世博线路的各主要站点,用于寻找爆炸物。
6、气力垃圾箱
世博会中的垃圾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装有一个容量传感器和一个压力传感器,随着垃圾投入量的增加,两个传感器每过5分钟会自动感应桶内垃圾与桶容量之间的关系。当垃圾快装满时,“分析器”就以无线网络传输的方式将信息反馈到园区里的垃圾处理控制中心,保洁人员听到垃圾桶发出的信号后,再呼叫园区内的运输车辆去处理。垃圾运输车还能进行GPS定位,在一幅电子地图上,垃圾处理控制中心会根据不同区域垃圾量对垃圾运输车制定合理的路线。
RFID电子标签
7、电子标签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最神奇的是这项技术还可以识别高速运动物体,也能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持票人只需手持门票在离读写设备10厘米的距离内刷一下,便可轻松入场。此外,它还可以记录不同信息并适用于不同类别的门票,以便为参观者提供多种类型的服务,比如“夜票”、“多次出入票”等。RFID芯片还能采集参观者信息,并将其汇聚到票务系统的中枢,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管理方就可据此了解园区内的人员密度,进行科学的分流引导。
8、“客流眼”
“客流眼”的核心是一套拥有独特算法的软件。统计准确率在80%-95%之间。这套摄像头会自己统计出场馆内的人数,如果超过场馆管理方设置的上限,它就会立即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采取疏散措施。再如,它能记录下摄像头范围内人员的行为轨迹,并同步跟踪分析,如果某人的行走路线出现徘徊、长时间停留等不正常现象,系统也会发出警报,为安保人员减轻不少负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