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这些年,那些事”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网购,电子商务,便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2-07 15:47
现在从消费者体验的角度来看,网购“可选的商品多了,卖家也多了,东西便宜了,到手更快了”。
本刊记者 吴倩
网购“这些年”
淘宝上的V3钻石买家张涛前一段没事翻了翻记录,统计了一下自2005年至今在淘宝上的交易总额,14万多,这个数字把他“震惊了”。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今天的消费者来说,网络购物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一些资深的买家在2002年左右就开始尝试网络这种新的购物途径。网友雷铭自淘宝03年上线即开始网购,他觉得网购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挺大的”,现在除了衣服以外,他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从网上购买。
谈到第一次网购,他说是在淘宝上买一个电子产品,“当时还没有支付宝,只能去邮政付款或者汇款”,虽然“没有安全感,怕这个钱汇出去被骗”,但是使他“提心吊胆也要买”的原因是“价格特别便宜”。他说,“当时其他小的购物网站也很多,但是都不敢去购物,觉得不放心,而且那个时候还是传统思想的惯性,比较喜欢逛街买东西”。
第一次网购也使他萌生了“开店卖东西”的想法,给淘宝传真了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后,他如愿以偿从买家变成卖家,卖了一阵子创意家居用品,最终因本职工作太忙而选择放弃了自己的店铺,退回到“专职买家”的行列。
早期的网络购物在雷铭看来并不方便,“网站很少,上线的产品种类也少,付款方式和快递物流方面都是非常不方便的”。他说自己当时在大连,卖家用邮政EMS,大约三四天左右的时间将货物递送到他手上。至于是否担心快递太慢,他说“当时是担心被骗,不担心快递问题”。
像他这样较早开始在网络上购物的人并不在少数,网友漂泊者自2002年在麦考林上“花113元买了一个包包”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她认为当时采用货到付款的形式还是不错的,当然如果东西好,也可以考虑汇款到对方的账户上。她说,“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在网上看到一个迪士尼的书包,汇款到对方工行,打电话跟对方确认,然后才收到货的。”现在漂泊者算是网购达人中比较特殊的,因为“线上线下有差距”,所以她通常“买了东西就不想要了,立马转手送人”。漂泊者并不常在网络上买衣服,她说“质量不好”,其网购对象通常都是“小东东”。但她更偏向于京东,时常“买个电吹风呀,鼠标呀,洗发水呀等等”,甚至连家里的热水器和笔记本都是在上面买的,她说“在京东今年都花了小五千了”。
还有一些买家尽管早就开始了网购之旅,但却一直对网络支付心存疑虑。网友小宇网购四年,因“缺乏信任感”至今仍未开通网上银行。她多数时候只购买货到付款的东西,“当当和卓越的使用频率很高”,想在淘宝买东西的时候就选好了找其他人帮自己拍下来。她认为自己“一点都不特殊”,身边类似这样“让别人帮忙淘宝”的“挺多的”。
对于张涛来说,早期网购给他的印象就是在卓越和当当上买书,至于具体时间,他说大约是01、02年,“太久远”导致记不清了。现在张涛的网购对象基本都是电子产品,从手机到投影仪他全部都在淘宝上买,他说“也曾经在卓美网上买过摄影器材,京东也去过,但是好像没有淘宝便宜,以后如果买大型电器,我还是有可能去京东的”。至于如何避免买到假货,他的秘诀是“看价格”,“不能太贪便宜,一般卖家承诺是正品而且价格不离谱的,一般不会是假的,非要花半价,不假也难”。因购买的电子产品多,他在淘宝上有了近15万的交易额,他说,在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都想戒网了”。
网购“那些事儿”
现在动辄花几千块钱在网上买一件商品的买家大有人在。网友米格前几天在网上买了一块3000多块钱的手表,她说“比专柜便宜1000多”,但是“拿到的时候我就去售后检查了”,她坦言“很庆幸它是个真货”,这种担心源于早期网购的经验。米格在大三的时候曾花400元在淘宝上买了件衣服,尽管当时先给卖家打款但她并不担心被骗,因为“舍友们一起都买了”,但衣服让米格很失望,她说“跟我想像的一点也不一样”,淘宝也因此被她认为是一个“卖假货的地方”,她说,“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没在网上买过东西”。
同样感到失望的还有中国传媒大学的张老师,“生完孩子之后因为不太方便出门”,她开始在乐友网站上买孩子和自己用的东西,并由此爱上网络购物。但是最近她很郁闷,因为她有了“唯一的给差评的经验”,花了2900元买来的储物柜材质与描述不符,她说“做工很不好”。
相对于城市里的网购人群,乡村网购生力军也开始出现。内蒙古农牧区的网友小健今年25岁,前几天他的朋友王浩因为在网上买了一件李宁牌的衣服而成了伙伴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尽管并没有实体店能够进行比对,但王浩依然不厌其烦地把它展示给自己的朋友们。小健所在的“嘎查”现在只有一家网吧,里面有20多台电脑,他说“配置还可以”,“平时上网的人很多,需要等一会,收地的时候人少”,小健说。当地没有其他快递公司,只有邮局,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网购在农村的发展。
在网购的用户体验上,买家张涛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早期的网购和现在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网购,必须建立在网络、支付手段、物流都相对成熟的基础上,无论哪一方面,都对B2C有直接致命的影响,而这三者在早期只是能实现功能而已,完全谈不上成熟。”现在从消费者体验的角度来看,就是“可选的商品多了,卖家也多了,东西便宜了,到手更快了”,他认为“第三方支付和物流基本算是成熟,至少不会再成为交易的瓶颈”。张涛认为中国的电子商务网站应该学习苹果“拿用户当爹”的做法,“为了提高体验,无所不用其极,这也正是苹果最值得尊敬的地方”。
作为资深网购者,张涛对于网购的未来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我觉得未来,淘宝这种平台类型的网站会消失,它只是目前卖家和买家之间无法互相信任的一种过渡期交易形态。未来的网购会最大程度取消中间环节。你想买手表,直接去西铁城网站,不用在淘宝上搜了。信息的极度对称,会毁灭中间经销商这个职业”。
同时他也认为电子商务应该结合网络的特性,探索出完全有别于传统交易的模式,“我觉得商务只是手段,就是把商品交易到消费者手里而已,目前的电子商务还只是将现实社会中的交易模式照搬到网络上,事实上,网络信息高速流动的特性,已经可以完全颠覆传统的部分交易模式了。只是在中国,中间经销商向来是既得利益团体,他们希望这种利益的获得延续到网络时代,这就造成了对照搬现实模式的B2C的过分关注和研究,因为它能更快速地以传统模式带来更多的钱。而实际上,利用网络探索新的商务模式,才是B2C未来的关键所在。”
……
本刊记者 吴倩
网购“这些年”
淘宝上的V3钻石买家张涛前一段没事翻了翻记录,统计了一下自2005年至今在淘宝上的交易总额,14万多,这个数字把他“震惊了”。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今天的消费者来说,网络购物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一些资深的买家在2002年左右就开始尝试网络这种新的购物途径。网友雷铭自淘宝03年上线即开始网购,他觉得网购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挺大的”,现在除了衣服以外,他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从网上购买。
谈到第一次网购,他说是在淘宝上买一个电子产品,“当时还没有支付宝,只能去邮政付款或者汇款”,虽然“没有安全感,怕这个钱汇出去被骗”,但是使他“提心吊胆也要买”的原因是“价格特别便宜”。他说,“当时其他小的购物网站也很多,但是都不敢去购物,觉得不放心,而且那个时候还是传统思想的惯性,比较喜欢逛街买东西”。
第一次网购也使他萌生了“开店卖东西”的想法,给淘宝传真了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后,他如愿以偿从买家变成卖家,卖了一阵子创意家居用品,最终因本职工作太忙而选择放弃了自己的店铺,退回到“专职买家”的行列。
早期的网络购物在雷铭看来并不方便,“网站很少,上线的产品种类也少,付款方式和快递物流方面都是非常不方便的”。他说自己当时在大连,卖家用邮政EMS,大约三四天左右的时间将货物递送到他手上。至于是否担心快递太慢,他说“当时是担心被骗,不担心快递问题”。
像他这样较早开始在网络上购物的人并不在少数,网友漂泊者自2002年在麦考林上“花113元买了一个包包”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她认为当时采用货到付款的形式还是不错的,当然如果东西好,也可以考虑汇款到对方的账户上。她说,“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在网上看到一个迪士尼的书包,汇款到对方工行,打电话跟对方确认,然后才收到货的。”现在漂泊者算是网购达人中比较特殊的,因为“线上线下有差距”,所以她通常“买了东西就不想要了,立马转手送人”。漂泊者并不常在网络上买衣服,她说“质量不好”,其网购对象通常都是“小东东”。但她更偏向于京东,时常“买个电吹风呀,鼠标呀,洗发水呀等等”,甚至连家里的热水器和笔记本都是在上面买的,她说“在京东今年都花了小五千了”。
还有一些买家尽管早就开始了网购之旅,但却一直对网络支付心存疑虑。网友小宇网购四年,因“缺乏信任感”至今仍未开通网上银行。她多数时候只购买货到付款的东西,“当当和卓越的使用频率很高”,想在淘宝买东西的时候就选好了找其他人帮自己拍下来。她认为自己“一点都不特殊”,身边类似这样“让别人帮忙淘宝”的“挺多的”。
对于张涛来说,早期网购给他的印象就是在卓越和当当上买书,至于具体时间,他说大约是01、02年,“太久远”导致记不清了。现在张涛的网购对象基本都是电子产品,从手机到投影仪他全部都在淘宝上买,他说“也曾经在卓美网上买过摄影器材,京东也去过,但是好像没有淘宝便宜,以后如果买大型电器,我还是有可能去京东的”。至于如何避免买到假货,他的秘诀是“看价格”,“不能太贪便宜,一般卖家承诺是正品而且价格不离谱的,一般不会是假的,非要花半价,不假也难”。因购买的电子产品多,他在淘宝上有了近15万的交易额,他说,在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都想戒网了”。
网购“那些事儿”
现在动辄花几千块钱在网上买一件商品的买家大有人在。网友米格前几天在网上买了一块3000多块钱的手表,她说“比专柜便宜1000多”,但是“拿到的时候我就去售后检查了”,她坦言“很庆幸它是个真货”,这种担心源于早期网购的经验。米格在大三的时候曾花400元在淘宝上买了件衣服,尽管当时先给卖家打款但她并不担心被骗,因为“舍友们一起都买了”,但衣服让米格很失望,她说“跟我想像的一点也不一样”,淘宝也因此被她认为是一个“卖假货的地方”,她说,“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没在网上买过东西”。
同样感到失望的还有中国传媒大学的张老师,“生完孩子之后因为不太方便出门”,她开始在乐友网站上买孩子和自己用的东西,并由此爱上网络购物。但是最近她很郁闷,因为她有了“唯一的给差评的经验”,花了2900元买来的储物柜材质与描述不符,她说“做工很不好”。
相对于城市里的网购人群,乡村网购生力军也开始出现。内蒙古农牧区的网友小健今年25岁,前几天他的朋友王浩因为在网上买了一件李宁牌的衣服而成了伙伴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尽管并没有实体店能够进行比对,但王浩依然不厌其烦地把它展示给自己的朋友们。小健所在的“嘎查”现在只有一家网吧,里面有20多台电脑,他说“配置还可以”,“平时上网的人很多,需要等一会,收地的时候人少”,小健说。当地没有其他快递公司,只有邮局,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网购在农村的发展。
在网购的用户体验上,买家张涛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早期的网购和现在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网购,必须建立在网络、支付手段、物流都相对成熟的基础上,无论哪一方面,都对B2C有直接致命的影响,而这三者在早期只是能实现功能而已,完全谈不上成熟。”现在从消费者体验的角度来看,就是“可选的商品多了,卖家也多了,东西便宜了,到手更快了”,他认为“第三方支付和物流基本算是成熟,至少不会再成为交易的瓶颈”。张涛认为中国的电子商务网站应该学习苹果“拿用户当爹”的做法,“为了提高体验,无所不用其极,这也正是苹果最值得尊敬的地方”。
作为资深网购者,张涛对于网购的未来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我觉得未来,淘宝这种平台类型的网站会消失,它只是目前卖家和买家之间无法互相信任的一种过渡期交易形态。未来的网购会最大程度取消中间环节。你想买手表,直接去西铁城网站,不用在淘宝上搜了。信息的极度对称,会毁灭中间经销商这个职业”。
同时他也认为电子商务应该结合网络的特性,探索出完全有别于传统交易的模式,“我觉得商务只是手段,就是把商品交易到消费者手里而已,目前的电子商务还只是将现实社会中的交易模式照搬到网络上,事实上,网络信息高速流动的特性,已经可以完全颠覆传统的部分交易模式了。只是在中国,中间经销商向来是既得利益团体,他们希望这种利益的获得延续到网络时代,这就造成了对照搬现实模式的B2C的过分关注和研究,因为它能更快速地以传统模式带来更多的钱。而实际上,利用网络探索新的商务模式,才是B2C未来的关键所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