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左右了国家命运的算术题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殷正茂,贪污
  • 发布时间:2017-07-21 14:16

  明隆庆四年,一道人事任命震惊朝野。

  当年两广叛乱,平叛大军连吃败仗。素以精明强干著称的内阁首辅高拱决定,将江西按察使殷正茂升任广西巡抚,统军十万,远征两广。

  在大明官场里,殷正茂算个名人。他是安徽歙县人,嘉靖二十六年中进士。值得一提的是,嘉靖二十六年的科举被誉为明代第一名榜。大改革家张居正、明代直谏诸臣之首杨继盛,以及日后的内阁重臣李春芳、殷士儋等人,都在这一年考中进士。

  这样看来,殷正茂是有些才华的。不过他日后的名声,并不靠锦绣文章,而是靠另两样东西——打仗与贪污。

  满朝都知道,文官出身的殷正茂极具军事才能,打过不少漂亮仗。但所有人也知道,殷是个大贪官,当地方官吃农民赋税,到军队后就克扣士兵军饷。因此,满朝文武一致反对这项任命。高拱却不为所动,甚至使出杀手锏——谁反对派殷正茂去两广,就派谁去接替他。上阵杀敌不是闹着玩的,众人一时才闭了嘴。

  高拱的亲信、给事中陆树德提醒,派殷正茂去可以,但军饷得看紧,最好在户部找个人去盯着。高拱说,不用派人,所有军饷都拨给殷正茂就是。接着,他端出了那道著名的算术题:我拨一百万两军饷给殷正茂,他至少贪污一半,但以他的才能,足以平定叛乱;如果我派一个清廉的人去,或许一两也不贪,但是办不成事,朝廷就要多加军饷,这么拖下去,几百万两也解决不了问题。

  果然,殷正茂上任后,几个月就平息了叛乱。当然,军饷他也没少贪。

  在政治斗争中,高拱很快失势。不过继任者张居正依旧对殷正茂信任有加,对他的贪腐行为同样视而不见。万历年间,殷正茂历任兵部侍郎、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可谓出将入相,风光无限。万历二十年,八十高龄的殷正茂病逝于家乡。

  高拱的算术题与大贪官殷正茂“善终”的结局,让许多人津津乐道,甚至有人认为,只要有本事,贪不贪污无所谓。

  事实果真如此吗?

  就在万历年间,后金崛起于辽东,此后数十年,挥师入关,定鼎中原。后人不解,拥有百万大军的明朝,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明军的战斗力低下。而导致战斗力低下的,恰恰是士兵军饷被克扣。到了明代晚期,军队里已充斥着大大小小的殷正茂,曾有底层士兵好几年领不到军饷。因此,哗变讨薪在明军中屡见不鲜。在抗清前线,小规模的哗变不胜枚举,规模较大的就有皮岛兵变、吴桥兵变,近十万明军精锐带着武器装备投奔皇太极。而这些兵变的导火索,无一例外都是士兵军饷被克扣。

  决定明清帝国命运的松山之战,后人多埋怨崇祯、洪承畴急功近利,不能稳扎稳打,急着与清军决战。殊不知,当时户部已拨不出军饷,再不决战,不待清军攻来,士兵又要哗变了。

  最反讽的是清朝绿营军。这些大部分由投降明军组成的部队,因为解决了军饷问题,立刻改头换面。他们一路南下,杀得南明军队丢盔弃甲,其战斗力几乎不逊于八旗劲旅。

  后人评价,明实亡于万历。在万历年间位极人臣的殷正茂,无疑是这句话的生动注解。重用一个贪腐的殷正茂,只换回了一场战役的胜利;无数个克扣军饷的殷正茂出现,最终让一个帝国轰然倒塌。

  文/龙在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