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缺少哪些政治品质?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司马懿,政治品质
  • 发布时间:2017-07-21 14:55

  最近,以司马懿为主角的三国题材电视剧《军事联盟》热播。不过,无论是剧中叙事,还是社交网络上大家热议的焦点,多集中在其他几个人物上,如雄才大略但猜忌心重的曹操,心怀兴复汉室理想并为之付出生命的荀彧等。司马懿似乎只是穿针引线。其“鹰视狼顾之相”的画面不断闪回,再配上凄厉的音乐,让人心中一凛。

  众所周知,司马懿能为西晋统一中国奠定基础,其军事和政治方面的才能也很突出——他大半生谨小慎微,非常能忍,而且几乎每一步选择都走对了——汉中对策、御诸葛、征辽东,辅佐曹氏几代人成就基业……然而,作为政治人物,他在当时及后世的评价普遍不高,后世文学亦多将其描述成奸臣丑角。

  有此观感,个中原因复杂,但就真实历史来看,除了被认为其祖孙三代窃魏、不忠不孝外,司马懿为官的理想信念和担当精神都相当缺失。

  理想信念,对政治人物非常关键。曹操年轻时的理想,就是自己墓碑写上“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从此,他从陈留起兵到南征北战,江山半壁而汉室尚存。枭雄刘备年过半百一无所有,但仍心怀理想、坚韧不拔、一心向前,笼络了大批将才。诸葛孔明也是抱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理想,凭着报先帝三顾恩情的执念,最后满门殉国。

  反观司马懿,未有类似明确的理想和原则。在境界和格局上,就差了同时代人一大截。当时天下大乱,生灵涂炭,曹操平定北方,诸葛亮治蜀福泽两千年,为人称赞。司马懿却待价而沽,局势明朗后出仕紧跟曹丕,步步算计,接连升迁。一言以蔽之,司马懿从政更多只为一己私利,为达目的可以不顾原则和誓言。如其晚年为使曹爽归降,曾发誓不杀对方,并让其铁哥们——四朝元老蒋济作保。结果四天后就灭了曹爽三族,害得蒋济羞愧而死。

  事实上,司马懿身上自私和投机的特点,更使其从政后担当精神十分缺失。同为背负骂名的政治人物,后代同样取当朝而代之的曹操,早年担任洛阳北部尉,在势力盘根错节的皇亲国戚聚居地,却敢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诛杀犯禁者,名噪一时;而司马懿22岁担任河内郡上计掾,却只因感觉自己没受重用,就置当时严格的纪律要求于不顾,擅离职守,撂担子跑了。为规避朝廷和曹操的查处,他竟装病多年。

  多年后的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撤军时,司马懿不顾老将张郃强烈反对,执意派其追赶,最终导致张郃率部进入埋伏圈,中箭身亡。此次战斗,未见一向谨慎的司马懿有任何全局和接应安排,战后也未见其因此主动承担决策责任,甚至未对张郃的死表示歉意。因此,此役系司马懿借刀杀人的“阴谋论”甚有市场。

  曾有论称,曹操狠,司马懿阴。司马懿在政治品格上的缺失,自然会对其成就和大业的延续造成影响。其孙司马炎建立西晋以来,短时间就呈现末世之相,司马氏子孙自相残杀,很快导致了国家长期的分裂。这些悲剧的发生,亦被认为与此不无关联。

  到东晋明帝时,皇帝和王导曾有一次对话。晋明帝问起晋前世如何得天下,王导遂叙述了司马懿父子的业绩、手段和行为,晋明帝大惭,把脸埋覆在床上说:“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

  文/李天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