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 外交策略中不可忽视的“哑谜”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信号,外交策略
  • 发布时间:2017-07-21 15:23

  信号是声明或行动,其含义通过各行为体之间心照不宣的或明确的理解而建立起来。信号可以被认为是银行的期票。

  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国封锁古巴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信号。虽然它的直接目的是向苏联施压不要向古巴运送更多的进攻性武器,但也通过影响苏联对美国的形象认知,而有助于引诱苏联人撤出已经部署的导弹和轰炸机。既然封锁表明美国愿意冒一定的风险来反对苏联的冒险行为,但它也可能是一个清楚的、虚张声势的信号,并不包含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一旦苏联不后退,美国愿意冒更大的风险来捍卫自己的目标。

  与此类似的是,在1961年夏天,肯尼迪总统想展示决不撤出柏林的决心。就像在古巴导弹危机中一样,他感到赫鲁晓夫“根本不可能关注话语,他必须看到你有行动”。但总统采取的行动主要是信号式的,包括增加国防预算,征召部分预备役军人和国民警卫队人员,扩大民防项目。这些行动不会让美国的军事处境更好,但如果苏联人认为美国会保持强硬的话,那它们就是成本低而收益高的行动。因此,封锁古巴的功能之一,以及肯尼迪总统的柏林讲话所提及的行动的主要功能都是一样的,就是像以前那样通过传递一个措辞严厉的照会所要达成的效果。

  信号的作用被认为在于影响形象,实际上,知道别人说什么和相信他说的是两回事,信号本身具有欺骗性。因此,认知者在分析信号时必须在两个层次上做出推断。第一,他必须判断发信号者想要传达什么消息;第二,他必须评估这个信号是否能准确地反映发信号者未来的行为。

  二战时期,希特勒对捷克斯洛伐克非日耳曼人区域的侵略当然是一个重要而且戏剧性的行动,因为这是希特勒第一次侵占无日耳曼人定居的区域,这导致张伯伦放弃了他以前的信念,即德国只是想补偿《凡尔赛和约》给它带来的委屈。

  这些案例提醒我们,一国的形象是决定该国能否以及如何达到目标的重要因素。一个预想的形象(其实质依赖于行为体的目标和它对国际环境的评估)经常比军事或经济权力的显著增长更有作用。一个意料之外的形象所涉及的成本是用权力几乎无法弥补的,会造成几乎无法克服的困难。因此,纳粹德国的形象,也就是认为它仅仅是渴望矫正《凡尔赛和约》的不合理之处,曾驱使希特勒用和平方式欺骗性地赢得了与其军事实力不相称的胜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