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已有人幻想组建公司上月球挖矿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唐朝,科幻
  • 发布时间:2017-07-21 15:21

  近日《变形金刚5》和《异形:契约》持续在中国大肆“收割”票房,让不少人反问:我们的科幻电影呢?我们的想象力呢?

  其实,最近两年,随着刘慈欣的《三体》和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获得科幻小说界的“奥斯卡”雨果奖后,不少人大呼“痛快”。这折射出中国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不弱。其实,在历史上,中国的科幻作家的思想就已经相当惊人。

  晋朝的时候,有个叫干宝的科幻作家,写了一部书叫《搜神记》,说的是搜神,其实是虚构神仙,这其中也虚构了一些地球之外的人物。

  《搜神记》第八卷记载,在公元260年,东吴怕前方将士军心不稳,投敌而去,于是将他们的家属扣押在一起。有一天,一群被扣押的儿童聚在一起玩耍,忽然来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身长四尺多,穿着绿色衣服,“眼有光芒,爚爚外射”。大伙儿问他是哪儿来的,小朋友说:“我非人也,乃荧惑星也。”按照现在的理解就是:我不是地球人,我来自火星。

  最有趣的是,这位火星朋友离开地球的方式:“耸身而跃,即以化矣。仰而视之,若曳一疋练以登天。”先是跳上去,然后大家仰头看,发现他是拽着一条绳子升向空中,渐渐地越来越高,一会儿就不见了。这里,古人在幻想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已经放弃了神仙满天飞来飞去的幻想,而是认为必须借助一些宇航飞行工具,可见古代的科幻作家还是很有专业精神的。

  唐朝有一部志怪著作《酉阳杂俎》,风格比较高冷,包括其对于外星生命的描写也如此。

  据《酉阳杂俎》第一卷记载,在唐文宗时期即公元9世纪初,有两位读书人,一个姓郑,一个姓王,一起去游嵩山,攀着藤萝,在山涧幽谷里走着走着就迷路了。正好是日暮时分,一时不知道该往哪里走。这时候,忽然听到有打呼噜的声音,拨开荆棘荒草一看,见到一名穿着白色衣服的男子,枕着枕头正在呼呼大睡。于是叫醒他,并向他问路,这人比较高冷,看了他们一下,继续睡觉。

  连叫了三五次之后,白衣人才邀请他们坐下来,接着就问,你们知道月球是由什么组成的吗?两名地球人懵懵懂懂地摇头,白衣人就说“月乃七宝合成”,月球是由七种矿石组成的。

  白衣人还说:俺们月球就像个小丸子,上面的影子,就是太阳照在其凸出的地表造成的。所谓“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这绝对是百分之百的科学,当然,这个发现早在东汉时候就已经由科学大咖张衡完成了。

  白衣人接着说:像我们这样在月球上进行矿产作业的工人,有八万二千多户,如果按照每户四个人来算,起码有三十多万外星人聚集在月球上。可想而知,这公司相当庞大。

  接着,这位月球矿工还给两名地球人展示了生产工具,分享了月球食品。“因开幞,有斤凿数事,玉屑饭两裹”,他们的食物是营养食品,虽然不能够让人长生不老,但可以提高生命质量,一辈子不生病。在给二人指明道路之后,这名月球矿工“嗖”地不见了。

  这部科幻小说最大的亮点在于:知道月球上有矿石,而且还成立了大型挖矿公司。公元9世纪,西方国家还处在黑暗的中世纪时,中国古人已经创作出了想象力丰富和逻辑严密的科幻故事,不得不让人叹服。可见,古代中国人的科学见识和科幻思维从来都不弱,还相当超前。

  文/刘黎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