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私分的公益林补偿金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私分,公益林,补偿金
  • 发布时间:2017-07-21 15:09

  “既然说把钱留下是为了村上的公益事业,又为什么以这种方式打到几个村干部的账户?钱也没有交到村上,反而自己偷偷取出来用了?”青川县纪委抽调办案干部李佳伟略带气愤地说。

  今年5月,青川县纪委对该县桥楼乡八角村虚报冒领公益林生态补偿资金一案进行初核,发现该村的4名村干部及一社长全部参与其中,私自占有一部分本该属于村民的补偿资金长达六年,侵害了群众利益。

  村干部合谋多吃多占

  “起初,县纪委信访室收到一封群众举报信,列举八角村计生专干杨永平利用职权冒领退耕还林补助款等多项问题。经过核查,部分属实,部分属于政府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的问题。由于退耕还林、公益林补助这样的惠民政策与百姓利益切身相关,也易滋生腐败,我们便主动调查了杨永平在公益林补偿金方面的问题。”李佳伟说道。

  通过县林业局提供的该县2016年公益林补偿资金兑现表,李佳伟发现杨永平名下写有138.5亩公益林补偿指标。令人奇怪的是,杨永平的丈夫名下也有138.5亩的补偿指标。

  根据八角村上报的兑现表,该村共有公益林面积近2万亩,每人平均分得面积27.7亩。

  杨永平一家五口人,正常分配应得138.5亩,但她和丈夫加起来名下却有10个人的指标,这明显不合理,引起了县纪委工作人员的怀疑。此外,在八角村的补偿资金兑现表上,杨永平名下的指标在2013年还发生了变动。

  根据这个线索,县纪委工作人员顺藤摸瓜,拿着八角村所有村干部及其家属名单一一对照兑现表。查明除了杨永平,八角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三社社长三人家中均出现两人领取补助款的情况。而且除村支书外,其他三人名下指标都在2013年发生过变动。在证据面前,该村几名干部无法再掩饰,辩称是他们预留的村公益事业资金。

  6年前,研究公益林分配方案时,只有村支书、村主任、计生专干、三社社长四人参会,他们以村上公益事业资金的名义,给参会的四人名下各多加6个人的补偿面积。本应全村人参与的大会,就由他们四个人定下来了。这是典型的以权谋私,多吃多占。

  而几个村干部名下指标的变动,则是因为2013年,其中一户老百姓反映自家4人没有领过补偿金。他们才发现当初统计漏掉了,就从村主任、计生专干、三社社长以及之前给一户多计算了一个人的户头各减一个指标给了这家人。

  对于私留补偿金,他们的理由是“村上很多公益事项需要用钱,如打扫卫生、路面清扫、买办公用品等”。县纪委随后拿出几人账户资金往来的明细,证明并无此用。

  另外一个让他们无法狡辩的证据是,2014年八角村新进的村文书很熟悉村上的情况,该村支书便提出也要给他分一杯羹。于是,包括村支书在内的四个干部从多领的补助金里每年拿出一个人的钱给村文书。这样一来,自2014年起,村文书也参与了私分。

  “如果为了做公益事业,为啥又分给村文书?他们说是便于每个人管理一部分资金,这理由就太牵强了吧?”李佳伟反问道。

  “选择性公开”

  根据国家统一标准,算下来,八角村5人六年共虚报多领补偿金46000余元。

  目前,涉案人已将违纪所得退交至村委会账户,桥楼乡纪委对村支书、村主任、村文书、计生专干四人进行立案审查。

  县林业局就此展开全县公益林补偿资金兑现情况的清理整改行动,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处理。

  “根据我县政府2011年下发的130号文件,公益林具体分配方案原则上由各村通过‘一事一议’大会决定,各村是否预留资金也由全村开会决议。像八角村这样,几个干部坐在一起就定了方案不合规矩。”分管全县生态公益林工作的县林业局总工程师扈双说道。

  李佳伟在向八角村村民核实时,也发现老百姓并不清楚村干部多分公益林面积的事。“公开的村务内容是有选择性的。一般只公布全村补偿资金总额,说明是平均分配,然后每个人分得多少亩,该得多少钱。对他们预留的部分自然不会公开,村民一看大家都一样,也就不会仔细去计算。即使算了,也算不明白。”

  “阳光村务”源头堵腐

  “这个案子说到根子上,就是一个村务公开不彻底的问题。如果所有名字和数据明明白白地告诉老百姓,大家一定会发现问题。换句话说,要是全公开,村干部也不敢那样做了。”青川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马丽点出了问题的症结。

  为了杜绝村务“选择性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青川县出台了《青川县“阳光村务”实施方案》,在村务公开的载体上进行创新,包括固定公开栏、微信平台、电视、网站、电子显示屏等五个载体,通过互联网、手机、电视网络三个平台来实现政策信息的公开。尤其是对微信平台的利用,由乡镇建立统一微信公众号,实现“一点到村”直接链接到所辖村(社区)建立的公号,各类村务信息一目了然。

  “研究近几年县纪委调查的案件以及收到的信访件,我发现大部分问题都出在惠民政策、工程项目建设和村级财务上,源头往往是群众不知道村上有这些事,给了村干部徇私和腐败的机会。”马丽认为,传统的公开方式是“一张黑板打天下”,存在不及时、不全面、缺乏监督等问题,村民也很少能定期到公告栏去查看。

  自今年3月以来,该县凉水镇和马鹿镇已进行了“阳光村务”的试点,群众对此反馈热烈,“现在我娃娃用微信就能看到村上的钱花哪儿去了,太方便了。”还有村干部调侃说,“现在村上的钱也不能随便用了。”

  试行近3个月后,“阳光村务” 目前已在青川全县范围内推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阳光村务”工作,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阳光村务”工作领导小组。

  说到创新村务公开载体的启发,马丽坦言,是主动求变,也是被迫改变。现在群众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各种举报监督的方法,村务公开的方式如果不能与时俱进,那问题就会越积越多。有的矛盾可能本来很小,由于多年的隐瞒、忽视演变成大案子。与其被动公开,不如主动出击,从源头上将腐败的空间堵死。既让群众知情,也利于干部及时掌握情况,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文/本刊记者 赵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