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播影院蓝海

  娱乐消费升级,人们对消费场景的需求更趋多样化、个性化。

  过去,电视、VCD、DVD将电影院这一公共空间的观众带进了客厅,而流媒体又将观众拉到了电脑和手机屏幕前。如今,针对私人场景下个性化、高质量的观影需求,采取点播形式播放电影内容的点播影院悄然兴起。

  据行业不完全统计,点播影院自2013年开始萌芽,如今在全国已有近万家之多。

  随着影院消费这种娱乐方式的日常化,许多年轻消费者对于传统影院观影已失去了新鲜感,点播影院的出现,刚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观影内容的选择不用受限于档期内上映电影,观影环境更为安静,还能提供小吃零食,适合社交。

  而对中国电影市场来说,传统发行模式之下,大量电影面临着发行渠道之争,“排片定生死”虽显夸张,但一部电影的命运,的确被传统院线的排片和发行窗口期所钳制。

  电影行业正在寻找新的内容承载渠道,点播影院则有可能成为“电影后发行时代”的重要一环:未能在院线获得突出票房的电影,可以在点播影院延长内容回报周期,从而延伸出新的价值链,激发电影市场的潜能。

  但点播影院却一度面临身份不明的尴尬,不仅拥有“影吧”“私人影院”“视听馆”等五花八门的称谓,也缺乏明确的准入标准,片源版权不明、“软色情”、消防安全隐患等乱象丛生。

  2017年4月2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发布《关于规范点播影院、点播院线经营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6月12日,又发布《点播影院、点播院线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有关成立院线、明确版权、加强管理等具体规定。

  至此,点播影院正式被定义为“在电影院和流动放映活动之外,以营利为目的,采取类似电影院放映方式,为群体性观众放映其自主选择影片的文化娱乐场所。”

  主管部门规范点播影院市场的决心可见一斑。洗牌已经开始,接下来,大批运营能力低下、盗版泛滥、商业模式不成熟的点播影院将被淘汰。

  新规明确了点播影院“是对传统电影放映环节的拓展和延伸”,不仅解除了过去点播影院的身份困惑,也昭示着点播影院不再是“散兵游勇”,而是有可能为电影市场作出贡献的“正规军”。

  为符合新规要求,点播影院行业的知名品牌纷纷成立点播院线;同时,行业人士发起了中国点播影院联盟,希望通过联盟的方式,整合行业间的有生力量,快速培育好整个市场,将“饼”做大。

  一些走在前列的点播影院正朝着消费升级的目标,向“智能化观影”和“综合娱乐体”等方向前进,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娱乐消费场景想象空间。

  行业洗牌之后,会出现一批资金强大、证照版权完善、管理流程规范、消费场景升级的点播影院品牌吗?我们可以期待一个“点播院线中的万达”吗?

  文/刘佳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