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父母,从不炫耀孩子

  • 来源:37°女人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12-11 10:43

  1

  上个月,我的一位大学同学携妻女从外地归来,约了几位同学小聚。不知怎么聊着聊着,话题就聚焦在了几个孩子身上。

  A说:“哎,我们这点工资全投资在孩子身上了。她每周要学两次舞蹈、一次钢琴。为了让她练习,家里还给她买了台上万的钢琴。不过好在孩子总算学出点样子。上周幼儿园来了个电视台节目组的,说要每班挑选两个小朋友去表演,这不就把我闺女选上了。”

  B听了,有些不甘示弱:“我们每天晚上也就给孩子讲讲故事。可没想到,这孩子不到5岁,竟然认得了好多汉字,他现在自己看书一般能看半小时呢。”

  C当即说道:“哈,那倒跟我们家孩子比较像,都是语言方面比较好。我们3岁时能背的唐诗就有七八十首。现在她上小学二年级,在班上当语文课代表。”

  那天的聚会,聊着聊着就变成各家的“花式秀娃”,有个妈妈甚至当场拉起孩子,说:“来,给大家表演一支你最近学的舞蹈。”

  我不知道那天在场的大多数人(包括孩子们)是否聚得开心?但我知道有个爸爸肯定是不开心的。

  这个爸爸(且称他D)后来私下找我聊天,说:“我儿子眼看就要上小学了,还就只会各种淘气捣蛋,给他试过两次特长班体验课,根本不好好学,还不够惹老师生气的!”

  和其他孩子这么一比,这位爸爸的言语里更充满了焦虑。

  2

  可是,在D眼里“只会捣蛋”的孩子,就一定逊于A、B、C家的孩子吗?我看未必。

  小男孩的贪玩、淘气,是普遍的天性。他们只是在用玩的方式来探索和认知这个世界。

  哪怕是爸爸看来最无意义的奔跑、大笑、疯闹,其实最能促进孩子的脑干发育,激发和调动大脑神经的高度活动能力。大量研究表明:创新型、灵活性、适应性、顺应性的根本,就在于运动。

  再者说了,作为“过来人”,我们真的觉得模范生就一定等同于未来的社会精英?

  “好学生”必然把更多精力聚焦在书本和学业上,而看上去没那么好的学生,却可能无形间把精力投射在了情商、财商、玩商的提高,或创造力、空间思维、审美情趣的培养上……说不定哪一项,就能让他未来在多元化的世界里,真正大放异彩。

  3

  再来看看父母炫耀孩子,对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

  大多数孩子对自己的认知,来自于身边人对自己的评价。父母在公开场合经常炫耀孩子,得到的多半是一种“礼貌认同”。可孩子当真了啊!他们认为自己就应是优秀、闪亮和高人一等的。

  还有一类孩子,他们在不断“被夸”中产生一种惯性,进步的驱动就是为了满足别人的夸耀。他们在父母的期待里不断追赶,以至于忘了问问自己究竟要什么。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多半也更在意别人的看法,为了赢得别人的肯定,而压抑真实的内心。由此看来,夸耀的父母逞一时之快,可对孩子却可能是另一种伤害。

  4

  我邻居有个女儿和我同龄。我俩从小是好朋友,但记忆中我们的父母都很少拿我俩横向比较。

  后来我们各自搬家,联系少了,我听说她考上外省的一所985高校,学的是审计专业;再后来,得知她回城考上了本地的公务员,当了一名警察。

  前阵子我碰见她的妈妈,聊了一会儿,我说您的女儿如今当女警,会不会偶尔也有一点不甘心?毕竟我得知她们学审计的,很多出来后进了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还有进投行的,年薪直奔百万。

  她妈妈很笃定地对我说:“这个不会。我们从小就教育她,不用去跟别人比。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每种生活也都不一样。确实像你说的,她同学有的已经收入很高、前途无量,但每种工作都有它的正反两面,既然选择了这一行的‘好’,就不用再羡慕另一行的‘另一种好’。还不如踏实做自己,要比就跟自己比,自己的生活一直在前进,就很好。”

  我忽然想到,邻居女儿的确从小就是阳光积极、开心快乐,并且一直心态很稳的样子。

  聪明的父母从不炫耀孩子,是因为明白孩子的生活从来是过给他自己的,编剧是他、导演是他、主演也是他,而不是早早就把孩子推向和他人比较的无尽深渊里。

  好的家庭永远告诉孩子,生活不是过给别人看的,也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多关注自己就好。

  (阿旺摘自《好日子》2017年9期)

  小富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