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脱贫实验

  互联网+精准扶贫,未来的发展空间有多大?

  走进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桦林村马海成、马努给也夫妇的家里,顿觉宽敞明亮。女主人马努给也笑着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新房子盖好不久,电视柜也是新买的,“多亏了中和农信的贷款。”

  中和农信是一家专注于农村草根金融的社会企业,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和世界银行共同成立于1996年。

  早在2014年,马氏夫妇就想通过卖鸡挣钱,可跑遍了银行也没贷上款,靠着中和农信的信贷员介绍申请,获得了一笔一万元的小额贷款,夫妇俩用这笔钱开始贩鸡。

  “生意还不错,我们就想扩大一下规模,所以就又贷了两次款,买了货车,修了牛棚,日子越过越好了。”马努给也说。

  像马努给也这样的农户,仅在和政一个县就有7335家(截至2017年5月底)。

  2015年底,蚂蚁金服与中和农信展开合作,并于2016年底战略入股,成为继中国扶贫基金会之后的第二大股东。

  “我们也探索具有蚂蚁金服特色的精准扶贫模式。与中和农信的合作,也是基于服务小微、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共同理念,开启了‘线上+线下熟人’的扶贫新模式。互联网+精准扶贫,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蚂蚁金服农村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彭博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农村贷款为什么难

  马努给也居住的桦林村,有的农户在家务农,有的出外打工,都不富裕。她家里只有一部手机,被丈夫马海成使用。

  “我们当时想借钱,也找了好多家机构,但借不出来。”马努给也说,因为家里没什么存款,也没抵押物,不符合多数机构的借贷标准。

  中和农信总经理刘冬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金融扶贫一直是中国扶贫开发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包括政府主导、银行参与的扶贫贴息贷款模式,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项目,以及政府鼓励、公益组织(NGO)运行的专业小贷机构。

  “其中,政府主导的扶贫贴息贷款模式是主力军,投入最大,见效最快,因此一直是各级政府开展金融扶贫工作的主要抓手。”刘冬文说。

  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26.4万亿元,涉农贷款余额在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中的占比达28.1%;截至2016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28.2万亿元,同比增长7.1%。

  尽管如此,仅依靠贴息贷款,仍无法满足庞大的农村金融需求,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需求。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发布的《“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6)》,中国“三农”金融的缺口为3.05万亿元,“三农”金融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另一方面,像马努给也这样的贫困地区农户,由于缺乏专门的技术能力,也缺乏抵押物、资产证明、信用记录等信息,对于商业银行客户经理而言,贷款风险偏大,而对单独的农户作风险评估,成本也太高,因此造成了马努给也贷不到款的境况。

  “我们是打通了农村金融的最后一百米。在我们的小额信贷产品中,占贷款余额七成以上的是小组产品,无需抵押,五户联保,做到了30天以上风险贷款率仅为1.03%的水平。”刘冬文说。

  不用抵押,20~60周岁的当地常住人口中有劳动能力、信用良好的已婚妇女,自愿组成五户联保小组,即可申请贷款。马努给也就是靠这种方式,3天后就拿到了一万元的贷款。

  五户联保模式的有效性,有赖于中和农信在农村庞大的信贷员群体。截至2017年11月,中和农信在全国21个省级区域设立了255家分支机构,全职员工共计3891人,项目覆盖达276个县,其中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占比81%。

  “中和农信21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99万笔,共计258.5亿元,超过400万贫困人口从中受益。”刘冬文说。

  联合线上线下的魔力

  在农村信贷行业从业多年,刘冬文也观察到,农村小额信贷的主要对象分散于中西部农村,而当地往往信息化程度不高,运营管理效率也低。

  “我们也一直在积极寻求借助互联网思维和工具,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跟上‘互联网+’时代。”刘冬文说。

  从2015年起,中和农信开始与蚂蚁金服在业务层面有所合作。到2016年6月,蚂蚁金服宣布与中和农信达成战略合作,当年12月底,更战略入股中和农信。

  蚂蚁金服CEO井贤栋曾表示,蚂蚁金服与中和农信将利用各自的优势和能力,在渠道、风控、资金、大数据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共同为广大农村地区用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对中和农信而言,蚂蚁金服可以帮我们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并且我们还有很强的业务协同,在互联网化进程中发挥他们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在业务方面发挥他们的运营优势和资金优势。”刘冬文说。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蚂蚁金服与中和农信的合作,从商业的角度看,既能帮中和农信降低融资成本,也能帮蚂蚁金服迅速触及农村用户,在未来双方还能开展多方面的业务融合,是个双赢的合作。

  不过在彭博看来,这其中迸发出的扶贫模式的创新活力,更值得研究。他告诉本刊记者,在金融服务欠缺的贫困地区,蚂蚁金服通过线上数据和数字风控能力,联合农村淘宝、中和农信等线下“熟人”,让大数据和村民身边的“熟人”共同发挥作用,对借款人的资质进行初步筛选,根据真实有效的资料作出放款决策。

  “这其实是一种新型的扶贫模式,我们把贷款搬到网上和手机上,只要有过一次信用贷款,农户就有了自己的信用画像,此后,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彭博说。

  与此同时,彭博还观察到,新模式下农村金融服务线上化,也优化了整个信贷的流程,让借贷还款过程更为便捷。

  数据显示:目前蚂蚁金服农村综合金融服务已覆盖全国816个国家级贫困县,占所有国家级贫困县数量的98%。

  服务于整个供应链

  截至2017年9月底,蚂蚁金服已为6537万“三农”用户提供信用贷款服务,其中服务了213.4万家农村小微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和农村种养殖户;并为1.52亿“三农”活跃用户提供了互联网保障保险服务。

  事实上,“线上+线下”熟人模式,仅是蚂蚁金服为农村提供金融业务的三种模式之一。

  “服务农户外,我们也面对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以数据化为基础的供应链产业金融模式。这就形成了一个金字塔结构,从小微经营到规模生产,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服务,来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户脱贫,实现经营和生产的升级。”彭博说。

  位于金字塔顶端的供应链产业金融模式,可能是贫困地区农户脱贫致富的另一条新路子。从2016年年中开始,蚂蚁金服就与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联手,为龙头企业的养殖户供给全方位的新金融、新零售服务。

  具体来说,蚂蚁金服为龙头企业签约的养殖户或合作社提供信用贷款,该笔贷款通过农村淘宝的农资平台定向购买龙头企业指定的品种牛和羊及其他生产资料。肉牛或肉羊等出栏后,龙头企业向养殖户定向收购,而收购款项将优先偿还蚂蚁金服的贷款。与此同时,龙头企业可将牛肉羊肉等通过天猫生鲜进行销售。“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像这种供应链金融的模式,能更好地撬动优质农产品上行,让品质农资下行,从而打通了新农业、新金融、新零售。”彭博说。

  截至目前,蚂蚁金服已经与易果生鲜、正邦集团、益客集团等数家农业龙头企业达成类似合作。

  “金融扶贫不是一家企业的事,而是需要整个生态的上下游各方,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授之以渔’,实现帮助农户脱贫致富的目标。”彭博说。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陈振华 特约撰稿梁宝荧/甘肃兰州 浙江杭州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