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火爆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区块链,节点资本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2-28 14:05
未来已至,人类的信仰或将建立在算法之上。
刚刚过去的2017年,被称为“区块链”元年,一枚年初为1000美金左右的比特币,至年末创出20000美金的新高。投机者为之疯狂、蜂拥而至,希望拥有全新的超级财富——“数字黄金”。
节点资本创始合伙人的杜均,2017年也可谓过得风生水起,他曾供职于腾讯、康盛创想等互联网企业,以敏锐的嗅觉和快速执行力,成为国内较早一批投入到数字交易以及区块链领域中的创业者。他相信,未来世界将被“token”化,改变当前以资本为中心的“股份公司”现状,进化成为货币资本、人力资本以及其他要素资本融合的组织,成功的区块链应用有机会成为一家生态型“未来公司”。
自2009年诞生以来,在无中心化机构的运营维护下,比特币发展迅猛,区块链(Blockchain)的概念逐步为大众熟知,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这就像一个大型数据库账本,记载着所有的交易记录。区块链现集中在数字货币的领域,这仅是冰山一角,其应用场景正逐渐延伸到其他金融领域,“智能合约”(一种自动化执行的交易)即被视为代表产物。
2018年一开年,区块链概念即在资本市场引发一阵热潮,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了解与区块链相关的一切,这究竟与日常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对投资有怎样的影响?杜均试图成为该领域的观察者和解读者,1月,他出版新书《区块链+》,从区块链与金融、能源、医疗卫生、公共事务等行业结合的50个案例出发,探讨这一具有颠覆性的核心技术。
基于去中心化的技术原理,信息一旦进入区块链后,即被复制到网络中的每台终端之上,几乎无法被篡改。当下,投机者们忙着赚取高额利润,而构建底层协议的架构师们则日夜不停推进技术的优化。
杜均是区块链技术的公开“做多派”,对于必然到来的“泡沫”非常坦然,他坚信,如同2000年互联网泡沫寒冬一样,大浪淘沙,时间终将会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成果,而机会稍纵即逝,最为优秀的选手,容不得一丝的迟疑。
变革已来
21CBR:诞生于10年前的“区块链”概念,为什么在2018年突然火起来?
杜均: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区块链技术的一个应用场景——虚拟货币市场大涨。其中,比特币兑换美元的价格,从2017年初的970美元,一路上涨,一度突破2万美元,一年内飙升20倍。
问世到今的9年时间内,比特币的总市值翻了2200万倍。除比特币外,市面上大概有1300多种虚拟货币,它们普遍在2017年大涨,总市值已达2万亿美元左右。
第二,ICO火爆。从全球来看,单是2017年上半年,ICO总体融资额已超过10亿美元,是2016年的10倍。2017年全年,预计全球区块链领域的投资会超过30亿美元,其中75%来自于ICO融资。
第三,资本入场,进一步催化区块链的影响力。徐小平、蔡文胜等标杆人物,以及BATJ、美图、人人网等公司都在布局区块链领域,主流资本都在进入区块链赛道,有些国外机构丢掉传统VC业务,all in(全部押注)区块链。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中旬,已有58个国内上市公司表态,要涉足区块链领域。21CBR:火爆的区块链概念下,有哪些核心判断值得关注?
杜均:我个人有四个判断:价值互联网时代已到来,需要区块链技术的支撑;传统的投融资方式面临变革,区块链技术催化了该过程,可提供解决方案;互联网经济日趋成熟,数字资产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资产方式,虚拟货币的火热,只是内因诱发的市场表现;互联网的初衷是“开放、平等、透明、公正”,本质上,区块链技术切合这种初衷。
21CBR:区块链作为新的风口领域,资本市场反应激烈,随之监管机构陆续发声,区块链技术是否会受到强监管的影响?
杜均:2016年12月,区块链技术首次被列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在迅猛发展的早期,必然产生投机行为,不可避免地出现“泡沫”,强监管有助于挤掉泡沫,推动行业稳健发展。
同时,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在宏观管理层面尤其是政策执行层面,也有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直到找到合适的监管尺度。
我们可以参照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泡沫”(又称dot-com泡沫),这一时期,“.com”的互联网公司不断涌现,任何公司只要在名字上添加“.com”的后缀,股票价格就开始暴涨。投机泡沫破碎后,大量互联网公司倒闭,程序员失业,互联网就业市场萧瑟,进入投资的寒冬期,但是,互联网技术的进化,并未因当时泡沫破裂而受到多大影响,其后展现了更加蓬勃的生机。
当然,一种变革性技术的发展,需要政策的引导,这是健康成长的保证。
21CBR:区块链的规模化运营,要求所有节点均在计算、存储分布式账簿的数据,是否会占据大量计算和存储资源?
杜均:我个人认为不会。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分布式存储技术,就是说,其计算与存储依靠分散在全球各地的电脑,这种构架最大的好处是,极大考虑了空间与时间的协调性,所有节点同时运行,理论上来讲几乎不可能。相反,这种问题在中心化架构下会经常出现。
人人有机会
21CBR:虚拟货币帮助少数人暴富,区块链到底是谁的机会,会不会沦为这样的游戏?
杜均:我始终认为,区块链的机会属于每一个人,在我刚刚出版的《区块链+》一书中,涉及了全球50个区块链应用案例,从中可以看到,区块链技术是分布式数据存储(或者说分布式总账技术)在互联网经济中的应用,所搭建的无中介信任体系构建了一套价值传输网络,开启价值互联时代。
区块链技术正与现有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延展至各个行业的应用场景,并结合密码学、网络技术、智能合约等技术,构建了适用于不同场景的价值传输体系。
在“区块链+”的推进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取代,更不是对立,而是在思维创新的同时,基于现有技术与基础设施的一种跨界与融合,这是一种协同发展的模式。
21CBR:区块链技术如何由小众拓展到大众?
杜均:理解“区块链+”的发展过程,需要分层次看待。
第一层级:由联到链。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基于互联网,某种意义上,行业互联网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区块链的进程。“区块链+”的过程,首先是行业以互联网技术数字化,进而联接,接入区块链的过程。
第二层级:区块链+其他技术。区块链是构建价值互联网最好的底层技术,但不是万能的,要构建高效的整套体系,需要更多技术融合。
第三层级:由链到网。“区块链+”将要建立的是一个生态系统,建立在单个行业的区块链,最终要实现跨链式融合,由此建立一张柔性的网络体系,构建四通八达的价值传输网络而不是一条单链,实现行业间的跨界与融合,协同发展。一旦达到网状的层级,“区块链+”所构建的将是一个超越行业、超越地域、超越组织的新商业体系。
21CBR:IMF曾在数字货币报告中指出,区块链具有“改变金融的潜力”,你认为,金融体系传统的运行模式是否有可能被颠覆?
杜均:《区块链+》一书中就提到,作为价值互联网最佳的技术载体,区块链最大的应用场景就在金融科技领域,事实上,有可能重塑全球金融体系的运行模式。
具体而言,区块链技术有三大优势:
一是去中心化,货币、银行、证券、期货、基金、信托……传统金融体系的构成元素,从诞生的一刻开始,就是中心化的产物;而区块链技术的一大特性是去中心化,利用技术手段加持了信任关系,解决了无需中介的信任问题,去中心化的特征,从底层基础上颠覆了传统金融。
二是提高效率,降低了金融市场的进入门槛,人人可参与其中,比如,ICO本质上是一种众包经济,固然存在很多泡沫,但是不能否认,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投融方式,极大提高了“募投管退”的效率。
三是增加透明度,降低了交易的欺诈风险,在区块链架构下,交易数据由同网络内的成员共享,任何对交易数据的修改,都需得到所有成员间的认证。
21CBR:在你看来,区块链技术广泛的应用,存在哪些问题需解决?
杜均:目前来讲,区块链技术仍处于发展的早期。无论1.0时代的比特币系统,还是2.0时代的以太坊智能合约技术,都有待解决四大问题:
一是社区治理,很多区块链应用依赖于自治社区,为了保证社区的稳定运行,需要良好的共识机制与激励机制,目前来看,社区治理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效率不足,以比特币支付为例,目前的支付时间非常慢,有待提升;三是共识算法,需要从低频低效向高频高效转换;四是链接技术的进化,“区块链+”需要解决不同领域与不同资产的“上链”问题,需要处理链上链下的复杂协调。
21CBR:区块链帮助构建可信任的网络,有一种说法是,人类会从个人信任、制度信任切换到机器信任,如果绝对依靠机器信任,是否会有新的问题产生?
杜均:不是对机器的信任,而是对科学的信任。
需要强调的是,在“区块链+”的进程中,没有普适的方法和路径,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领域。现阶段对于区块链的定义以及特征的概括,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实践的验证,或许将重新界定。只有深度了解行业,在充分分析行业特征基础上的区块链应用,才能发挥真正的价值。
目前,我们看到的不少应用尚处于试验或者概念阶段,无论在技术层面或应用层面都有待提升,筛选入书的案例也一样,只是为大家提供一个方向和目标。在前行过程中,一千个人或许会找出一千个路径,当最终达到终点时,我们可能会欣喜发现,不同的尝试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
特约记者 徐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