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 创新驱动推动经济发展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黑龙江省,创新,经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3-09 10:03
虽然黑龙江省部分传统行业正经受转型升级阵痛,但仍是振兴实体经济的最大存量。未来,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驱动结合推动“老字号”改造升级。
1月25日9时,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省长陆昊作《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全省财政用于民生支出3996.1亿元,比2012年增加1422.3亿元。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24.9万套。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城市低保、农村低保标准,5年分别提高60%、46%、67%、79%、12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基本完成,政府补贴标准是2012年的1.9倍。农村贫困人口减少82万人。
报告中提出将坚持产业项目建设、创新驱动、新增长领域培育相结合,持续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如何做好三篇大文章,打赢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创新驱动推动“老字号”改造升级
虽然黑龙江省部分传统行业正经受转型升级阵痛,但仍是振兴实体经济的最大存量。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驱动结合推动“老字号”改造升级。
省人大代表魏殿富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产业项目建设、创新驱动、新增长领域培育相结合,这种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路是龙江特色,体现龙江智慧。产业项目建设是发展的根基,创新驱动是发展的动力,新增长领域是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拓展。调结构不是传统意义上量的调整,是在增量调整基础上更加注重质的提升,通过动能、供给、需求、投入、产出、市场、科技等方面有效衔接,为龙江实现高质量发展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黑龙江省政协委员林珈旭表示,龙江“老字号”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但面对新兴的市场主体和世界名牌名品的竞争,老字号企业却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其根本原因就是老字号企业创新上的匮乏。“老字号”企业必须紧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洪流,适应“互联网+”等新业态,扎实推进产品、技术、商业模式创新,在研发创新上下功夫,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拓展销售渠道、加大管理及营销创新,把原有的老字号单一看家产品进行延展,增加附加值。
产业项目建设是振兴黑龙江省实体经济的关键,而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创新创业结合推进“新字号”培育壮大,则是振兴实体经济的希望所在,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头戏”。
来自民营企业的杨春波代表说,随着该省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广泛应用,新产业快速发展。例如跻身全国互联网百强的黑龙江龙采科技集团就是起步于互联网基础运营、基于“互联网+”发展势头的良性企业生态圈。87家分公司遍布国内47个大中城市,去年集团将公司总部迁回哈尔滨,致力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层的研发,已为8万余家企业提供长期的互联网相关技术服务。目前正在做企业云服务平台,开发为企业提供法律、信息化、财务服务等一系列服务的企业云服务软件,范围辐射全国。此外,该集团还以“互联网+体育”创新发展体育经济,在发展互联网体育大数据的同时,连接各类体育馆,实现包括球友圈、健身气功项目、瑜伽等体育产业项目的互联网化,为用户提供体育综合服务,并打造会员式体育商贸平台,借此渠道销售产自龙江的绿色食品。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因病致贫,这是黑龙江省致贫原因中比重最大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精准识别出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就非常重要了。”省政协委员何伟英说,这就要求真正驻村入户,做细致的工作,以便因户施策,帮助找准创收增收门路。
省人大代表伍伟说,妇女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对象。当前农村妇女劳动力已占农村劳动力的60%以上,要把“半边天”调动起来,因地制宜开展种养殖业、现代家政服务、乡村旅游等适合贫困妇女特点的技能培训,实现“创业一人,脱贫一户”。这样,贫困妇女不仅能积极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中,还能成为农村生产的主力军,更能成为促进农村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
多年的扶贫形成了扶贫的惯性,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帽子给贫困群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有一些贫困人群希望留在贫困群体中享受各种扶贫政策。于大志委员说,一些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也是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大阻力之一,这部分贫困人口没有脱贫意愿,依靠政策保障,极容易引起边缘农户的攀比。因此在帮扶贫困户扶“智”的同时,扶“志”重要性凸显,送“鱼”更要送“渔”。
于大志委员建议,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要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面对现阶段农村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加大兜底保障力度。伍伟代表建议,现在互联网十分发达,乡医、村医可以把症状传输到互联网上,进行远程诊断,通过“互联网+”精准帮扶贫困地区群众诊治,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优质医疗。
“冰雪+”为“冷资源”添砝码
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破坏旅游发展环境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使黑龙江冰雪旅游受到关注。冰雪旅游产业如何发展成为今年黑龙江省两会关注的热点。
报告中指出,在持续营销、提供新产品的同时,面对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新要求,教育引导旅游从业人员珍惜共同努力形成的宝贵旅游品牌,认清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不断提升从业素质,强化旅游市场监管执法,对破坏市场秩序和旅游品牌形象的行为依法严处。
“对黑龙江省旅游企业要加大诚信经营教育力度,发布旅游企业诚信经营‘红黑榜’,引导和激励旅游企业诚信规范经营。”黑龙江省政协委员、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齐齐哈尔市工商联主席刘艳芳建议,对重点景区、重要时段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念起普法宣传的“紧箍咒”,重点打击强迫消费和欺客宰客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广大游客的合法权益。
“龙省应借助2022年冬奥会契机,大力促进‘旅游+体育’发展模式,努力成为全国冰雪体育活动的核心区域和‘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主力军。”黑龙江省政协委员、香港宗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刘建樟说。近年来,黑龙江省积极推进冰雪旅游发展,在全国逐渐叫响了“冰雪之冠”旅游品牌,变“冷资源”为“热经济”,有力地促进省内经济社会发展。
“体育旅游产业项目是一种低碳、环保产业。冰雪体育旅游的产业链更长、更多元,从器材、场地、赛事、培训,到相关上下游产业,有着丰富的衍生领域。”刘建樟说,黑龙江省应牢牢抓住冬奥会契机,全面推动冰雪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全力打造冰雪体育运动品牌。
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黑龙江依托整体生态化优势和冰雪资源,推出了冬季独特而具有震撼力的冰雪景观与专业非专业相结合、运动体验娱乐相结合的十大主题旅游产品。同时,新的一年,黑龙江省将持续推动旅游养老健康体育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及跨境旅游合作区。
“旅游业已成为全省支柱产业之一,依托全省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民族特色,‘冰雪+文化’的发展模式具有先天优势,推动冰雪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一定会给旅游业带来倍增效应。”人大代表、哈尔滨伏尔加庄园总经理韦敏芳说。
记者从第34届中国·哈尔滨冰雪节上获悉,元旦小长假期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接待游客11.6万人次,同比增长13.7%;太阳岛雪博会接待人数3万人次,同比增长87%;哈尔滨机场民航进港航班570架次,抵达人数8万,同比增长27.8%。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郭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