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 满意度超97%的背后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西藏自治区,扶贫
  • 发布时间:2018-03-09 10:28

  未来五年,西藏将持续推进绿色强区,发展高原生态产业和高原生态经济,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建立湿地、生态补助奖励机制,递出决胜全面小康的“绿色答卷”。

  翻阅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你会发现“绿”这个字出现得很频繁,一共出现了24次。在决胜全面小康的路上,西藏发展提挡换速、蹄疾步稳。全面建成小康西藏离不开发展。而西藏发展,生态是第一红线。

  在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看来,西藏要想全面小康不掉队,必须处理好保护生态与富民利民的关系,把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让生态资源变成现钱,让贫困群众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梳理了稳定、发展、民生和生态的辩证关系,即:稳定是第一责任、发展是第一要务、民生是第一导向、生态是第一红线。

  建立绿色扶贫新模式

  五年来,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启动实施“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建立区、市、县、乡四级河长制,全面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初步建成,生态多样性得到有效补偿。七市地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达95%以上,生态保持完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在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补偿、生态护林员等项目上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以生态产业扶贫、生态补偿惠民,探索建立“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扶贫新模式。

  1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1705个贫困村退出,25个贫困县区达到脱贫摘帽条件……在过去的一年中,生态保护建设和精准扶贫,正在这一方净土之上实现了辩证统一。

  蓝天白云下,走进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的雅江北岸南木林生态示范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绿意盎然的林海雪原。在这片曾经寸草不生的荒滩戈壁上,一道道麦草方格正铸就起一副副坚实的“金甲”,一片片人造树林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绿盾”。

  总面积约4.8万亩的示范区,不仅是“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的启动地和示范点,更是助力群众搭上了生态脱贫的“顺风车”,吃上了“生态饭”。通过建设、养护及植树活动,示范区吸纳贫困户801名,周边百姓人均增收3000元;通过管护生态林,吸纳周边赤贫户30名,每户年增收9600元-15600元。

  数据显示,2017年,西藏退耕还林工程区农牧民人均年增收800元-1000元;非公益林自治区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协议管护员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员人均年增收7200元。下一步,西藏将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与生态补偿,最大限度地增加贫困户收入,确保到2020年脱贫26.2万人。

  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

  生态保护并不意味着发展停滞。

  2017年西藏全区生产总值达1310.6亿元,同比增长10%,连续2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五年居全国前三,年均1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4个百分点。

  在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齐扎拉看来,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主引擎”,也是全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实现绿色脱贫的“牛鼻子”。

  拉萨市城关区正是生态产业扶贫的“绩优生”。城关区通过深挖资源“富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招商引资相结合的方式,以现代奶业、城郊农业、农畜产品物流为主,建设嘎巴生态牧场、乳制品加工厂、商砼运输车等项目;发展净土健康、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建成运营大昭牛奶、大昭圣泉、藏净泉等15个净土健康产业项目,实现贫困户在特色产业中100%的受益覆盖率。

  遍地开花的生态产业项目,为城关区394户121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分红,人均增收3700元;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477人就业,人均增收3300元;贫困户年均纯收入已由2015年的2153.23元增至如今的9559元,全部达到贫困人口脱贫标准,并于2017年10月“脱贫摘帽”。得益于精准施策和产业致富,在“2017第十二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城关区荣获了“2017中国全面小康扶贫十佳县市”。

  亚东县6个乡镇的642户贫困户2232名贫困群众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亚东鲑鱼产业从中受益;林芝市鲁朗县群众依托鲁朗林海天然生态资源,通过担任森林管护员,采集灵芝、松茸等林下资源,开办家庭旅馆等,每户增加收入近4万元;作为“西藏5100冰川矿泉水”的原产地,海拔5000余米的拉萨市当雄县冲嘎村,在激活青藏高原上“沉睡”的水资源后,吸纳近200名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逾5万元。

  农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旅游文化、清洁能源、净土健康、天然饮用水、绿色建材等特色产业不断拓宽着百姓就业增收的渠道。数据显示,2017年,西藏全区共落实到位产业扶贫资金110.27亿元,完成投资75.28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720个,辐射带动20多万人受益,直接带动脱贫5.12万人。

  全面建成小康信心达97.3%

  西藏发展,稳定是前提;西藏稳定,则民生列头一条。

  2017年,西藏自治区在原有基础上,安排300亿元资金,实施10个方面33项重大民生政策,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大幅提高,农牧区医疗制度覆盖全体农牧民,率先实现有意愿的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实现孤儿集中收养。

  国家统计局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大力改善人民生活的举措让群众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超过97%,对全面建成小康信心达97.3%。

  2017年,西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达到10330元,增长13.6%,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居民收入情况显示,2017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32元,增长8.6%。这表明西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接近全国水平。2018年,西藏的目标是将继续保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西藏正与全国一起奔跑在奋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道上。

  2017年,西藏小学入学率达到99.5%,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全覆盖。目前,西藏已在全国率先实现十五年免费教育,覆盖了学前至高中阶段教育(含中职教育),并将义务教育“三包”政策扩大到学前至高中阶段教育的所有农牧民子女和城镇困难家庭子女。2017年,西藏全力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就业率达90%,9134名高校毕业生通过市场就业,市场主导就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5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健康”,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尤为关键。2017年,西藏农牧区医疗政府补助标准由435元提高到475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65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元;实施1000余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能力建设项目。

  安居才能乐业。2017年,西藏开工建设122个边境小康村,实施两个高海拔搬迁试点,对于生活在高山峡谷、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在原住地难以发展的贫困户,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共计新建搬迁安置住房6500套、70.3万平方米,2.5万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搬迁入住。

  未来五年是解决西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大历史机遇期,也是西藏转型升级、缩小差距的关键时期。“幸福安康”、“基础促进”、“和谐稳定”、“美丽西藏”、“科教兴藏”、“文化繁荣”、“固边稳藏”、“创新引领”、“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富民”,《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阐述的“十大工程”将成为未来五年西藏发展的精准发力点和明确的建设路径,美好西藏的明天让人期待和向往。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周宇 傅凌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