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迷藏

  • 来源:娱乐·品味周刊
  • 关键字:艺术家,黄立言,逵园艺术馆
  • 发布时间:2018-07-24 14:04

  谁人身形不藏影,幌子无傍身?

  面对后真相时代里层层叠加、虚实参半的话语海洋,艺术家黄立言的态度是迷失又清醒的:“大多情况下能够说出来的只不过是个幌子,甚至连这句话都是如此的不真实。”

  他的个展“幌子”近日亮相广州逵园艺术馆,油画加影像的组合展览方式也是艺术家的首次尝试。周遭所见以及自我的心理触感,现实渊源的视觉投影,在黄立言所组建的图像世界里交织沉淀,重重叠合,构成“幻影”。

  帷幔内外

  社会光怪陆离的程度日益加剧,作为艺术家该如何自处?他的画面会是折射社会的幌子吗?

  正如不少画家所做的,黄立言也将绘画视作社会呈现或观念传达的一种介质,并发出了“现实比超现实更魔幻”的感慨,但是显然没有这么简单。他还是一位观察者,和《皇帝的新衣》里那个小孩一样,总在探索“华裳”的背后是什么。他观察现实生活的内核,不加粉饰地画了下来,然后静静地隐身在物象背后,“我的所思所感被灌输进作品里,但我不限制别人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他所创造的场景都源于生活,现实中发生的不可思议的事情经由绘画语言的转换,呈现出的画面感更多是与人的潜意识和梦境中的景象有关。

  绘画是他与世间事物以及自身展开拉锯的独立场域,扭结的形体,混沌的色彩,出其不意的场景,有时几乎要跳脱出画面的几何形体以及那扑朔迷离的叙事性的诗意名称,让人对其指向性有些迷茫,又或者说,这样的多重因素使得所谓的画面意涵在惯常的“表与里”之间滑动。而他那些随手所拍的小视频则将这种拉锯变得更加的紧张而富于戏剧性,有种短兵相接之感。

  ——展览学术主持、广州美术学院艺术管理学系教授胡斌

  在逵园艺术馆艺术总监黄轶群看来,从这次的展览中能看到艺术家漂泊多年沉淀出的个人风格和绘画语言。“黄立言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可以说是本土成长起来的艺术家。这座文化摇篮城市孕育了很多优秀的艺术家,逵园作为艺术文化空间有责任搭建展示平台,本土艺术家无疑也能和广州观众产生更多的联系和共鸣感。”

  七年荏苒,逵园在坚守艺术的同时也绘就了新版图,二楼颇具格调的买手店Play Serious已开始试营业。这栋老洋楼如今承载的已不仅是创办人的艺术梦想,而是更多人对艺术生活化以及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期盼。

  黄轶群表示,逵园接下来将继续密切艺术与大众生活的关联,通过空间规划带来更多元化的艺术体验,把艺术概念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几年广州文化氛围越来越浓,观众艺术意识也在不断成长,这也是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力量。我们希望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更多人走近当代艺术,感受城市历史与品质生活的传承与发展。”

  以抽象之名

  “何为形式?”西方抽象艺术家一直在扪心自问这个关乎自我意识的问题。艺术与生活的边界也逐渐开始被艺术家质疑,他们不断探寻各种艺术手段。久而久之,在绘画中愈少明确指向性、愈多抽象性的艺术创作手段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广东美术馆的提案展“绘画在绘画在绘画之后——德国当代艺术中的形式的创造”,不仅暗示了现当代绘画观念的演变,还在具象和抽象思维的博弈中展开两者在绘画中的时空对话。

  于广阔间捕捉自由

  二战后,关于绘画的事情开始被重新思考。欧洲及美国的现代派打破了绘画的“框子”,享受着可以用于艺术的一切材料实验。而艺术家的每一个选择:选用的材质、呈现的形态、如何布展等等,都演变成为了艺术中极为本质的问题。

  关于对“何为形式?”的思考,一方面是绘画艺术自身对进一步自由表达的探索,希望能够抽象出一种超越语言障碍并直指人心的国际视觉语言。另一方面,它敦促着绘画成为一种综合性的创作。抽象艺术本身及其自身材质的应用,大大拓宽了艺术表达的可能性。而这一发展对艺术空间亦呈现了强势的影响——展览空间必须对抽象艺术日渐增长的需求做出回应,追随艺术家在“颜色”、“空间”、“平面”这三个维度中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

  “绘画在绘画在绘画之后——德国当代艺术中的形式的创造”提案展为公众引荐了一组当今德国代表性艺术家的抽象艺术作品。绘画能否在一个新媒体主宰的世界生存下来?四位德国画家呈现了他们对这一问题恰如其分的回答,同时还展现了这个过程中他们对“时代精神”(Zeitgeist)的捕捉。

  点线面,是精神力量的舞动

  对于艺术具象和抽象的解读,让我们不停地质疑艺术多元的表现方式,及其与世界相互间的作用和关系问题。抽象艺术的审美趣味,我们总能在它简洁、朴素、节制而优雅的色彩和形式中重新寻得生活的实体,感受艺术中最本质的点、线、面所散发出来的精神力量。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

  绘画,是穿越时空的“装置”

  本次展览聚焦于作为视觉修饰学的绘画以及艺术中的抽象主义,其核心在于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审视绘画的“物质存在”。“绘画”可以在真正意义上进入“空间和时间”,变成“装置”。这是一次跨文化旅途的开始,它也许能作为一面“遥远的镜子”,给中国画家及感兴趣的观众带来灵感与启发。

  ——策展人艾墨思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