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雷如果发自潜艇,必为美军所为”
1963年5月1日,“跃进”号沉没。“跃进”号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艘万吨巨轮,5月1日当天由青岛港驶向日本,向日本运送玉米、大豆、花生等各种各样的农产品。5月1日上午,《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从青岛港出发的新中国第一艘万吨巨轮“跃进”号驶向日本。没想到下午两点十分,“跃进”号触礁。四点十五分,“跃进”号沉没。这一事件在当时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上午《人民日报》刚刚登完新闻,下午“跃进”号就沉了。当时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事件,“跃进”号就沉在今天的苏岩礁附近,它触的就是苏岩礁。
根据当时媒体的报道,被救起来的中方船员讲到,突然遭到了鱼雷攻击。日本报道系三枚鱼雷命中船腹。因为我们当时被美国包围东部,在“跃进”号沉没地点附近,济州岛是韩国的军事基地,还有釜山美国海军基地、佐世保美国海军基地。
对此,中央高度重视。你看周总理的态度,他当时讲了,鱼雷如果发自潜艇,必为美军所为(因为韩国、我国台湾方面都没有潜艇);如果鱼雷发自快艇,可能是美、蒋合谋。当时很快成立了专家组,总参作战部的雷英夫、交通部的孙大光、海军的张学思,还有国务院的张志远、孟平,相当于我们第一个危机处理小组的成员。
周总理代表中央已经表明态度。但调查小组经过调查,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极有可能是触礁。当时东海舰队都做好了准备,周总理拿到这个结论后,迅速调整。他到了东海舰队所在的上海准备调查处理,看看能不能打捞,同时也做好了战斗准备。
调查小组得出结论说有可能是触礁后,东海舰队的领导大吃一惊。周总理说,这个不是结论,是一种可能,有可能被鱼雷命中,有可能触礁,让他们去调查,一切以事实为准。这是领导者态度的即时转变,更是敢于对事件进行决策的权威。
危机处理者要有担当,有智慧
当时,如果领导定好了就是鱼雷攻击,说,你们去吧,好好把这事儿查实,那结论就可能完全不一样。最后经过调查,确实是触礁,触的是苏岩礁。我国潜水员从苏岩礁下去,发现礁石被撞碎,海水底下六七米的礁盘有我们“跃进”号船艏油漆擦过的印迹,“跃进”号因触礁沉没。
本来可能导致一场重大国际危机的事件,温度已经快要达到沸腾,最终被迅速地冷却,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处理。这就是作为领导者面对危机时的迅即调整,面对原来已经基本定性的事件,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做出调整,果断应变,处理完毕。
这是一场非常好的危机处理,我们说危机中最需要权威,危机中又最缺乏领导权威,危机中,领导缺乏权威的原因,一是情况不明,二是风险巨大。所以领导可能迟迟下不了决心,想把情况搞清楚了再下决心,但是危机中要把情况搞清楚会耽误很久,而且可能了解情况越多越犹豫,掌握情况越多越难下决心。危机中,大量的信息,甚至是大量相互矛盾的信息涌来,危机产生的心理冲击远远大于危机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能量,造成决策者犹豫不决。
这时候你要全盘依靠专家,就可能发现,专家在这时候可能也不太管用,因为他们是专家,在分析重大问题的时候只能解释其中一小部分变量和因果关系,而不是百事通,可能看不到全面。所以西方有这样一句话,叫作越是专业,越不精准。当你犹豫不决的时候,失败的种子已经在生根、发芽,一步步将你逼进深渊。所以,只能振奋精神,依据个人积累、客观事实、专家建议、调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做出危机处理决策。
从周恩来处理这件紧急事务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可供借鉴的处理危机的方法。首先是树立权威,在危机处理中,最需要权威的引领作用,带领大家攻坚克难。权威也要迅速、高效决策,担当起定盘星的重任;其次,要及时快速设想出几套处理问题的方法;再次,决策基于事实、尊重调查、实事求是、果断处置。周总理对调查结果的尊重,就是很好的示范。
文/金一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