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挂牌中国粮仓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美国,农业部,挂牌,中国粮仓
  • 发布时间:2011-01-19 15:21
  2010年9月17日,美国农业部在东北中心城市沈阳设立的农业贸易处揭牌,这是继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之后,该部门在华设立的第五家办公室

  10月30日,吉林省榆树市,这里是种植玉米的黄金地带,第一场大雪来临,环城乡南岭村老姜太太和众多村民一样,把自家的玉米棒子整齐地码起来,放到苞米楼上,这就意味着她家一垧多地的玉米近期内不会销售。她告诉《望东方周刊》:“等到开春的时候卖干玉米,比现在的湿玉米价格要高得多。”

  然而,不时有小贩开着车到村里,问她家的玉米卖不卖,她还是那句老话:“给到价就卖。”本刊记者多次问她的心理价位,回答是:“谁能给8角钱一斤就卖。”而村头的收粮点此时挂出的价格是0.72~0.78元/斤。

  倒腾粮食的人

  在盛产玉米的吉林省榆树市,几乎每家都种玉米。伴随着玉米价格的高涨,土地流转的价格已经突破5000元每公顷,松原地区已经达到8000元。当地农民告诉本刊记者:“如果不出去打工,一般都想办法承包点地,家家种玉米。”

  “坐在炕头就卖粮,也不存在卖粮难的问题。”榆树市粮食局党委副书记赵国伟告诉《望东方周刊》。这里的农民习惯把中间商称作“粮贩子”,而最时髦的称呼就是“经纪人”。

  黑龙江五常人李平把自己的每笔买卖都说成是“倒腾粮食”,他开着一辆载重15吨的货车,在秋粮上市时节游走在黑龙江和吉林交界地区,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再转卖到储备粮库或者粮食加工企业,“哪里粮价低,就在哪里收;哪里粮价高,就把粮食卖到哪里。”

  粮价浮动后,让他感觉收粮比以前难了,他抱怨说:“现在老百姓卖粮可牛了,有的地方要想收到粮食,必须带着脱粒机,价格谈妥后,需要雇人把玉米棒脱粒。卖粮的农民有的是在屋内的炕上掐着酒壶喝酒,脱粒完成,需到屋结账走人。”

  李平只是众多“倒粮”者中的一个。10月下旬,他得到消息说松原地区玉米价格比较高,卖给“嘉吉生化”每斤是0.78元,如果水分比较少的玉米能卖到0.8元,他直奔与松原邻近的黑龙江省肇州市,他在肇州花一天时间,顺利收到3万斤玉米,卖到松原市的“嘉吉生化”,除掉各项费用开销,赚了1200多元。

  “我这么大个车呢,两天赚1200块钱,就是赚个车的运费。不过也行,比在家呆着强。”他决定将这笔生意继续下去。第二次到肇州市收粮并不顺利,两天时间勉强收到2万斤玉米,将车开到松原,却发现卖玉米的车已经排出几公里。

  赶在晚上收秤的时候,他没能将粮食卸到粮堆上,只能在车里度过。他告诉本刊记者:“我这点儿粮食,卖了能赚500多块钱,核不上账了。不在这边收了,回五常那边看看稻子吧。”

  第二天早上吃饭回来,汽车的风挡玻璃上夹着一张纸,上面是附近一粮库的玉米报价,这份定点向“粮食经纪人”发放的小广告,背面还印制了咨询电话和从松原市如何到这座粮库的简易地图。他仔细地看了看,自言自语:“30个水0.72元,跟这里差不多。”他把小广告扔到了驾驶室里。

  粮食局的担忧

  “粮食市场放开后,粮食本身不会划分储备粮和流通的粮食。被谁收购了,性质就可能不一样了。中储粮和地储收购的就是储备粮,企业收购的就是商品粮,也可能被外资加工企业收购。”吉林省粮食局综合处处长李志敏告诉本刊记者。

  在粮食流通体制艰难转型的时刻,身份最尴尬的莫过于市县一级的粮食局。在吉林省榆树市,每年这里粮食产量都在320万吨以上。

  “我们的职能在减弱。”榆树市粮食局的一名干部说,他们局原有下属粮库35个,现在除了两个粮食库抵债外,其余33个粮库都拍卖或租赁给个人,这些粮库虽然还经营着与粮食收储有关的活动,但确切说已经不在粮食局的直接管理之下,“不能下行政命令,只能监督一下粮食的水分,或者看看给没给农民打白条。”然而这两个问题已基本不复存在,农民的粮食有众多的买家,一般不会把粮食卖给打白条的收储企业。

  粮食局的职工也由1万多人,锐减到120人,这里面有七八名领导是公务员编制,其余的是事业编制,由市级财政负责。股级干部一个月1600元,其他福利几乎没有。粮食局所属粮库职工大部分都下岗买断,下岗买断过程中标准不一等问题遗留下来,现在是“每天都有上访的”。

  粮食收储企业必须到粮食局备案,取得粮食局颁发的许可证,方可进入粮食收购市场。在榆树市有收购证的企业有100多家,有收购点200多家。“现在收购门槛比较低,只要你有场地,有资金,我们就给颁发许可证,差不多谁都可以收。”榆树市粮食局党委副书记赵国伟告诉本刊记者。

  榆树市粮食局负责监督检查的科室有3名职工,负责全市200多个粮食收购点。粮食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本刊记者:“中储粮,华粮,省储粮很难监管,以前中储粮,人家的数根本就不报这边,人家说那是秘密。今年要求报到我们这边来。”粮食局对上报表的准确程度值得探究,一般都是由粮食收储企业自己报过来的。因为害怕税务局据此收税,粮食收储企业会少报。本刊记者获得的一份榆树市粮食局对吉林省报表显示:榆树地区11月12日粮食收购入库玉米7万吨,其中中省直粮食企业收购9700吨。

  如何监管复杂的粮食市场,粮食局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很担忧,“靠现有粮食主管部门监管,监管不了。”

  难以核清的粮账

  10月,在粮价看涨之时,相关部门下发命令,严令企业不得违规收储。这一政策传导到最基层,“新政策是限制存量。”吉林省粮食局要求每周报两次粮食收购的进度,报表中需要将如下项分列清晰,中储粮吉林分公司所属企业、吉林粮食集团所属企业、华粮集团分公司所属企业、中谷集团吉林分公司所属企业、吉林省储备粮公司所属企业,后在报表中又追加了中粮集团吉林分公司所属企业。

  这份报表和现实的距离,榆树市粮食局调控科工作人员孙敬军告诉本刊记者:“数据是从下面要上来的,现在从下面要数,费劲,他们不愿意报。这个数字很难控制,企业有担心,怕把这个数告诉国税和地税。这个数肯定比实际发生要少些。”

  这份在粮食系统的统计报表会上报到长春市粮食局,然后再汇总到吉林省粮食局调控处,直至更高层面。

  当粮食局为各个粮储企业报表热情不高犯难的时候,粮食企业的收储热情却难以抑制。占吉林省玉米产量1/10强的榆树市,今年玉米产量达到250万吨。榆树市粮食局党委副书记赵国伟介绍说:“因为害怕影响粮食价格,今年国储粮没有收。地方储备已开收。”

  在2009年,中储粮在榆树地区收购粮食达70万吨,其中玉米60多万吨。至于中储粮今年的收储情况,本刊记者致电中储粮吉林分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称,“我们还没收多少。”

  在榆树市的城乡结合部,马路两旁的收粮点都贴出收玉米和大豆的牌子。这样小型的收粮点有几百家,而按照粮食许可的规定收购粮食不超过50吨,则不需办理许可证。小粮点经销商张丙军(化名)的经销点实际每天收粮在100吨左右,有时会烘干后当天运走,有时直接运走。

  而真正影响着价格的是当地的大企业---中粮能源生化有限公司。这个设计能力为年吞吐100万吨玉米的项目,很早以前就开始收购粮食。

  外资进入粮食领域应理性评价

  嘉吉生化总经理刘军向本刊记者分析说,吉林省玉米产量常年在1700万~1800万吨徘徊,2010年预计产量是2000万吨,加工行业会消耗掉1000万吨左右,国储和地储轮储会占去500万吨,其余粮食为贸易粮和粮农自留饲料。吉林省内玉米产量整体供需平衡。

  嘉吉生化是松原地区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位于松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周边有着广阔的原料空间。

  嘉吉生化有限公司是在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2001年投产。当时这家中外合资企业由法国赛力事达有限公司持股51%,吉粮持股49%;

  2002年,美国嘉吉为完善产业链,收购了在淀粉和甜味剂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赛力士达的17家工厂的控股权,其中包括位于中国的赛力士达。其后,中方的49%股份历经变更,最终被中粮集团所持有。今年,美国嘉吉公司收购了中粮集团持有的49%的股权,公司已由中外合资企业变为外资企业,最终形成目前嘉吉独资的股东阵容。

  嘉吉生化作为松原地区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一直主导着当地的玉米价格,较高的价格吸引着松原本地的送粮户,一些邻近地区的送粮户也听到信息赶过来,在院外排起几公里的长队。

  11月5日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总经理刘军最担心的是市场预期,2009年松原地区玉米收购价是1500元每吨,如今每吨的收购价格是1750元,已经上涨近20%。他开始忧虑:是不是丰收?究竟是多少产量?耕地究竟是多少?他害怕事涉粮食问题没人说真话。他告诉本刊记者:“我这里每天开工就需要2000吨玉米,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不能停产。一年消耗玉米在72万吨左右。”

  厂区外马路上排了几公里的送粮车队,让他稍微安心。他告诉本刊记者:“春节前后和耕种的时候,是收储的最好时期。如果中储粮补库,像嘉吉这样的企业收粮食可能面临压力。”

  刘军觉得粮食领域的外资并不是洪水猛兽。他说:“像嘉吉这样规模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全国有50个,2%的市场份额,72万吨对于2700万吨的产量构不成威胁,对外资进入粮食领域的评价应理性。”

  而与之紧邻的是一家民营企业吉安生化,同样进行玉米深加工项目。王军透露,这家民企拖欠大额贷款,政府正在主导,意图让嘉吉接盘,鉴于对方负债严重,嘉吉方面还在观望。

  被土豆战胜的大豆

  10月30日,黑龙江省讷河市拉哈镇农民张凤兰和丈夫用拖拉机载着满满一车土豆,送到淀粉厂。她告诉本刊记者:“家里有四垧(10亩)地,种了一垧半地土豆,剩下种的都是黄豆。早知道今年土豆价这么高,就都种土豆了。”土豆每斤6毛钱的价格,让她很满意。

  “明年再多种点儿土豆?”张凤兰不断地和丈夫商量。此时,不远处的收粮点挂出的黄豆收购价是每斤1.82元,菜市场上一等土豆的零售价已达到每斤1.20元。

  土豆战胜大豆,是张凤兰等农民遇到的最现实问题。“种大豆的比较效益偏低。”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担心地表示,“假如播种面积进一步缩减,可能后果比绿豆遭遇的‘豆你玩’和大蒜遭遇的‘蒜你狠’暴涨的后果更为严重。”

  黑龙江原有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等四大粮食品种,小麦产业在1993年前后迅速萎缩,如今在黑龙江寻到小麦种植已属罕见。黑龙江的面粉厂在一两年内,纷纷倒闭,企业职工下岗回家,面粉行业几乎归零。种植小麦开始不赚钱,原有的小麦播种面积也逐渐缩减,有些改种大豆,强势产业吞噬了弱势产业。

  黑龙江的大豆会不会走小麦的老路?

  进口大豆的潮水般涌入,也让黑龙江大豆承载了更多的压力。“15年增长40倍,这么大的进口背后,一定对一个产业产生压制和侵蚀。”一家大豆工贸企业的负责人张洋(化名)把进口大豆称为“洪水猛兽”,他觉得黑龙江大豆面临的市场环境是国外强势的产业,冲击到了国内弱势产业。他对庞大的大豆进口特别关注:“1996年进口约是111万吨, 2003年就超过了2000万吨,2008年中国进口是3744万吨,2010年是稳超5000万吨,这个数字都是海关数据。”

  张洋和大豆打了20多年交道,他感到黑龙江大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他清晰记得,在1996年之前,黑龙江大豆卖到南方沿海地区畅通无阻。到2003年,黑龙江大豆根本就过不了山海关,最远就在河北一带交易,“外面的大豆,逐渐往里进,我们的市场逐渐地往里缩。”

  诸侯割据的市场

  大豆市场如此,那么豆油究竟应该是个什么价?这个秋天,很多人为豆油价格争论不休。

  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觉得豆油虽然涨价,但目前还是“合理价位”。他提醒说:“豆油呈现反季节上涨,并不多见,几乎脱开了普通的供求关系。历史上有过几次价格上涨,但几次上涨之后,后续都是一个暴涨,有必要引起相关部门关注。”

  联系到“豆你玩”的绿豆,“蒜你狠”的大蒜,“姜你军”的生姜价格暴涨之后的效果,王小语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大豆的刚性需求并不是居民们都关注的豆油,主要还是在豆粕,因为大豆加工后17%是豆油,80%多是豆粕。大豆和玉米的价格还有一个比价效应,饲料一般是玉米和豆粕组合,玉米如果看涨,大豆价格不可能回落,相应的一个传导整体农产品就都会上涨。豆粕是主要的饲料,肉禽蛋奶,它会影响到整个链条,鱼和鸡鸭都会受到影响。

  在豆油价格“水涨船高”的同时,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对市场份额的争夺则日趋激烈。黑龙江地产大豆再次陷入尴尬之境。本刊记者获得的资料表明:非转基因豆油,市场份额已经非常少,以黑龙江大豆为原料榨油生产非转基因豆油的厂家也屈指可数。

  在人们还在为转基因豆油是否安全争论不休的时候,由谁来主导黑龙江地产大豆?

  “黑龙江以及中国的农产品市场是一个诸侯割据的市场。”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称,上世纪90年代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粮食市场由购销双轨到完全放开。黑龙江原有的粮食市场被打破之后,中粮、中储粮、华粮、外资益海以及民营企业和中小贸易商纷纷深入粮食市场,这么多“诸侯”,争夺原粮的情况肯定存在,农产品价格波动也是正常。在这个纷乱的市场体系中,只有垂直的储备粮体系是有序的,储备多少,抛售多少是一个有数的东西,其他几乎是放任自流。

  美国农业部挂牌中国粮仓

  本刊记者了解到,黑龙江省实际有大豆加工企业100多家,日加工能力1000吨以上的22家,实际有油厂100多家。其中九三、阳霖、明达等企业规模比较大。

  松散、规模小是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的一个特点。企业没有形成品牌,现在100多家企业里面,除九三、阳霖、龙江福、吉庆等不到20家有自己的品牌,剩余的都是做散油,这些散油一般会卖给品牌企业,也卖给外资企业。“谁价高就卖给谁,这是产业链中的一个小作坊。”

  在黑龙江地产大豆的困局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残酷。

  黑龙江大豆产业自身面临问题的同时,行业管理也似乎出了问题,“很多木匠盖了歪房子。”王小语的愿望是建立一个有高效行业自律的行业协会。

  王小语称,现在和大豆相关的产业有16个部门,让哪个部门单独来做大豆产业,都不能做得特别完美,市场体系是不完善的。

  中国大豆协会的资料显示,中国大豆加工产能过剩,根据测算国内大豆压榨的需求量不到5000万吨,但现在国内产能已经超过9000万吨,产能过剩已近一倍,而且过剩的产能66%都在沿海港口,大部分是外资。

  2010年9月17日,美国农业部在东北中心城市沈阳设立的农业贸易处揭牌,这是继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之后,该部门在华设立的第五家办公室。■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