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电脑“合体”之路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电脑,合体,科幻,分辨率
  • 发布时间:2011-01-20 09:36
  用两只手的食指和拇指比出一个取景框就可以拍照;用手指指点点就可以作画;拿起一本书就可以在封面上看到亚马逊书店对这本书的评价;把一段文字从书上输入到计算机中只需用手指比画一下

  电影《黑客帝国》中生活在矩阵的人们脑后都有与电脑连接的接口,那么除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外,人脑能够与电脑直接交换信息吗?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能想到的东西可以直接传给电脑;而电脑里存储的数据,也可以直接传进我的大脑?

  可惜的是,这还暂时不会成为现实。目前人脑和电脑交换数据只能是单向的,而且还在很初级的阶段。

  人们已经可以使用脑电或者功能性核磁共振等方式来控制计算机,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玩具,可以让人们直接使用想法来玩简单的游戏。更精确一点的方法是将电极植入脑内,根据大脑运动皮层的脑电波来判断人的意图,然后将之传输给计算机,以控制机械手或其他工具,精度不错。

  这就是目前人类能够做到最好的程度了。如果想将想法变成电脑中的一幅图画或者一篇小说,目前还不行。要单凭想法来控制鼠标指针,目前也做不到。这些大脑活动太复杂了,存储记忆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信息是如何组织的,以及对大脑的结构到底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目前还没有人知道。

  人脑电脑互导数据还是科幻,但是追求人与电脑各个方向上的“合体”一直是人类的理想。

  只有自己能看见

  虽然移动互联网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显示器便携化的技术进展,似乎一直没有太大的起色。日本兄弟工业公司最近的新产品也许会改变这种现状:他们开发了一种外形看起来像眼镜的设备,可以用激光直接将图像投射到使用者的视网膜上。

  与此同时,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几位研究者干脆打算抛弃“便携显示器一定是类似眼镜”的固有构想,干脆把显示器做在了隐形眼镜上。这些产品,很可能会改变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实现人眼与显示器的“合体”。

  眼镜式显示器不算很新的产品,但还没有普及。其原因之一在于,传统的眼镜式显示器采用不透光的液晶屏幕,而兄弟公司的新产品解决了这种问题,他们的显示技术不会阻挡使用者的视线,而是在真实景物前叠加了一层半透明的显示效果。这种技术,被叫做“视网膜成像显示”(RID)。

  视网膜成像显示技术和我们过去使用的那种笨重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异曲同工:利用人的视觉暂留原理,让激光快速地按指定顺序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循环扫描,撞击视网膜的一小块区域使其产生光感,人们就感觉到图像的存在。

  RID以每秒钟60次的频率刷新,可以显示800×600的分辨率,相当于14寸的CRT显示器---那种我们在15年前使用的老古董。现在看起来有点小,但是提升分辨率本质上不是太困难的事情。

  兄弟公司将这种设备缩小到可以随身携带的程度,激光模块的重量只有25克,可以通过一条线缆与腰部的电池和微型计算机相连。在技术上,这套系统使用了一个折射镜。这片小镜子将激光头发射的激光折射到人眼之内,而不阻挡人的正常视野。这样,人通过RID系统看到的世界,会叠加在真正的世界之上,这让它看起来很有希望成为下一代计算机终端使用的显示设备。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也在致力于将显示设备的尺寸尽可能减小。他们将发光二极管元件、控制电路、天线和数据通讯模块集成到一片软性隐形眼镜上,在1.5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所构建的系统相当于家用电脑的电源、显卡和显示器。

  出于安全顾虑,这种显示设备的第一个使用者是一只兔子。按照项目负责人Babak A.Parviz的说法,在20分钟的试戴过程中,兔子没有显示出任何不舒服的迹象。

  只要想一想这种设备可能的用途,就足以让人心潮澎湃。将半透明的图像叠加在人的视野当中,只要再配合适当的软件,我们就会变成科幻作品中的人物,像《终结者》系列中的T-800、《辐射3》中的主角,或者《特种部队》中的那种机械外骨骼盔甲的主人。

  我们可以在视野中显示与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相对应的信息,可以将外语翻译成母语,可以直接在眼前显示效果更好的GPS,甚至可以将汽车的仪表盘显示在我们眼前,驾驶的时候再也不用低头。当然,还有游戏和电影---也许几年后,你会常常看到有人坐在椅子上傻笑,而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是什么那么可笑。

  一切尽在指尖

  人类和其他东西交互的途径叫做界面。我们用键盘鼠标来操作电脑,键盘鼠标和电脑上显示出来的东西就是界面。终极的用户界面就是没有界面。

  2008年2月,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印度学生Pranav Mistry向世界展示了一种新设备,叫做“第六感”。奇妙的是,它“没有”界面。

  初看上去,“第六感”并没有特别之处。它由市场上随处可见的摄像头、微型投影仪和智能手机组成,用一根绳子挂在使用者胸前。摄像头随时拍摄出图像,然后由手机中的软件对其进行处理,并且用投影仪将结果投影到任何地方---手上、白墙上、纸上,甚至别人的衣服上。

  就是这小东西,赢得了《大众科学》杂志评选的2009年度创新奖。它最创新也最迷人的地方,在于把一切不符合直觉的操作都隐藏了起来。

  使用“第六感”时,人们以最符合直觉的方式与虚拟世界互动。摄像头拍摄一切---只需要用两只手的食指和拇指比出一个取景框就可以拍照;用手指指指点点就可以作画;拿起一本书就可以在封面上看到亚马逊书店对这本书的评价;想把一段文字从书上输入到计算机中只需要用手指比画一下。它抛弃了过去60多年来那些操作计算机的方式,让人们可以像操控真实世界的物体一样随时从数字世界中抓取自己需要的内容。一切尽在指尖。

  “第六感”将真实与虚拟结合为一体,使用摄像头将真实世界的东西拖到虚拟世界当中,加以识别、判断,用一个摄像头作为眼睛,让软件和互联网成为大脑,并且用投影仪将其展示在任何平面上。它不像是我们熟知的计算机,更像是我们的第三只眼睛和被延伸了的大脑。几种随处可以看到的设备,加上一点点软件魔法,就成了一种潜力惊人的工具。

  奇妙的技术奇点

  我们现在也许处在一个奇妙的时间点上。美国发明家Ray Kurzweil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叫做“技术奇点”的理论,认为技术之间的结合和相互促进将会让人类技术文明以指数级持续加速发展---这一点已经被证明了。

  当前主流学界对这一理论仍持观望态度,原因在于,技术奇点理论认为当这种加速持续到某个时刻,将会产生一次彻底的变革。那可能是人工智能超越人的智能,也可能是人们可以直接以意识方便地和计算机沟通,由此引发“智能大爆炸”。但是,智能大爆炸之后将会发生什么,没有人能预测得出。这也是为什么这一理论被命名为“技术奇点”的原因---在宇宙大爆炸理论中,我们对奇点也依然一无所知。

  虽然这个理论听起来很有些科幻的味道,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技术正在裹挟我们迅猛前行,未知的前路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我们迎面而来。从“第六感”这样的设备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我们将会成为这个星球上首次在真实世界和数字世界中随意切换的一代人,也许我们将不会再严格地区分物理或逻辑、字节或原子。我们的地球甚至可能会变成一个类似《阿凡达》中潘多拉星的地方:一切真实和虚拟都会无缝连接在一起,每个人都成为超级智能中的一部分。

  (作者为哈尔滨理工大学讲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