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太科技:卡位蓝海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元太科技,电子纸,卡位,蓝海
  • 发布时间:2011-03-25 13:02
  刚刚过去的2010年,以亚马逊Kindle为首的电子书阅读器可谓风光无限,全年销量近700万部(Gartner咨询估算),年增长率80%。电子书热潮中,我们看到全球各路明星制造商悉数亮相,这其中包括亚马逊Kindle、索尼e-Reader、汉王电子书、盛大Bambook等。

  或许让你大感意外的是,这些风靡市场的电子书阅读器产品,其最为核心的组成部件“电子纸模块”均来自同一家公司-台湾的元太科技工业股份公司。这家从事TFT-LCD(有源矩阵类型液晶显示器)生产的小企业曾经一文不名,创立至今的十多年历程中数度濒临绝境。

  而今天,元太科技凭借其在“电子纸”生产上的绝对垄断地位(占据全球9成市场),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它在2010年实现了全年251.8亿台币(约56亿人民币)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7%,毛利率33%。元太科技是当前电子纸市场的绝对霸主,主导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大势。

  一家曾经处于价值链末端的企业,如何狙击电子书产业链的核心技术环节?稳坐链主王位之后,如何构筑壁垒保持先发优势?元太科技董事长刘思诚接受了《经理人》的独家专访,为我们拨开其中的重重迷雾。

  红海挣扎求生

  元太科技的母公司永丰余集团是一家从事传统纸张生产的全球知名公司,凭借着对文字、图像的载体变迁趋势的先知先觉,永丰余在1992年创立元太科技,从事TFT-LCD的生产。

  在TFT市场,元太科技拥有先入优势。但是随着台湾“面板五虎”凭借强大的资金和规模优势迅速进入,宣布建立4代、5代厂,让仅有一座2.5代厂的元太科技在红海中赤膊厮杀,惨淡经营。对此刘思诚深有感触:“任何产业发展至成熟时,都将逐渐走向红海,演变成财力的竞争,对资本规模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一旦落入红海就只能等着被并购。”显然,当时的元太科技并没有守住自己辛苦开拓的疆土。

  2003年,元太科技敏锐地抓住了可携式DVD播放器市场,当时这块市场的年增长达到60%,元太科技因此获得丰厚回报,其次年的营收创纪录地冲至120亿台币(约26.7亿人民币),毛利率达20%。可惜同样好景不长,随着友达、奇美电的低成本优势杀入,元太科技又一次败下阵来,2005年即由盈转亏。

  刘思诚说,元太科技不转型即面临死亡。他在不断地思考如何去再创造一个蓝海,而且是门槛高、不易被外界模仿的利基市场。他认为,唯有技术门槛高、拥有关键技术和专利、能掌控住“产业链核心环节”的产品,才有机会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豪赌不起眼的蓝海

  2005年,元太科技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当时,美国的电子墨水技术公司E-ink和飞利浦事业部正到处寻求电子纸制造、生产的伙伴。此时,电子纸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市场,据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估计,当时全球电子书的市场不到10万台,美国市场产值只有1000万美元。电子纸作为电子书阅读器的最核心组件,远未达到能量产的地步,前途未卜。

  刘思诚说,在几年前当E-ink研发出采用电子墨水为显示材料的电子纸时,就令元太的研发团队大为震撼和兴奋,觉察到这种技术或将具有革命性的未来。可以说,元太对这片市场是窥伺已久。这种机缘之下,元太科技与E-ink和飞利浦电子纸事业部一拍即合。

  尽管依旧深陷亏损的泥潭,元太科技豪赌电子纸的未来,收购对电子纸抱有退出之心的飞利浦电子纸事业部,与E-ink建立合作关系,研发、生产电子纸。E-ink提供上游的电子墨水技术,元太处于产业链中游,生产电子纸模块,引导电子纸技术从实验室中走出去,以实现量产。而在当时,像三星这样的大公司,压根就对这种小众市场不感兴趣,元太的赌局前途莫测。

  收购完成后,原本与飞利浦合作的索尼顺利成为元太科技的客户,索尼e-Reader由元太供应电子纸,但出货量并不高。真正让元太科技声名远扬的,则是美国亚马逊Kindle在2007年的上市,Kindle在北美市场的销售异常火爆并蔓延至全球,作为Kindle的独家供应商,元太当年重新实现盈利,毛利率也比2006年翻了2倍多,恢复到2004年的最高水平。

  技术集权

  Kindle阅读器的风靡,树立了元太科技对电子纸的信心。然而企业过去的坎坷沉浮历历在目,此时的元太,需要开始谋求对产业链条的布局和掌控。

  元太接下来最迫切的是解决量产问题,在这种早期的技术市场,谁先实现规模化生产成为市场的主流,谁就将成为行业标准,占据有利的位置。2008年,元太果断收购韩国Hydis公司,获得了3.5代线的产能,使产能快速扩大4倍,缓解了电子纸供不应求的困境,同时也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家实现电子纸量产的公司。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为元太带来了机遇,E-ink公司因为财务危机四伏寻求救援。元太作为电子纸模块制造商,一直苦于没法掌握电子纸的核心技术和专利。这次,元太再下一城,在2009年6月以2.15亿美元的现金加上一部分的股权(总价值3亿美元)收购E-ink公司,成功取得核心技术的垄断。

  元太科技对新兴产业链的敏锐嗅觉和三次极其关键的收购,奠定了其在电子纸市场上的主导地位。电子纸作为电子阅读器生产的核心技术环节,占到阅读器整个制造成本的近30%。元太科技从中游向上游前移,掌握了中上游一系列的技术和专利,在技术上实现了领先和集权,构筑起进入壁垒。刘思诚曾说,拥有E-ink后的元太,像是PC产业中的英特尔,在产业链上掌握中上游技术的全球领导权。

  向英特尔学分权

  建立起技术壁垒并不代表元太科技可以高枕无忧。事实上,电子纸的生产除了E-ink采用的“微胶囊电泳式”技术外,还有日本Bridgestone公司开发的“电子粉流体式”技术、2010年3月友达以3000万美元入股(占股31.58%)的Sipix公司的“微杯型电泳式”技术等,都给元太科技带来潜在的挑战。

  同时,在可挠性(弯曲)、触控、全彩色等更加新锐的电子纸技术上,蜂涌而入的竞争对手亦带来巨大的威胁,竞争者就包括实力雄厚的奇美电、台达电等。显然,当前黑白墨水显示的电子书,终有一天会被采用其他更华丽显示技术的更新一代电子书所取代。届时,元太科技是否还能保持领先优势?

  刘思诚表示,E-ink的电子纸技术是目前最受市场认并且唯一实现量产的,元太科技在电子纸技术上领先竞争对手2?3年的距离,元太还将继续提升电子纸的反射率、对比率、反应速度,以及生产研发可挠性、触屏、全彩色等产品,以保持领先优势。

  同时,元太科技还利用产业链上的分权,推进整个产业的繁荣,锁定产业链上的参与者,形成利益共同体。元太在收购E-ink后为下游的韩国LG Display开放技术授权,积极为下游企业下放专利,授权生产。元太还持有下游电子阅读器终端商振曜公司13%的股份。显然,扩大整个市场的容量,让自己的技术成为市场的主流,整合产业链中各环节的参与者,是一个链主的长治久安之道。

  刘思诚认为,元太应当向英特尔学习,分享关键技术,有效管控供应链的供需。在历史上,包括通用电气、日亚化学等企业的成功,都依赖于实现自身的技术垄断后,再与行业中利益相关企业进行交叉授权,构建进入壁垒;再通过对中下游的分权做大市场,掌控产业链。

  显然,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若只有一家独大,都很难将整个产业做大及培育出成熟健康的市场。电子纸的垄断性价格在近两年导致终端阅读器价格居高不下,市场多有诟病。刘思诚说,元太不希望形成垄断,而是希望各方一同努力,共同做大产业规模,而电子纸的价格也会随着更多厂商的加入而不断下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