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送转潮背后的玄机
- 来源:英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送转潮,背后,玄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4-06 10:56
嘉 宾
施光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李大霄|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
李 斌|国联证券研究员
文|本刊记者 李冬洁
股市中,高送转题材多年来一直是每年“固定档”的炒点。而在今年,伴随着年报的逐步亮相,高送转题材忽然俯拾皆是,比例也是大到令人瞠目,像已更名为梅花集团的五洲明珠(600873.SH)推出了10转16.861派5的方案,被称为A股史上“最给力分配”。
截至3月1日前,共有195家公司披露年报,虽然数量占比不足上市公司总数的10%,但推出10送转10(含高于)分配预案的公司已有37家,再加上“早产”的分配计划,数量已经超过上一年度。
有两种现象颇让人玩味:一是在这些公司中,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占据了八成以上,显性特征是总股本低于5亿股,股价一般高于30元;另一个则是这些高送转方案并不完全伴随着业绩的释放。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在已经公布高送转预案的公司中,净利润增幅在100%以上的只占17%,超过50%的也只占41%,更多的是小幅增长,其中华平股份(300074.S Z)、金通灵(300091. S Z)股本扩张1.5倍,净利增幅只有10%,甚至还有3家净利下滑的公司也在赶着高送转的时髦,这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对于高比例扩张股本,公司官方的说法五花八门:或让注册资本满足更高监管要求、或履行重组承诺、或回报股东、或扩大发展规模等等。实际上,大部分公司在推高送转时给出的理由多少有些牵强。
那么这一轮高送转潮背后的玄机是什么呢?高送转之后,是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双赢,还是上市公司挖下的一个个股本扩张的黑洞呢?
创业板 高送转的主力军
《英才》:在往年,年报披露期显示高送转方案的上市公司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而今年却是满地开花,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施光耀:我们刚好统计了一组数据,到3月14日为止,上市公司公布年报有分红预案的一共293家,其中有送转方案的141家,占到了48.1%,其中10送10以上的(不含10送10),一共12家,有3家是上海市场的,有9家是创业板公司的。这种高送转的公司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创业板公司成为今年高送转公司的主力军,有几种原因:业绩好,成长快;原有的股本规模小,创业板公司大部分只有2000万-4000万的股本,这会制约今后股本运作的弹性;还有就是资本市场历来对于高送转有独特的偏好。非创业板公司主要是经营业绩和成长性好的公司,业绩的成长支撑股本的增长,这是可以理解的。
李大霄:股票的送股和转股就像一个苹果,切开两瓣或者三瓣,但还是一个苹果。上市公司以前比较吝啬地送转,今年为什么从“铁公鸡”变成了“卖大包”?这和上市公司想做高股价有一定的关系,就是想让上市公司表现好一些,因为切一个苹果会让人误以为是变成了两个苹果。也可能是为了套现,比如一个5元的公司,切开两瓣以后就变成2.5元了,就让投资者觉得2.5比5元便宜,这样就好卖一些。
李斌:这和创业板、中小板这一两年新发数量众多有关,一般而言小盘股刚上市比较容易出现高送转,集中出现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股本偏小,每股净资产就会偏高,通过送转可以摊薄股本。摊薄的好处就是扩大流通盘,小盘股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流通盘过小,导致流动性容易出现问题,送转之后流动性问题就会比较好解决。另外,去年也是中小板和创业板炒作比较凶,绝对股价偏高,往下调整后,会使操作上比较容易。从以往的经验看,这样就会出现高送转的现象。
炒作资源 不具备稀缺性
《英才》:我们看到在这些公司中,有的业绩并不好但也推出了高送转方案,如何来解读这一现象?
施光耀:我们发现今年在60家高比例送转公司中间,有14家公司每股收益在0.50元以下,这些公司中有一些有一个共性,就是过去一年里都不同规模地实施过增发。一般增发后战略投资者需要退出,这就需要有一个好的价格,而高送转题材有助于价格的推高。至于此次高送转方案是不是作为退出的手段来推出,需要后期的观察。
《英才》:往年,具有高送转方案的个股基本都经历了大幅炒作,而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样受炒作的上市公司为数并不多,甚至有的公司股价在方案推出后反而下跌了,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李大霄:这是因为有的投资人弄清楚了一个苹果切开两半还是一个苹果,有的公司高送转后,利润的增长、主营收入的增长跟不上股本扩张的速度,纯粹就是玩数据游戏,这种公司的增长潜力是有限的。再有就是有部分股票价格虚高,现在是高估与低估并存。
李斌:因为今年有高送转题材的股票太多了,炒作资源不具备稀缺性了;另外,高送转题材的股票都集中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上,但2010年它们已经涨得比较厉害了,在这样已经很高的价值平台上再去炒作,空间就已经受到限制了,今年的一个投资逻辑还是会限制总体估值水平的。
《英才》:从历史上看,高送转之后的股票基本运行趋势是怎样的?
施光耀:回顾中国股市20年,有一些公司的确是因为连续的高送转,使一家绩优公司变成了垃圾公司,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因为我们是不能缩股的,业绩好的时候股本扩张,业绩不好的时候不能缩减。如果上市公司不是为整体发展的战略需要,而是为某些其他的需要实施了这种方案,后遗症是非常严重的。
李大霄:后市的表现主要是根据苹果的好与不好来做出表现,比如说万科,不断地切,但这些年也不断在发展,还是一个好苹果。而有的高送转的目的只是为了套现,那当然以后不会有好的表现了。
真假价值如何甄别
《英才》:从现在分析来看,这种高送转后面隐藏着诸多的玄机,有的的确在玩一场数字游戏,对于投资者而言,如何来甄别这些公司?
李大霄:第一是判断这个苹果值不值这个价,如果不值,那切开多少瓣还是这个苹果。如果本身这个苹果是低估的,是物超所值的,那切开两半还是值得的。所以,我们要以价值来判断,而不是以切多少刀来判断。
李斌:实际上,送转股票理论上并不会给股东带来超额收益,关键还是看业绩增长和公司基本面的情况。如果业绩增长能够不断抵消掉摊薄的速度,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品种,比如一个股票是每股收益1元,送转摊薄后变成了0.5元,但如果增长速度非常快,经过一年的业绩增长,每股收益又变成了1元。这样的公司当然是最完美的,例子就是像苏宁电器(002024.S Z),不断送转融资之后,它的增长并没有被摊薄。
……
施光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李大霄|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
李 斌|国联证券研究员
文|本刊记者 李冬洁
股市中,高送转题材多年来一直是每年“固定档”的炒点。而在今年,伴随着年报的逐步亮相,高送转题材忽然俯拾皆是,比例也是大到令人瞠目,像已更名为梅花集团的五洲明珠(600873.SH)推出了10转16.861派5的方案,被称为A股史上“最给力分配”。
截至3月1日前,共有195家公司披露年报,虽然数量占比不足上市公司总数的10%,但推出10送转10(含高于)分配预案的公司已有37家,再加上“早产”的分配计划,数量已经超过上一年度。
有两种现象颇让人玩味:一是在这些公司中,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占据了八成以上,显性特征是总股本低于5亿股,股价一般高于30元;另一个则是这些高送转方案并不完全伴随着业绩的释放。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在已经公布高送转预案的公司中,净利润增幅在100%以上的只占17%,超过50%的也只占41%,更多的是小幅增长,其中华平股份(300074.S Z)、金通灵(300091. S Z)股本扩张1.5倍,净利增幅只有10%,甚至还有3家净利下滑的公司也在赶着高送转的时髦,这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对于高比例扩张股本,公司官方的说法五花八门:或让注册资本满足更高监管要求、或履行重组承诺、或回报股东、或扩大发展规模等等。实际上,大部分公司在推高送转时给出的理由多少有些牵强。
那么这一轮高送转潮背后的玄机是什么呢?高送转之后,是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双赢,还是上市公司挖下的一个个股本扩张的黑洞呢?
创业板 高送转的主力军
《英才》:在往年,年报披露期显示高送转方案的上市公司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而今年却是满地开花,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施光耀:我们刚好统计了一组数据,到3月14日为止,上市公司公布年报有分红预案的一共293家,其中有送转方案的141家,占到了48.1%,其中10送10以上的(不含10送10),一共12家,有3家是上海市场的,有9家是创业板公司的。这种高送转的公司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创业板公司成为今年高送转公司的主力军,有几种原因:业绩好,成长快;原有的股本规模小,创业板公司大部分只有2000万-4000万的股本,这会制约今后股本运作的弹性;还有就是资本市场历来对于高送转有独特的偏好。非创业板公司主要是经营业绩和成长性好的公司,业绩的成长支撑股本的增长,这是可以理解的。
李大霄:股票的送股和转股就像一个苹果,切开两瓣或者三瓣,但还是一个苹果。上市公司以前比较吝啬地送转,今年为什么从“铁公鸡”变成了“卖大包”?这和上市公司想做高股价有一定的关系,就是想让上市公司表现好一些,因为切一个苹果会让人误以为是变成了两个苹果。也可能是为了套现,比如一个5元的公司,切开两瓣以后就变成2.5元了,就让投资者觉得2.5比5元便宜,这样就好卖一些。
李斌:这和创业板、中小板这一两年新发数量众多有关,一般而言小盘股刚上市比较容易出现高送转,集中出现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股本偏小,每股净资产就会偏高,通过送转可以摊薄股本。摊薄的好处就是扩大流通盘,小盘股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流通盘过小,导致流动性容易出现问题,送转之后流动性问题就会比较好解决。另外,去年也是中小板和创业板炒作比较凶,绝对股价偏高,往下调整后,会使操作上比较容易。从以往的经验看,这样就会出现高送转的现象。
炒作资源 不具备稀缺性
《英才》:我们看到在这些公司中,有的业绩并不好但也推出了高送转方案,如何来解读这一现象?
施光耀:我们发现今年在60家高比例送转公司中间,有14家公司每股收益在0.50元以下,这些公司中有一些有一个共性,就是过去一年里都不同规模地实施过增发。一般增发后战略投资者需要退出,这就需要有一个好的价格,而高送转题材有助于价格的推高。至于此次高送转方案是不是作为退出的手段来推出,需要后期的观察。
《英才》:往年,具有高送转方案的个股基本都经历了大幅炒作,而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样受炒作的上市公司为数并不多,甚至有的公司股价在方案推出后反而下跌了,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李大霄:这是因为有的投资人弄清楚了一个苹果切开两半还是一个苹果,有的公司高送转后,利润的增长、主营收入的增长跟不上股本扩张的速度,纯粹就是玩数据游戏,这种公司的增长潜力是有限的。再有就是有部分股票价格虚高,现在是高估与低估并存。
李斌:因为今年有高送转题材的股票太多了,炒作资源不具备稀缺性了;另外,高送转题材的股票都集中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上,但2010年它们已经涨得比较厉害了,在这样已经很高的价值平台上再去炒作,空间就已经受到限制了,今年的一个投资逻辑还是会限制总体估值水平的。
《英才》:从历史上看,高送转之后的股票基本运行趋势是怎样的?
施光耀:回顾中国股市20年,有一些公司的确是因为连续的高送转,使一家绩优公司变成了垃圾公司,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因为我们是不能缩股的,业绩好的时候股本扩张,业绩不好的时候不能缩减。如果上市公司不是为整体发展的战略需要,而是为某些其他的需要实施了这种方案,后遗症是非常严重的。
李大霄:后市的表现主要是根据苹果的好与不好来做出表现,比如说万科,不断地切,但这些年也不断在发展,还是一个好苹果。而有的高送转的目的只是为了套现,那当然以后不会有好的表现了。
真假价值如何甄别
《英才》:从现在分析来看,这种高送转后面隐藏着诸多的玄机,有的的确在玩一场数字游戏,对于投资者而言,如何来甄别这些公司?
李大霄:第一是判断这个苹果值不值这个价,如果不值,那切开多少瓣还是这个苹果。如果本身这个苹果是低估的,是物超所值的,那切开两半还是值得的。所以,我们要以价值来判断,而不是以切多少刀来判断。
李斌:实际上,送转股票理论上并不会给股东带来超额收益,关键还是看业绩增长和公司基本面的情况。如果业绩增长能够不断抵消掉摊薄的速度,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品种,比如一个股票是每股收益1元,送转摊薄后变成了0.5元,但如果增长速度非常快,经过一年的业绩增长,每股收益又变成了1元。这样的公司当然是最完美的,例子就是像苏宁电器(002024.S Z),不断送转融资之后,它的增长并没有被摊薄。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