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扩容 新造富工具
- 来源:英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三板,扩容,新造富,工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4-06 10:58
文|本刊记者 何春梅
国际板未见眉目,“新三板”却又喧嚣尘上。
近期,新三板扩容的消息成为利益交织的热点:各地方政府纷纷争取交易所落地权,各高新区纷纷争取入围试点名单,大小券商纷纷争取做市商资格、各种机构纷纷抢夺上市资源……
不过,“两会”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新三板扩容相关制度安排已基本到位,还有一些技术细节需要解决。言下之意,新三板扩容势在必行但又尚需时日。但A股市场相关概念股却借势做市,成了近期A股的领涨力量。即便是受日本9级地震的影响,股指出现调整时,鲁信高新(600783S H )、中关村(000931.SZ)等新三板概念股也出现了飙涨。
作为2011年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1号工程,市场对尽快推出新三板扩容的期待,实际上表达出了中国构建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市场的迫切。也有人担心,新三板扩容后会不会成为另一个造富工具?新三板在中关村试点近五年却一直没有做大,是什么因素导致的?这些因素是否将同样对扩容以后的新三板造成影响?转板制度还在酝酿中的新三板,在推出以后是否有预期的吸引力?
制度层面的突破
和其他板块相比,在新三板挂牌交易的高成长中小企业,只要是试点高科技园区的企业,只要其存续满两年、完成股改就可申请挂牌交易,没有明确的财务指标要求。门槛虽低,新三板在中关村试点近五年来,其发展却一直不温不火,交易并不活跃,审批效率也不高,融资能力形同虚设。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英才》记者,在三板市场上,“除了广发证券等券商赚了一笔外,大部分参与新三板业务的证券公司始终未能获得盈利。”
而这一次,新三板扩容带来了三个制度层面的突破:将对具备一定条件的个人投资者开放、发行上市将采用注册制、引进做市商制度。
允许个人投资者进入,将有利于活跃市场;而发行上市采用注册制,不用再层层严格审批,无疑将提高上板效率,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大利好;但更高兴的当属券商。根据规则,“新三板”引入做市商制度后,每家挂牌公司可以选定两家以上有做市资格的主办券商担任做市商。做市商将向市场提供双向报价,投资者根据报价选择是否与做市商成交,投资者委托不直接配对成交,报价最小单位也将被拆分为1000股/手。
无疑,做市商业务将为券商带来新的盈利点。来自中信建投的报告称,新三板除了可以为券商们带来交易收入(做市商和佣金收入)外,还能带来承销费用和注册费收入,直投业务收入等。
美国投资银行与证券经纪业O T C股票手续费收入占全部手续费收入比大约在15.5%。O T C做市收入/ O T C股票手续费收入平均大约在40%左右。中信建投认为,新三板扩容和制度完善后,O T C业务将会为国内券商业绩带来15%以上的贡献。考虑到承销费用以及直投业务机会,受益程度还将更大。
除此以外,这样的制度安排,还能解决市场上交投清淡、活跃度不高的问题。因为做市商可以随时买卖,无须经过买卖双方,只要由做市商出面,承担另一方责任,交易即可进行。因此,做市商制度能够保证市场始终有不间断的交易活动,且不受市场影响。
“大部分券商都成立了专门做新三板业务的公司。券商肯定是要赚钱的,一方面政府买单上市费用,另一方面券商还有保荐费收入,以前试点的时候园区对券商还有补贴的,因为不确定挂牌以后是否有交易,甚至有时候辅导一家能补贴100万,这难道不是一个大蛋糕吗?”前述业内人士如此向《英才》记者表述。
但是,也有一些券商和机构投资者认为新三板“赚头不大”。科技部科技投资研究所所长郭戎告诉《英才》记者,在创业板不可能迅速扩大的情况下,要想有节奏地发展资本市场,就必须有试验制度如新三板扩容试点的安排。但中国金融基础薄弱,新三板不可能做成像现在的主板或者创业板的流动性那么高,“没有那么多的炒作和投机空间,可能也是现在有些投资者没有兴趣的原因。”
转板诱惑够不够
自有关新三板扩容的消息发布以来,国内83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就有40多家提出争取成为首批扩容园区的目标。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在40多家扩容园区中,包括张江高科、武汉东湖高新、苏州高新、成都高新等四家园区最有希望进入首批扩容名单。
“我们金融办正在积极做工作,备战新三板的企业有十多家,后续的苗圃期企业有数十家。”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上海、苏州、成都、西安、重庆、广州、武汉等地的高科技园区都在积极准备对接新三板市场,而首批扩容试点园区可能在15-20家。
“企业上了三板以后,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就是,通过资本市场的信息发现功能赢得了更多的机会。经过资本市场的计算,中小企业的价值才会被更好地发掘出来,机构必须知道它值多少钱,才能给他投资。”郭戎认为,这也是现在不少科技型企业对新三板反应积极的原因。
但又该如何解释当初在中关村试点时科技型企业上三板并不活跃的现象呢?“中关村聚集了中国约2 0%的高新技术企业。但是,在中关村搞试点有点特殊,北京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加上人才也很贵,因此很多中关村的小企业奋斗目标就是上市。当前中关村是全国上市企业比较密集的地区,因为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在中关村呆不下去。”郭戎认为,在中关村搞试点更多的意义在于探索一种制度,需求并没有别的园区强烈。
汤继强则从另一个角度向《英才》记者解读,他认为新三板除了对高科技中小企业来说是一大利好外,其另一个重要的功能还在于,合理引导当前市场中的流动性。“新三板或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目前,我们在抑制房地产里边的流动性、投机性的同时,还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这些流动性往哪里走?扩容资本市场无疑是这些流动性、投机性的合理去处。因此,新三板对国家来说有利于调动资金资源,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尽管市场对新三板寄予了厚望,但也有人表示担忧。截至2009年底,共有110家企业参与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中国证券业协会代办股份转让系统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年92家挂牌企业,流通市值仅78亿元,全年交易量则仅为18亿元。由于在“三板”中挂牌的股票品种少,且多数质量较低,要转到主板上市难度也很大,因此不被人们重视。目前为止,仅有四家三板挂牌企业最终得以在中小板、创业板IPO上市。
戈壁投资合伙人徐晨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就认为,目前投资者对于新三板的需求可能并没有那么大,因为新三板的根本问题在于转板机制还不明晰,还在酝酿中。同时,各板之间可升可降的机制也没有形成,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新三板的作用将大打折扣。“个人投资者所能承受的风险完全没到这个级别,而一旦升降机制包括主板的退出机制没有很好地解决,新三板的推出就吸引不了多少投资者。当然,这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参与热情。”
……
国际板未见眉目,“新三板”却又喧嚣尘上。
近期,新三板扩容的消息成为利益交织的热点:各地方政府纷纷争取交易所落地权,各高新区纷纷争取入围试点名单,大小券商纷纷争取做市商资格、各种机构纷纷抢夺上市资源……
不过,“两会”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新三板扩容相关制度安排已基本到位,还有一些技术细节需要解决。言下之意,新三板扩容势在必行但又尚需时日。但A股市场相关概念股却借势做市,成了近期A股的领涨力量。即便是受日本9级地震的影响,股指出现调整时,鲁信高新(600783S H )、中关村(000931.SZ)等新三板概念股也出现了飙涨。
作为2011年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1号工程,市场对尽快推出新三板扩容的期待,实际上表达出了中国构建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市场的迫切。也有人担心,新三板扩容后会不会成为另一个造富工具?新三板在中关村试点近五年却一直没有做大,是什么因素导致的?这些因素是否将同样对扩容以后的新三板造成影响?转板制度还在酝酿中的新三板,在推出以后是否有预期的吸引力?
制度层面的突破
和其他板块相比,在新三板挂牌交易的高成长中小企业,只要是试点高科技园区的企业,只要其存续满两年、完成股改就可申请挂牌交易,没有明确的财务指标要求。门槛虽低,新三板在中关村试点近五年来,其发展却一直不温不火,交易并不活跃,审批效率也不高,融资能力形同虚设。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英才》记者,在三板市场上,“除了广发证券等券商赚了一笔外,大部分参与新三板业务的证券公司始终未能获得盈利。”
而这一次,新三板扩容带来了三个制度层面的突破:将对具备一定条件的个人投资者开放、发行上市将采用注册制、引进做市商制度。
允许个人投资者进入,将有利于活跃市场;而发行上市采用注册制,不用再层层严格审批,无疑将提高上板效率,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大利好;但更高兴的当属券商。根据规则,“新三板”引入做市商制度后,每家挂牌公司可以选定两家以上有做市资格的主办券商担任做市商。做市商将向市场提供双向报价,投资者根据报价选择是否与做市商成交,投资者委托不直接配对成交,报价最小单位也将被拆分为1000股/手。
无疑,做市商业务将为券商带来新的盈利点。来自中信建投的报告称,新三板除了可以为券商们带来交易收入(做市商和佣金收入)外,还能带来承销费用和注册费收入,直投业务收入等。
美国投资银行与证券经纪业O T C股票手续费收入占全部手续费收入比大约在15.5%。O T C做市收入/ O T C股票手续费收入平均大约在40%左右。中信建投认为,新三板扩容和制度完善后,O T C业务将会为国内券商业绩带来15%以上的贡献。考虑到承销费用以及直投业务机会,受益程度还将更大。
除此以外,这样的制度安排,还能解决市场上交投清淡、活跃度不高的问题。因为做市商可以随时买卖,无须经过买卖双方,只要由做市商出面,承担另一方责任,交易即可进行。因此,做市商制度能够保证市场始终有不间断的交易活动,且不受市场影响。
“大部分券商都成立了专门做新三板业务的公司。券商肯定是要赚钱的,一方面政府买单上市费用,另一方面券商还有保荐费收入,以前试点的时候园区对券商还有补贴的,因为不确定挂牌以后是否有交易,甚至有时候辅导一家能补贴100万,这难道不是一个大蛋糕吗?”前述业内人士如此向《英才》记者表述。
但是,也有一些券商和机构投资者认为新三板“赚头不大”。科技部科技投资研究所所长郭戎告诉《英才》记者,在创业板不可能迅速扩大的情况下,要想有节奏地发展资本市场,就必须有试验制度如新三板扩容试点的安排。但中国金融基础薄弱,新三板不可能做成像现在的主板或者创业板的流动性那么高,“没有那么多的炒作和投机空间,可能也是现在有些投资者没有兴趣的原因。”
转板诱惑够不够
自有关新三板扩容的消息发布以来,国内83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就有40多家提出争取成为首批扩容园区的目标。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在40多家扩容园区中,包括张江高科、武汉东湖高新、苏州高新、成都高新等四家园区最有希望进入首批扩容名单。
“我们金融办正在积极做工作,备战新三板的企业有十多家,后续的苗圃期企业有数十家。”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上海、苏州、成都、西安、重庆、广州、武汉等地的高科技园区都在积极准备对接新三板市场,而首批扩容试点园区可能在15-20家。
“企业上了三板以后,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就是,通过资本市场的信息发现功能赢得了更多的机会。经过资本市场的计算,中小企业的价值才会被更好地发掘出来,机构必须知道它值多少钱,才能给他投资。”郭戎认为,这也是现在不少科技型企业对新三板反应积极的原因。
但又该如何解释当初在中关村试点时科技型企业上三板并不活跃的现象呢?“中关村聚集了中国约2 0%的高新技术企业。但是,在中关村搞试点有点特殊,北京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加上人才也很贵,因此很多中关村的小企业奋斗目标就是上市。当前中关村是全国上市企业比较密集的地区,因为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在中关村呆不下去。”郭戎认为,在中关村搞试点更多的意义在于探索一种制度,需求并没有别的园区强烈。
汤继强则从另一个角度向《英才》记者解读,他认为新三板除了对高科技中小企业来说是一大利好外,其另一个重要的功能还在于,合理引导当前市场中的流动性。“新三板或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目前,我们在抑制房地产里边的流动性、投机性的同时,还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这些流动性往哪里走?扩容资本市场无疑是这些流动性、投机性的合理去处。因此,新三板对国家来说有利于调动资金资源,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尽管市场对新三板寄予了厚望,但也有人表示担忧。截至2009年底,共有110家企业参与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中国证券业协会代办股份转让系统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年92家挂牌企业,流通市值仅78亿元,全年交易量则仅为18亿元。由于在“三板”中挂牌的股票品种少,且多数质量较低,要转到主板上市难度也很大,因此不被人们重视。目前为止,仅有四家三板挂牌企业最终得以在中小板、创业板IPO上市。
戈壁投资合伙人徐晨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就认为,目前投资者对于新三板的需求可能并没有那么大,因为新三板的根本问题在于转板机制还不明晰,还在酝酿中。同时,各板之间可升可降的机制也没有形成,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新三板的作用将大打折扣。“个人投资者所能承受的风险完全没到这个级别,而一旦升降机制包括主板的退出机制没有很好地解决,新三板的推出就吸引不了多少投资者。当然,这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参与热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