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失窃拷问艺术品保险市场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故宫,失窃,艺术品,保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6-14 13:30
故宫临时展出的7件现代工艺品展品失窃事件,引发了艺术品展界对展品保险体系的追问。据称国内艺术品展览九成以上未买保险,在日益红火的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上,砸大钱买艺术品不是问题,但要展览找投保却是难上加难。这是市场空白,还是市场机遇?
文|李慧敏
“之前未预料失窃等意外,只象征性地投保,7件丢失的藏品保额总共只有31万元。现在的保额连维修受损藏品的费用都不够。”5月8日,在故宫临时展出的7件现代工艺品展品失窃,令香港两依藏博物馆馆长王夏虹叫苦不迭。
可北京小伙赵赫对王夏虹却还有些许羡慕,“不管多少,毕竟人家还有保险呢。我手里的东西却哪儿都不给保。”
艺术品保险投保无门
赵赫是个地道的北京人,家里有一幅祖上传下来的画。“到底值多少钱,我也不知道。祖上留下来的,也没打算卖。”前两年拆迁,搬家搬了好几个地方,这画也跟着搬来搬去,赵赫担心一个不小心丢了或者是水淹、着火把画毁了,就想找保险公司为这画投个保。所有的保险公司都跑遍了,结果,有涉及艺术品担保项目的公司只有三家。
“太平洋保险说只承接国家级别的艺术品保险,不保个人藏品;华泰保险也不接受个人保单,只对拍卖公司开放。”最终,只有人保一家公司同意在家庭财产保险中为这幅画投保,但前提是赵赫首先要提供人保认可的权威鉴定证书,另外还要遵守保险公司提出的一系列规定,比如“藏品一定要放置在保险公司指定的地点、只有藏品损坏时才能获得赔付、如果藏品被盗保险公司不负责任”等等。
“这样的条件,就等于不给你保。首先,我提供的鉴定证书人家可能不认可,而且,必须放到他们规定的地方,丢了还不赔。那我这个投保还有什么意义?”直到现在,赵赫的那幅画还是自己藏在家里。
最近几年,艺术品拍卖收藏市场异常火爆。热闹背后,这些艺术收藏品的保险保障问题便显得越发迫切。但据了解,众多艺术品行家都有多次被保险公司拒之门外的经历。
“目前我们国内不仅没有专业艺术品保险公司,甚至连一个专门针对艺术品保险的保险产品也没有。”太平洋产险北京分公司市场开发部总经理骆志威告诉《小康》记者,艺术品保险是建立在完善的鉴定与评估体系之上的,而国内没有一个判断艺术品价值的体系,也没有评估文物价值的权威机构。
“对外展览上,不管是在运输状态还是展出状态,艺术品都必须购买保险。”做展览20多年,北京歌华美术公司总经理王昱东,用要求借展方提供保险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借展方自己找国外的公司去购买保险,然后由我们来审核价值和险种是否符合要求,而展品的价值事先由我们自己报。”
“如果问确定这个价值的标准是什么,那我会告诉他,没有标准,看着估。”王昱东这个所谓的“看着估”,其实也是有参照的,比如参考国内类似藏品的拍卖价格,包括国外的佳士得、索斯比等的拍卖纪录来报价。“如果我报一个亿,可能对方会说保费太高,降一点也是有可能的。”王昱东告诉《小康》记者,这个报价不是一个硬性标准,双方有可探讨的弹性和空间。“按照国际交往对等的原则,这实际上是不合适的,即便在国内,故宫的藏品到各地展出,使用的还是国际估价,这不能不说是个尴尬。”
至于私人藏品为什么不保,骆志威向《小康》记者表示,没有哪项规定明确说私人藏品不能保,因为这本身就属于财产险的一部分,但他认为,除了估价和权威认证两个难点之外,还在于私人藏品的道德风险极高,“比如投保的是真品,但后来说烧了,烧的渣儿都还有。可是,烧的却是赝品,真品转移走了,这个风险很难预料。”
艺术品保险的两大“门坎”
既然艺术品价值评估体系和认证机构是艺术品保险的两大制约因素,那么,我国为什么就不能建立一套价值评估体系,设置一个权威的认证机构呢?如果说,中国艺术品市场繁荣时间不长,市场也不成熟,为什么不能参照欧美成熟艺术品市场的运作方式来推动中国艺术品保险呢?
建立评估体系、权威认证机构的核心就是“人”。某博物馆的专业人士王丹告诉《小康》记者,这是体制的“原罪”。目前国家认定的专家都集中于两大机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和艺术品评估委员会,这些人才有权威性来决定艺术品的价值。但是,这些人身份是体制内专家,不允许做商业鉴定,更不允许收取费用。“这个事情在中国跨部门,想推动的话,需要保监会和文化部共同协调才行。”王丹认为在中国推动艺术品保险,必须动用“行政的力量”。
而欧美的艺术品保险体系,恰恰也是围绕着“人”来运作的。
据介绍,世界最大的艺术品专业保险公司是德国的AXAART,他们有成型的艺术品保险产品,有专门的部门来经营,还有精挑细选出来的标准极高的团队。价值的评估、真伪的断定有团队支撑。而团队中的人都是行业顶尖、有极高信誉和良好记录的专家。
“保监会政策研究方面,对文化保险有些关注,但这需要合力,商业公司还是形单影只。”骆志威所说的“合力”是指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与商业公司的联合。“专家为保险公司做鉴定,纯属商业行为,一定就会牵扯费用,但这又与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这是个迈不过去的门槛。”
没有专家,没有“人”,一切无从谈起。
2010年底,保监会与文化部联合发布《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确定了3家试点公司及第一批11个试点险种,试点险种包括:演艺活动财产保险、演艺活动公众责任保险、演艺活动取消保险、艺术品综合保险、文化企业信用保证保险、动漫游戏企业关键人员无法从业保险等,试点经营期限为两年。
这是一个刚刚开启的市场。
借助“行政的力量”、希望有“合力”,王昱东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活动全都是商业行为,既然是商业行为,就应该用商业的手段,而不应该寄希望于行政干预。“国家凭什么帮你商业行为打先锋?凭什么为你指定鉴定机构?‘文物事业管理局’不是‘文物商业管理局’,人家没有义务为商业行为提供帮助。”王昱东认为,如果有了一个国家级的鉴定中心,有人帮着把关,保险公司免责了,有单就收。可问题的另一面就是,一旦这个鉴定中心鉴定错了,有了偏差,责任谁负?谁有这个赔偿能力?
人的问题无法解决、行政力量不可取、商业手段难推动,此一难题真的无解?艺术品保险在中国真的就是寸步难行吗?
谁会分走第一杯羹?
“只要有市场,评估标准、评估机构,一切都会应运而生。”王昱东对这一点很笃定。
毫无疑问,艺术品市场是个日趋活跃的市场,无论是成熟的欧美市场,还是近年兴盛起来的中国市场。以AXAART公司为例,2008年仅在欧洲的保费收入就达上亿欧元。而在中国,国家层面的大型对外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就是艺术品互展,国内的走出去,国外的走进来。比如,中国政府和意大利政府合作的“秦汉—罗马文明展”已经成了系列展出项目,每年都有互展。各种名目的民间拍卖活动越来越频繁,成交额越来越大,天价频出;各类企业、基金以及专业团体的展览也是越来越活跃。至于个人画廊、个人博物馆、收藏者与收藏者之间的交流更是一派欣欣向荣。
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超过500亿元。
“这确实是个很有潜力的市场,”骆志威表示,“针对中国市场,AXAART曾经表示,如果我们启动艺术品保险这块业务,他们希望成为我们的国际分保的首选公司,共担风险。最低要接50%的风险,越高越好。”显然,做为长期、专业的保险服务公司,AXAART敏锐地意识到了中国艺术品保险是一块成长中的“大蛋糕”。
“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市场。”王昱东再三强调。据他介绍,这两年,保险公司之所以开始重视艺术品保险的问题,就是因为看到挣钱的机会来了,比如博物馆之间的、收藏个人之间的出借、运输、展览等行为,都需要用到保险。
市场容量够了,那就是生意来了。
“那些所谓的瓶颈问题,放在市场化的角度去看,都不是问题。”王昱东是“走市场化道路”的坚定鼓吹者。他认为,市场化道路一定要去走,与其等国家帮你包打天下,抱怨东风为什么迟迟不来,不如赶紧行动去抢“人”,抢到人,就等于抢到了未来艺术品保险市场的制高点。
“人的问题就是保险公司自己的问题。自己没人,再过十年你也不要做这个事情,因为你一定会亏,国家就有公信力机构放在那儿,你自己没人,还是会出问题。人家给你评估完了,说东西没问题,你保吧,你自己对这个流程什么都不熟悉,选了个特别烂的运输公司来做运输,运白菜的公司来运油画,协议没问题、安保没问题、技术也没问题,但进了博物馆过两天全裂了,照样赔。”
王昱东所说的“人”,首先是指那些退休了、水平高、品行好的老专家。每个门类签下三五位,这些专家就可组成自己的专业鉴定师团队,只要团队的鉴定师认定,这单生意就可以做。人人都有可能犯错,鉴定师也有走眼的时候,因此他们也要有职业保险,如果出了错,保险公司替他赔,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鉴定师也不可能出去胡说八道,因为信誉比金子还贵重,说了一次假话,未来将没有公司为他投保。
同时,保险公司还要从现在开始就培养自己的艺术品保险的销售总监,他要能跟博物馆、画廊对话;他要能对运输、包装、路线等的安全性做评判;他要知道各类艺术品展出的条件;他要了解如果艺术品出了问题到哪儿去修,需要花多少钱……这些条件都具备,才可以去卖保险。
不过,王昱东预言,在中国市场,顶多有一两家公司能够在艺术品保险的市场上挖到金子,不可能人人都赚到钱。“因为艺术品保险毕竟是个小市场,必须有能力集中中国大部分艺术品保险的业务,你才能做得像样。”也正因为如此,国际上大的专业保险公司并不多,知名的也就那么一两家。
谁先练好内功,谁就占得先机。无论开拓哪个市场,这似乎是真理。
……
文|李慧敏
“之前未预料失窃等意外,只象征性地投保,7件丢失的藏品保额总共只有31万元。现在的保额连维修受损藏品的费用都不够。”5月8日,在故宫临时展出的7件现代工艺品展品失窃,令香港两依藏博物馆馆长王夏虹叫苦不迭。
可北京小伙赵赫对王夏虹却还有些许羡慕,“不管多少,毕竟人家还有保险呢。我手里的东西却哪儿都不给保。”
艺术品保险投保无门
赵赫是个地道的北京人,家里有一幅祖上传下来的画。“到底值多少钱,我也不知道。祖上留下来的,也没打算卖。”前两年拆迁,搬家搬了好几个地方,这画也跟着搬来搬去,赵赫担心一个不小心丢了或者是水淹、着火把画毁了,就想找保险公司为这画投个保。所有的保险公司都跑遍了,结果,有涉及艺术品担保项目的公司只有三家。
“太平洋保险说只承接国家级别的艺术品保险,不保个人藏品;华泰保险也不接受个人保单,只对拍卖公司开放。”最终,只有人保一家公司同意在家庭财产保险中为这幅画投保,但前提是赵赫首先要提供人保认可的权威鉴定证书,另外还要遵守保险公司提出的一系列规定,比如“藏品一定要放置在保险公司指定的地点、只有藏品损坏时才能获得赔付、如果藏品被盗保险公司不负责任”等等。
“这样的条件,就等于不给你保。首先,我提供的鉴定证书人家可能不认可,而且,必须放到他们规定的地方,丢了还不赔。那我这个投保还有什么意义?”直到现在,赵赫的那幅画还是自己藏在家里。
最近几年,艺术品拍卖收藏市场异常火爆。热闹背后,这些艺术收藏品的保险保障问题便显得越发迫切。但据了解,众多艺术品行家都有多次被保险公司拒之门外的经历。
“目前我们国内不仅没有专业艺术品保险公司,甚至连一个专门针对艺术品保险的保险产品也没有。”太平洋产险北京分公司市场开发部总经理骆志威告诉《小康》记者,艺术品保险是建立在完善的鉴定与评估体系之上的,而国内没有一个判断艺术品价值的体系,也没有评估文物价值的权威机构。
“对外展览上,不管是在运输状态还是展出状态,艺术品都必须购买保险。”做展览20多年,北京歌华美术公司总经理王昱东,用要求借展方提供保险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借展方自己找国外的公司去购买保险,然后由我们来审核价值和险种是否符合要求,而展品的价值事先由我们自己报。”
“如果问确定这个价值的标准是什么,那我会告诉他,没有标准,看着估。”王昱东这个所谓的“看着估”,其实也是有参照的,比如参考国内类似藏品的拍卖价格,包括国外的佳士得、索斯比等的拍卖纪录来报价。“如果我报一个亿,可能对方会说保费太高,降一点也是有可能的。”王昱东告诉《小康》记者,这个报价不是一个硬性标准,双方有可探讨的弹性和空间。“按照国际交往对等的原则,这实际上是不合适的,即便在国内,故宫的藏品到各地展出,使用的还是国际估价,这不能不说是个尴尬。”
至于私人藏品为什么不保,骆志威向《小康》记者表示,没有哪项规定明确说私人藏品不能保,因为这本身就属于财产险的一部分,但他认为,除了估价和权威认证两个难点之外,还在于私人藏品的道德风险极高,“比如投保的是真品,但后来说烧了,烧的渣儿都还有。可是,烧的却是赝品,真品转移走了,这个风险很难预料。”
艺术品保险的两大“门坎”
既然艺术品价值评估体系和认证机构是艺术品保险的两大制约因素,那么,我国为什么就不能建立一套价值评估体系,设置一个权威的认证机构呢?如果说,中国艺术品市场繁荣时间不长,市场也不成熟,为什么不能参照欧美成熟艺术品市场的运作方式来推动中国艺术品保险呢?
建立评估体系、权威认证机构的核心就是“人”。某博物馆的专业人士王丹告诉《小康》记者,这是体制的“原罪”。目前国家认定的专家都集中于两大机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和艺术品评估委员会,这些人才有权威性来决定艺术品的价值。但是,这些人身份是体制内专家,不允许做商业鉴定,更不允许收取费用。“这个事情在中国跨部门,想推动的话,需要保监会和文化部共同协调才行。”王丹认为在中国推动艺术品保险,必须动用“行政的力量”。
而欧美的艺术品保险体系,恰恰也是围绕着“人”来运作的。
据介绍,世界最大的艺术品专业保险公司是德国的AXAART,他们有成型的艺术品保险产品,有专门的部门来经营,还有精挑细选出来的标准极高的团队。价值的评估、真伪的断定有团队支撑。而团队中的人都是行业顶尖、有极高信誉和良好记录的专家。
“保监会政策研究方面,对文化保险有些关注,但这需要合力,商业公司还是形单影只。”骆志威所说的“合力”是指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与商业公司的联合。“专家为保险公司做鉴定,纯属商业行为,一定就会牵扯费用,但这又与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这是个迈不过去的门槛。”
没有专家,没有“人”,一切无从谈起。
2010年底,保监会与文化部联合发布《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确定了3家试点公司及第一批11个试点险种,试点险种包括:演艺活动财产保险、演艺活动公众责任保险、演艺活动取消保险、艺术品综合保险、文化企业信用保证保险、动漫游戏企业关键人员无法从业保险等,试点经营期限为两年。
这是一个刚刚开启的市场。
借助“行政的力量”、希望有“合力”,王昱东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活动全都是商业行为,既然是商业行为,就应该用商业的手段,而不应该寄希望于行政干预。“国家凭什么帮你商业行为打先锋?凭什么为你指定鉴定机构?‘文物事业管理局’不是‘文物商业管理局’,人家没有义务为商业行为提供帮助。”王昱东认为,如果有了一个国家级的鉴定中心,有人帮着把关,保险公司免责了,有单就收。可问题的另一面就是,一旦这个鉴定中心鉴定错了,有了偏差,责任谁负?谁有这个赔偿能力?
人的问题无法解决、行政力量不可取、商业手段难推动,此一难题真的无解?艺术品保险在中国真的就是寸步难行吗?
谁会分走第一杯羹?
“只要有市场,评估标准、评估机构,一切都会应运而生。”王昱东对这一点很笃定。
毫无疑问,艺术品市场是个日趋活跃的市场,无论是成熟的欧美市场,还是近年兴盛起来的中国市场。以AXAART公司为例,2008年仅在欧洲的保费收入就达上亿欧元。而在中国,国家层面的大型对外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就是艺术品互展,国内的走出去,国外的走进来。比如,中国政府和意大利政府合作的“秦汉—罗马文明展”已经成了系列展出项目,每年都有互展。各种名目的民间拍卖活动越来越频繁,成交额越来越大,天价频出;各类企业、基金以及专业团体的展览也是越来越活跃。至于个人画廊、个人博物馆、收藏者与收藏者之间的交流更是一派欣欣向荣。
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超过500亿元。
“这确实是个很有潜力的市场,”骆志威表示,“针对中国市场,AXAART曾经表示,如果我们启动艺术品保险这块业务,他们希望成为我们的国际分保的首选公司,共担风险。最低要接50%的风险,越高越好。”显然,做为长期、专业的保险服务公司,AXAART敏锐地意识到了中国艺术品保险是一块成长中的“大蛋糕”。
“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市场。”王昱东再三强调。据他介绍,这两年,保险公司之所以开始重视艺术品保险的问题,就是因为看到挣钱的机会来了,比如博物馆之间的、收藏个人之间的出借、运输、展览等行为,都需要用到保险。
市场容量够了,那就是生意来了。
“那些所谓的瓶颈问题,放在市场化的角度去看,都不是问题。”王昱东是“走市场化道路”的坚定鼓吹者。他认为,市场化道路一定要去走,与其等国家帮你包打天下,抱怨东风为什么迟迟不来,不如赶紧行动去抢“人”,抢到人,就等于抢到了未来艺术品保险市场的制高点。
“人的问题就是保险公司自己的问题。自己没人,再过十年你也不要做这个事情,因为你一定会亏,国家就有公信力机构放在那儿,你自己没人,还是会出问题。人家给你评估完了,说东西没问题,你保吧,你自己对这个流程什么都不熟悉,选了个特别烂的运输公司来做运输,运白菜的公司来运油画,协议没问题、安保没问题、技术也没问题,但进了博物馆过两天全裂了,照样赔。”
王昱东所说的“人”,首先是指那些退休了、水平高、品行好的老专家。每个门类签下三五位,这些专家就可组成自己的专业鉴定师团队,只要团队的鉴定师认定,这单生意就可以做。人人都有可能犯错,鉴定师也有走眼的时候,因此他们也要有职业保险,如果出了错,保险公司替他赔,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鉴定师也不可能出去胡说八道,因为信誉比金子还贵重,说了一次假话,未来将没有公司为他投保。
同时,保险公司还要从现在开始就培养自己的艺术品保险的销售总监,他要能跟博物馆、画廊对话;他要能对运输、包装、路线等的安全性做评判;他要知道各类艺术品展出的条件;他要了解如果艺术品出了问题到哪儿去修,需要花多少钱……这些条件都具备,才可以去卖保险。
不过,王昱东预言,在中国市场,顶多有一两家公司能够在艺术品保险的市场上挖到金子,不可能人人都赚到钱。“因为艺术品保险毕竟是个小市场,必须有能力集中中国大部分艺术品保险的业务,你才能做得像样。”也正因为如此,国际上大的专业保险公司并不多,知名的也就那么一两家。
谁先练好内功,谁就占得先机。无论开拓哪个市场,这似乎是真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