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主权不容威胁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海洋,主权,威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7-07 14:35
《望东方周刊》记者山旭 | 北京报道
要给后代留发展空间
《望东方周刊》:你怎么看“十二五”规划对海洋工作的描述?
王曙光:《“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专列一章来谈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虽然题目侧重“海洋经济”,但我个人感觉里面的内容实际上说的是我国的海洋事业。因为其中不仅包含了经济资源开发,还有环境、管理、执法、权益维护等等。应该说,是我们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我感到,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海洋开发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科技水平要求更高、科技含量更高,二是投入大。现在国家提出进一步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我觉得是非常合适的。
《望东方周刊》:也就是说,中国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实力去开发海洋?
王曙光:经过这么多年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升,海洋方面的科技水平也有很大提高。用技术进一步推进海洋经济的发展,可以使“十二五”期间海洋经济的发展有一个新面貌。这个速度比“十一五”期间还要快,对国家的贡献要更大。
当然,现在的问题还是强调宏观控制,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因为海洋开发对环境的影响面积非常大,海洋海水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开发海洋一定要进行大面积的环境评估工作。
《望东方周刊》:这恐怕是“十一五”乃至更早之前,中国海洋开发的一个主要问题。
王曙光:对。现在存在的另一个具体问题就是围填海。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向温家宝总理专门反映过,他很重视。现在我们围填海的面积过大,前期论证工作不够深入,已经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湿地的大量破坏。
目前海洋资源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海岸线资源的开发不够珍惜。海岸线是海洋最珍贵的资源,但现在的问题是,有些可以放海边也可以不放海边的项目放在了海边;可以少用海岸线的项目多用了海岸线。现在各地基本上把海岸线都做了规划,有的地方,甚至规划近年全部用掉海岸线,这是目前短浅的做法,必将对今后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我历来反对这个做法。因为我们现在的水平还不是很高,不一定都是最好的项目。要给后代留有一定发展空间。《“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着重提到了保护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
哪一片海洋是我们国家的,《海洋基本法》都要标注出来
《望东方周刊》: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坚持陆海统筹,这有什么特殊意义?
王曙光:今年,中央几次提出了坚持陆海统筹,胡锦涛总书记对此非常重视。海洋是承载着经济的某种载体,比如说港口建设,它的规模决定于陆地经济的发展。你建一个大港口,那陆地上是不是需要这样大量的运输项目?需要认真论证。类似情况很多。
《望东方周刊》:按照目前的开发速度,中国海岸线很快就会耗尽吗?
王曙光:反正比较好占的地方,三五年的时间基本上都占了。必须宏观上控制,而我国现在海洋管理还比较落后。
《望东方周刊》: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坚持陆海统筹之后提到的是“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
王曙光:海洋战略如果通俗地解释,就是我国海洋的基本方略,一些大问题的基本思路、概念应该都在其中。比如维护海洋权益,如何维护、维护到什么地步。再比如平衡开发和保护,现在开发和保护都在提,但往往开发是实,保护是虚。因此,对于保护问题今后在总体海洋发展战略中会具体提出来。
《望东方周刊》:《“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专门提到维护海洋权益。
王曙光:维护海洋权益问题,主要在《海洋基本法》中会作规定。很多国家都有这个法,特别是我们周边国家都有。现在海洋行业法规有一些,但综合的法律没有。我国也应着手制订《海洋基本法》。在《海洋基本法》中,我们的基本态度都要有。哪一片海洋是我们国家的,《海洋基本法》里都要标注出来。
《望东方周刊》:现在有声音说,《海洋基本法》的公布可能会进一步激化海洋权益纠纷,因此出台的条件还不太成熟?
王曙光:我认为,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会全面成熟。这个东西如果现在不搞,就会在战略上造成被动。
最近这几年,大家的海洋意识都提高了,通过沿海地方政府的规划,地方海洋管理机构强化,开发力度加大,海洋经济对国家经济的贡献增大了,这是值得欣慰的地方。但是,近海资源应该保留下来,近海油气资源不应与外国联合开发,西方国家都注意保留近海资源,这也是战略问题。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到发展海洋油气、运输、渔业等产业,其实还有很多,比如海洋矿产资源也很丰富。只是现在我们对海洋的认知度很低,专家总体认为,认知度只有10%。
《望东方周刊》:一提到海洋开发、特别是深海开发,就会说到我们的技术能力还很弱。
王曙光:技术进步需要有个过程,但现在的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像在渤海开发石油,我们自己也可以做。
全球海洋纠纷都在激化
《望东方周刊》:在南海,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上主张有些纠纷?
王曙光:这个情况原来也存在,现在表面化了。我们和周边国家之间、全球各国之间海洋权益的争夺都在表面化。自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布之后,各国都在为自己的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找边界,都找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因此出现了很多冲突。原来没有这一套,12海里内属于自己,12海里外就是公海。现在增加了24海里毗邻区,还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如果再按照大陆架延伸,最多就可以达到350海里。你搞我也要搞,就会冲突,这些争议需要谈判解决。
《望东方周刊》:《“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特别提到了“保障海上通道安全”。
王曙光: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应该从战略角度来考虑海上通道的问题。它与维护海洋权益相关。我国处于被岛链包围的状态,比如南海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对我们的海上通道将造成麻烦。要是通道不安全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就不能发展。现在中国外贸90%是通过海运。
《望东方周刊》:有一种说法是,一旦因为海洋问题发生纠纷,将影响我们维护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孰轻孰重?
王曙光:我历来认为,在我们的海洋主权没有受到威胁的情况下都好谈,如果威胁到了我们的主权,一切不好谈。
在主权上没有谈判的余地,如果我们应该得到的海洋权益得不到,今后国家将受到很大伤害。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竞争是依靠陆上,20世纪发生了两场世界大战,实际上是为了陆地。陆地资源在20世纪基本上已经划分完了。21世纪则主要是海洋问题。海洋权益的争夺回避不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