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地道战 古老的奇袭在21世纪卷土重来……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巴勒斯坦,地道战,古老,奇袭
  • 发布时间:2011-07-11 15:13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这对“老冤家”,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始终被争端围绕。作为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对阵巴勒斯坦,以色列本可毫不费力。然而,这场旷日持久的巴以冲突却打打停停,越发胶着,始终难见分晓。

  面对严酷的战争环境和经济封锁,巴勒斯坦人往地下动起了脑筋--他们挖出一条条地道,从境外偷运生活物资、武器弹药,甚至还对以军哨所发动突然袭击,猝不及防中,以军往往伤亡惨重。古老而传奇的“地道战”,竟然在21世纪卷土重来。

  生活物资与军火的秘密通道

  47岁的默罕默德·阿哈玛是一位精明的商人,他原本在加沙(巴勒斯坦城市,与埃及接壤)经营着一个制砖厂,生意一直不错。但自从2007年6月以色列全面封锁加沙后,阿哈玛的生意便一落千丈,于是,头脑灵光的阿哈玛雇佣了10名劳力开始挖地道--从加沙通往埃及,到埃及找些新的“营生”(即走私)。他的理由很简单--为了生存,不得不如此。

  “我穿的这身牛仔服就是埃及产的,当地卖11美元,不过要是运到加沙的话,转手就可以卖到33美元。我的凉鞋也是埃及运过来的,加沙这边没有这种款式,只有从埃及才能买到,因此不缺销路。”

  “我其实什么都可以从埃及进口,从男女服装到汽车零配件,从巧克力到药品。不过进货最多的还是鞋子。”靠着数条地道“生命线”,阿哈玛在过去几年里赚得盆满钵溢,而地道也逐渐成为巴勒斯坦商人的重要投资渠道。

  如今,在加沙以及更多的巴勒斯坦地区,挖地道已成了一个红火赚钱的“行业”。地道开挖前,商人们先选中一些人家,每个月交给房主一定的费用,就在他家的院子或屋子里开挖地道。开始时先挖一个直径一米、深约10米的竖井,然后再在井底沿水平方向掏挖,挖掘工人每掘进3米左右,就用木板支撑地道四壁,防止塌陷。挖出来的沙土放在面粉袋里,运到远处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在此过程中,时刻有人在地道进口放风,一条地道一般耗时两星期到4个月完工,长度从一两百米到数公里不等,每条地道的造价至少在1万美元以上。

  商人们利用地道走私货物的是对利润的追求。他们挖地道的潜台词就是--赚更多的钱,为了这些钱值得冒险。不过,几乎所有的商人都否认自己会利用地道走私武器,尽管那更有利可图,他们都将自己形容为地道的商人。

  话虽如此,但每年仍有许多武器通过地道流入加沙和巴勒斯坦其他地区,从炸药、AK-47步枪到“卡桑”火箭,这些都让以色列人头痛不已,针对巴勒斯坦地道的军事行动也早已展开,但效果又是怎样的呢?

  地道炸弹,防不胜防的噩梦

  巴勒斯坦人的地道对以军来说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加沙南部的边境城市拉法,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巴勒斯坦人就开始利用地道向加沙运送武器。以军曾多次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企图摧毁这些纵横交错的地道,但地道还是越挖越多。

  近两年来,巴勒斯坦武装人员甚至直接使用地道来向以军据点发动袭击。他们将地道挖到以军据点的地下,在里面堆满炸药,然后引爆。据统计,仅在2010年上半年里,巴勒斯坦武装人员至少10次通过地道袭击以军检查站,并多次成功,造成数名以军丧生。据以军推测,目前仅在加沙一地就还有数条“地道炸弹”随时可能爆炸。

  相对于狙击手的冷枪以及“卡桑”火箭弹而言,这种“地道战”暂时成为了以军的主要威胁。但让以军头疼的是,虽然情报人员和军方投入了数千万美元提高科学探测手段、加强侦察工作、研究对付“地道战”的办法,但成效似乎都不大。2011年初发生在拉法就发生了一次地道袭击事件。

  为了这次袭击,巴武装人员4个月前就开始在拉法东部的一个农田里开挖地道,一直挖了300米长,直达以军检查站的地下。当时,以军在附近地区部署了很多兵力,进行严密巡逻,并砍倒大片树林和灌木,但直到据点被炸得支离破碎时,以军才如梦初醒。一名以军军官承认,巴武装人员的“地道战”给以军士兵造成很大的心理冲击,士兵们心神不定地坐在哨所里,不知道何时脚下的大地会轰然裂开,将自己吞噬。

  此外,为了阻断巴勒斯坦人利用地道走私武器,以军还计划在加沙及其他地区挖掘壕沟--壕沟的平均深度在15至25米之间,宽度平均在120米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超过300米,壕沟里将注满水,实际上相当于一条护城河。

  这种“挖沟灌水”的方法其实很老套--二战时日军为了应对中国军民的“地道战”就已使用过,可最终还是徒劳。而以色列国防部副部长博伊姆也表示:“以色军目前尚没有对付这种袭击(地道)的有效方法”,并决定不惜“在全世界范围内学习地道战资料”,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战况将如何?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文 陈乔图 Muhyiddin Yassin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