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蜂

  每年的秋末冬初,云南怒江大峡谷中的傈僳族男子都要备好干粮、藤索和马匹,为一次危险的“丰收”做准备,他们即将收获的就是有“高山珍宝”之称的岩蜂蜜。

  顾名思义,“岩蜂蜜”就是由“岩蜂”酿造的蜂蜜。岩蜂又称喜马拉雅蜜蜂、雪山蜜蜂,是蜜蜂属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地区和怒江、澜沧江流域。

  有关岩蜂的得名,还要从它们独特的筑巢习性说起。岩蜂的巢都是露天营造在高山“挂蜂岩”下,离地数十米。“挂蜂岩”是傈僳人的说法,一般是指一座巨大、光溜溜的“7”字形山岩,它最大的优点就是上端突出部能遮风挡雨,岩蜂在此结巢安家,既干燥舒适,又能远离敌害侵扰。一处挂蜂岩往往能吸引数十群岩蜂聚居,蜂群伴飞之时声势浩大,遮天蔽日的场景极为壮观。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最大岩蜂群落位于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茨竹河乡,一座海拔约2800米的石灰质挂蜂岩,竟然吸引了50多群岩蜂到此筑巢,岩蜂总量更达到了惊人的数百万只。

  岩蜂非常适应高海拔地区的自然环境,它们在这些地方筑巢采蜜、繁衍后代。每年春暖花开的季节,岩蜂就开始忙碌了--此时无论是在海拔极低的河谷地带,还是在高山雪线之下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有生物学家曾在海拔4500米的地方采集到岩蜂样本,这就足以证明它们活动范围之广。

  一番辛劳后,岩蜂会将采来的花蜜、花粉带回巢中,日积月累,岩蜂巢就成了清香四溢的大“蜜饼”。这自然会引来许多觊觎的目光--猴子、熊在蜂巢下垂涎欲滴,但是山岩太高太陡,美味可望而不可即,只有世居在这里的傈僳人,才是唯一能享用岩蜂蜜的幸运儿。

  然而,采集岩蜂蜜是件极危险的事:采蜜人要先攀上岩顶将藤索固定,再顺着藤索溜下,到达蜂巢位置。此时他们会取出随身的火把点燃,把岩蜂熏走,趁蜂群晕头转向之时,采蜜人迅速敲下整块的蜂巢--时间必须抓紧,一切都要在蜂群回过神前完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每一次这样的冒险,采蜜人都能获得几十公斤岩蜂蜜,蜂蜜是大山里难得的营养品,由蜂房提炼出的蜂蜡则更是珍贵,能为当地人换来各种各样的生活物资。采蜜人的经历如同岩蜂一样,也是一段传奇。

  文图金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