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边境第一寨的诗意生活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中缅边境,第一寨,诗意,生活
  • 发布时间:2011-07-11 15:47
  小的时候,邻居家的儿子当知青去云南,他的远行让我知道了有个叫西双版纳的地方,那里是热带丛林,鸟语花香,风光秀美。后来,民间流行关牧村演唱的《月光下的凤尾竹》,更是让我臆想那里的千般袅娜,万般旖旎。

  3年前,当我来到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打洛镇的中缅边境小村勐景来时,终于才如梦初醒,这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地方么?勐景来是一个典型的傣族传统村寨,清澈的打洛江从村寨西侧流过,形成一条天然的国境线,江的对岸就是邻国缅甸。勐景来隐藏在郁郁葱葱的丛林深处,古风犹存,幽静祥和。虽然后来我多次前往,但至今仍留恋那里的一切,常常在梦中出现这样的情景:凤尾竹下,槟榔树间,孔雀飞舞;葫芦笙中,竹楼佛塔,穿着统裙的傣族美女千娇百媚……

  妙香佛地,与自然和谐相依的世界

  初去勐景来时,误听作“梦景来”。直到来到寨门前,看到寨门牌匾上的“中缅第一寨──勐景来”才明其意。“勐景来”是傣语,“勐”意为村寨,“景来”意为龙的影子。传说当年人们在这里隐约看到过一条龙的影子,就来到这里守候,可是他们等了很久都不见龙的踪影,就索性在这里建起了村寨,称其为“景来”。

  穿过勐景来寨门,首先是一片草坪,草坪上耸立着槟榔树林,一座金光闪闪的佛像隐藏其中。佛像正对着一片塔林,塔的顶端系有许多小铃铛,叮叮当当的铃音仿佛是来自天上的梵音。传说在公元1082年,傣王召烛拉翁为表彰101位高僧,特地在这里建造了101座塔,形成雄伟壮观的塔群。在干旱的年代,召烛拉翁带领百官到塔林下整整祷告了三天三夜,祈求神灵保佑人民幸福安康,此举感动了神灵,于是就将最美的风光、最佳的气候赐予了这片土地。

  我寻着花的芳香往寨子里走,传说中的菩提树映入眼帘。菩提树也叫榕树、大青树,在傣族人心中很是神圣,有菩提树的地方亦有村有寨。菩提树生长快,盘根错结、树干硕大,好像一位巨神遮蔽着寨子,保佑着寨子里的每一个人。勐景来的菩提树有大小十多棵,想必就是在这十多个神灵的呵护下,勐景来才如此祥和、安宁和美丽吧。菩提树上缠绕着密密麻麻的白线,树脚环绕堆放着护树的柴禾,还有香蜡、粽子、水果等祭祀品,这可以看出傣家人对菩提树的感情。

  与菩提树相映生辉的是寨门口的佛寺。这座佛寺属于典型的傣王宫寺庙建筑,在当地很有名望,常有僧侣来此进行佛事活动。勐景来全村500余人都信仰小乘佛教,这里的男孩到了6岁时必须剃度出家,在佛寺里学习傣文、佛教经典、历史文化,传承傣族传统技能,几年后再还俗进入学校学习。佛寺同时也是傣家人修心养性和超度的圣洁之地,对傣族文化有着重要的精神支撑作用。

  寨子里有多条弯弯曲曲的洁净小道,小道两侧盛开着九里香、龙舌兰、炮仗花、五色梅、蟹爪蕉等鲜花,生长着香蕉、杨桃、芒果、火龙果等热带水果,让人在美丽的花丛中还能品尝水果的醇香。造型别致的木楼是勐景来的另一道风景,这些木楼总体看上去与多数傣家的吊脚楼相似,但门梯宽大,两侧有轴栏廊檐,面向道路的一边是三面开放的客廊,这也是起居生活的主要地方。木楼四周并没有围墙和栅栏,就这样独立在树林中,充分体现了勐景来人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

  古风犹存的傣家传统技艺

  勐景来寨子不大,可是傣族文化却汇聚在这里。手工造纸术、傣陶制作、傣锦制作、竹器编制、古榨糖术、民间染布、傣药酿酒等传统技艺让我好奇又赞叹。古往今来,傣家人凭着对大自然、对生命和生活的深刻理解,用灵感创造出了一件件写满民族个性的艺术品。

  傣陶大有返璞归真之感。勐景来的傣陶不是简单地为了生活之需,还有着深刻的宗教痕迹。傣陶制品既有生活中所用的陶锅、陶罐、陶壶,有房屋的饰物,还有佛寺神龛。傣陶的烧制技艺很是特别,没有专门的烧制窑,而是随地挖坑堆放一堆木柴,将所烧陶器层层放置到柴火上面,外围用稻草覆盖后再用普通泥土包裹严实,形成“土馒头”状,之后在上面用手指戳几个洞口,经过一天一夜的烧制,便成了美丽的傣陶。

  勐景来传承并为之骄傲的是造纸术。这里所造的纸称为“贝叶”,贝叶纸用生长在寨子里的特有构树皮作为原料,以传统的工艺制作而成,纸张洁白且韧性好,还透光、防潮、防腐、防蛀,除了具备非常好实用的功能,纸张本身也十分值得收藏。

  傣家人用土方制作米酒和药酒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勐景来的米酒以糯米为主材料,加入本地植物酿造,酿成的酒因添加的植物不同而呈不同的颜色,有白色、黄色、红色等。寨里的人告诉我,这些酒都有驱湿、润喉、去火的作用。我仔细品尝着每一种酒,不管是哪一种,都清香甘醇。

  我最感兴趣的是这里古老而独特的榨糖方式。村民用木头组合成齿轮状木具,采用物理学上的轴承原理,借用人力带动木桩转动,将甘蔗汁榨出来,经过过滤便可直接饮用,也可以煮熬成红糖。我买了一根当地称为“罗汉蔗”的甘蔗,请他们推动榨糖机具榨了一碗糖汁,味道清香甘甜,明显比机器榨取的糖汁好喝得多。

  玉光的舞蹈与傣家“吃奇”

  勐景来的傣族姑娘玉光是个热情开朗又能歌善舞的漂亮女孩,她多次陪同我们在寨子里游走,也是因为她的陪同,让我们深刻了解和感受到了勐景来的风俗人情。

  在寨子里,我发现有许多老汉身上都有纹身。玉光姑娘介绍说纹身不仅在勐景来存在,而且是整个傣族男子中流行的传统习俗。傣族的纹身是图腾崇拜的延续,也是残酷的艺术。我仔细看了几个老人的身体,他们的纹身从头至脚都有,除了简单的粗条纹、细条纹和符号、咒语、生辰、名字等,主要是图腾象、龙、蛇、牛、鸟、花、树等。

  每当我们走累休息的时候,玉光总是跳起傣族舞提我们的兴致。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种类繁多,基本可分为自娱性的“嘎光舞”和“象脚鼓舞”,表演性的孔雀舞和其他祭祀性舞蹈。我很喜欢看玉光跳孔雀舞,她模仿孔雀飞舞、漫步、戏水、抖翅、开屏,优美的舞姿实在让人享受。

  在寨子的孔雀河边,有许多妇女把竹筛子浮在流水上筛洗着东西,远远看去还以为筛洗的是小鱼小虾,走近一看才发现是小蝌蚪。我问这些蝌蚪是用来干什么的,玉光说这是勐景来傣家人喜欢吃的食物,这不禁让我对傣族人有了“吃奇”的印象。在勐景来的日子,我也开始从习惯到喜欢上这些传统食物。我们吃饭是在玉光家搭的伙,她父亲知道我十分喜爱吃傣味,也喜欢“吃奇”,除了早餐外,尽可能把一些土特产拿出来让我品尝,如炸青苔、舂干巴、香草鱼等,十分美味。

  在勐景来的日子里我常常醉去,醉很美。醉了,可以慢悠悠地呼吸那清凉芳香的空气;醉了,可以贴切地感受那似诗又似歌的风情;醉了,可以在梦中游离于那美轮美奂的仙境……这就是勐景来,悠悠天南的诗意居所。

  文图 谢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