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江南”乡城 尼斯古碉群与离天最近的村庄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康巴江南,古碉群,村庄
  • 发布时间:2011-07-11 15:51
  乡城那岗村曾是茶马古道上的著名驿站。这座与蓝天相吻、与白云相伴的高山村落,名字在藏语中意为“黑森林中的寺庙”。 那岗村庄历史可追溯到数百年前,它也是乡城地区海拔最高的村庄,所以这里又被当地人称作“离天最近的村庄”或“天村”。

  乡城是碉楼的王国。这些古碉楼是乡城历史的忠实见证者,将每一个身临其下的人带入久远的时间隧道。乡城最大的古碉群位于离城区不远的尼斯村,史料记载,这里的碉楼在鼎盛时期曾多达1000多座。蓝天、绿野间,那些傲然挺立的古碉如同一个个英武的士兵,在风中捍卫着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

  “黑森林中的寺庙”

  离天最近的村庄

  那岗村位于乡城县城东北的高山密林之中。前往那岗村时向导告诉我们,脚下这条险峻的山路正是当年川滇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康巴茶马互市就因这条不起眼的山路而繁荣发展。透过车窗看着路边,苍松蔽日下的阴凉坝子或巨石垒起的山洞,当年各地客商熙来攘往的场景似乎还历历在目,那风餐露宿中的笑声依然洒脱……

  车行半小时后,我们便来到这座与蓝天相吻、与白云相伴的高山村落。“那岗村”在藏语中为“黑森林中的寺庙”,而由于较高的海拔,它又被当地人称为“离天最近的村庄”或“天村”。

  那岗村的历史,可追溯到数百年前,它的建立与一座伟大的寺庙息息相关--村庄东北侧的那拉岗寺。那拉岗寺系乡城奇景--桑披岭寺的前身,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那岗村的原住民都是那拉岗寺的佃户,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乡城硕曲河畔教派林立,不时还有由教派争斗引发的流血事件。为了制止这样的惨剧,那拉岗寺庙高僧若·崩公本洛不远千里赶赴西藏,请求大活佛帮助,这才使硕曲河畔不同教派寺院得以统一,从此,乡城地区再也没发生过教派争斗杀戮事件,而那岗村也因佛法昌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到此定居。

  今天,在距村庄4.6公里处的林间草地上,还矗立着一座古老石屋,有学者根据石屋的位置和建筑风格分析,它应该是公元16世纪云南丽江木氏土司统占乡城时所建,虽久经风雨但依然保存完好,成为这座村落古老文明的见证。而村庄内古木参天,高山峡谷间的一抹抹绿意更让人顿觉往事苍茫,昔日山歌、马铃荡漾的画景,似乎又在山路古道上浮现……

  尼斯古碉群

  乡城不老的灵魂

  乡城是碉楼的王国。远古时期的白狼羌、唐代的土蕃,元明两朝的蒙古人都曾在此大兴土木。这些古碉楼,如同乡城历史的忠实见证者,将每一个身临其下的人带入久远的时间隧道。

  乡城最大的古碉群,位于离城区不远的尼斯村。史料记载,这里的古碉楼鼎盛时曾达1000多座。在蓝天、绿野间,那些傲然挺立的古碉如同一个个英武的士兵,捍卫着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

  关于这些古碉的用处,目前学界流传着两种说法:一种是它们并不用作于战事,而仅是一种宗教符号,人们修建碉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供奉自己的护法神。

  另一种说法则与之大相径庭:古碉是出于战争考虑。因为有资料记载,这些古碉多数建于明代,而明代时期乡城战乱频发,加之这里又是康巴地区的交通要塞。在此地建碉楼,就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价值。

  乡城古碉之美,在于其古朴的气质。乡城现存的碉楼和丹巴地区的不同,丹巴地区多为石碉,而乡城则多用湿度相当的泥土夯制而成,给人一种厚重而纯粹的视觉美。一栋栋直上云天的高碉没有任何的装饰,有的只是岁月刻下痕迹。在碉楼的四壁上,人们还可以看见许多雨水冲刷的痕迹,楼有多高,这些痕迹就有多长。它们如同上帝的指纹,在抚摸着沧桑厚重的墙体……

  乡城的碉楼基本都只有9层,修建时每年只修一层,一共要建9年才能完工--乡城碉楼为什么只修9层,而且要用上这么长的时间?要知道这些碉楼并不大,截面不过10平方米见方,人们完全可以一口气完成。乡城文联主席夏坝丁真告诉了问题的答案:因为这里的人们崇尚“9”,从碉楼开工到每一层竣工的时候,人们都会祷告祈福、每修一层就等于念了999次真经,他们相信,这样来年定会得到佛主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文本刊特派记者 姚 於图 乡城县旅游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