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想象的艺术 来自藏式建筑启蒙地的报告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艺术,藏式建筑,启蒙地
  • 发布时间:2011-07-11 15:17
  和那些神圣优美的古老建筑一起回到漫长的藏地历史中去…

  作为西藏文化的起源地,山南地区那些神圣优美的古老建筑在漫长的历史中,启蒙着西藏其他地区的建筑形式和艺术风格。从扎西次日山巅上受人仰望的宫殿--雍布拉康,到佛教入藏后建起的第一座“理想世界”--桑耶寺,再到700年间屹立不倒的高原堡垒--朗色林庄园,都从不同的角度成为藏式建筑之美的起点。探索山南的建筑,就是一次对西藏文化最深刻的回溯之旅。

  藏式建筑的启蒙者

  悬崖边的宫殿--雍布拉康

  从西藏山南泽当镇出发,往南行大约11公里,山云飘渺间,一座孤独的建筑物赫然耸立在扎西次日山的山巅之上。建筑物高大险峻、气势不凡,仿佛与山巅融为一体,这就是被誉为“西藏第一座宫殿”的雍布拉康。“雍布”在藏语中意指“母鹿”,是指扎西次日的山形像一只静卧的母鹿,“拉”意为后腿,“康”意为宫殿,因此雍布拉康就是“母鹿后腿上的宫殿”之意。

  在西藏,宫殿建筑一直是藏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西藏都出现过多姿多彩的宫殿建筑,然而,所有藏式宫殿的起点都要归于山南雍布拉康。

  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的雍布拉康,最早曾被作为历代雅砻部落首领的王宫。它外观凝重、厚实稳固,外墙涂有红、白、黄3种鲜明色彩,顶部的金黄色顶幢与各种鎏金饰物,昭示着雍布拉康的高贵地位。

  雍布拉康的建筑体量并不大,但是建造者巧妙地利用了一种视觉力量,让所有仰望雍布拉康的人,都会拜伏在它的脚下--建筑物的外墙下宽上窄,这就起到了强烈向上的视觉收敛效果,另外墙上的门窗也特意建得较小,窗边四周涂成梯形,使得整个建筑仿佛被拉伸,在广阔的天空下显得更加雄伟。建造者还将雍布拉康的位置选在雅砻河谷东岸山上的险要地带,令这座建筑既能俯瞰雅砻河谷,又能发挥军事防御功能,固若金汤。

  与外部的风格一致,雍布拉康的内部建筑也显得简洁而浑厚,其布局大致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幢两层三进的建筑,分别为藏王殿和佛堂(雍布拉康自公元7世纪开始改为寺庙使用);第二部分是一座方形的高层碉楼式建筑,位于整个建筑的东端正中,传说为聂赤赞普(吐蕃部落的第一个首领)所建的最早建筑。这两部分布局衔接紧凑,外观充满了错落之美。在今天,古老的雍布拉康虽历经多次维修重建,但仍保持着它初建时的韵味,闪耀着藏式建筑的艺术之光。

  高原上的梦想佛国

  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

  闻名遐迩的桑耶寺,位于山南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哈不日山西侧的桑耶镇,创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桑耶寺承载着“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和“吐蕃时期最壮丽的建筑群”的历史荣光。寺内珍藏着吐蕃王朝以来西藏各个时期的宗教、建筑、壁画和雕塑等文化精粹,正如史料中描述:“此寺系一难以想象之建筑,世间无以伦比之寺院。”

  走近桑耶寺,白墙金顶的建筑群在阳光下散发出烈烈光华,圣洁而静谧,仿佛在印证史书中对它那无上的礼赞。作为佛教传入西藏后第一个落脚点,桑耶寺的建造者用无比宏大的规模来迎接这一神圣信仰,寺庙殿塔林立,占地面积就达2.5万余平方米。整座寺院的布局,是按照佛教想象中的“世界”的结构设计而成--位于全寺中心的“乌孜”主殿,象征着宇宙中心的须弥山;主殿四方各建一殿,象征着四大部洲;四方各殿的附近,各有两座小殿,象征八小洲;同时,主殿四角又建红、绿、黑、白四塔象征四大天王,以镇服一切凶神邪魔,防止天灾人祸的发生,而且在塔周围,遍架金刚杵,形成108座小塔,每杵下置一舍利,象征佛法坚不可摧。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建筑,如护法神殿、僧舍、经房、仓库等。最后,一道椭圆形围墙将所有建筑围在其中,象征铁围山之意。

  除了在建筑上建构出佛教的精神世界,桑耶寺的所有内部装饰也都围绕佛教主题而创作。壁画是西藏佛教寺院不可缺少的组成之一,而桑耶寺的壁画则以题材广泛、技艺精湛著称于世,寺内大、小殿堂和回廊的墙面,都洋洋洒洒地饰以壁画,最著名的如“西藏史画”、 “桑耶史画”、“莲花生传”等作品,都将西藏艺术推向了世界。与壁画比肩的,还有被誉为西藏之冠的桑耶寺石刻造像--千佛、菩萨、罗汉像及莲花生等人物“肖像”,雕刻细腻于纤毫之间,仅是那佛像脚下的莲花形象都格外地与众不同,花下水波若起若伏,将石头的灵气也附着在了作品中。

  此外,建造桑耶寺的砖瓦,一律都被烧制为红、黑、绿三色。瓦面一律烙有藏文火印,内容为地名或菩萨名。有些瓦上还饰有滴水或瓦当,滴水上布满莲瓣纹,瓦当上则装饰着灵塔等精致的图案。作为西藏佛寺建筑的鼻祖和精粹,桑耶寺的建造者,显然对每一块砖瓦都怀有无比虔诚的敬意。

  雅鲁藏布江边的不朽堡垒

  朗色林庄园

  朗色林庄园又名“囊色林”,意为“财神之地”,它地处山南地区扎囊县朗色林乡,与著名的桑耶寺隔雅鲁藏布江相望。

  朗色林庄园坐落在一片广阔的临江谷地上,在苍茫大地的映衬下,身躯显得尤为典雅宏大。朗色林庄园是西藏现存最古老的庄园建筑之一,和谐的建筑布局、精美稳固的细部设计,再加上建造者高超的建筑技术,使得朗色林庄园可以屹立700年而不朽。

  朗色林庄园的初建者,是西藏帕竹政权时期(1349-1618)一个著名的封建家族--朗色林家族,这个家族曾走出过西藏历史上众多著名人物。 与显赫家族交相辉映的朗色林庄园,也拥有几项西藏建筑之最:首先,庄园的制式独一无二。在庄园楼体的第三层中,有一个朱红色的16柱会客大厅--在西藏庄园里柱子的设置是等级森严的,除了达赖喇嘛使用的24柱之外,这里的级别就是最高的了。在庄园座北朝南的楼体顶部,还设有一个金光闪耀的法轮徽记,这表明庄园里曾诞生过活佛。而朗色林庄园还有别于其他贵族庄园的一个特征--在主体楼面的朝东位置,依附墙体修建了一列专供活佛使用的经楼,它与主楼体连在一起,浑然天成,这是只有活佛才能使用的居所;其次,朗色林庄园有最齐全的功能配置。从第1层往上依次是畜圈、牢房、粮仓、储藏室、酿酒坊、织卡垫氆氇房、账房、厨房、起居室、客房和经堂。顶层上还有一个大平台,四角都插着五色风马旗,让庄园看上去更加威风凛然。

  最后,朗色林庄园还堪称一座防御性完美的藏式城堡。庄园内的每层楼板都是用传统的“阿嘎土”制成的。这些经过特殊方式夯磨出来的楼面可以像水泥一样坚硬而不塌陷。在宽及1.5米的墙体上,还采用了白马草墙。这是用一种采自高山之巅的灌木制成的墙,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可以牢牢地吸住箭矢,因此白马草墙也被称作“抓箭墙”。此外,庄园还有双重围墙与护城河等设置,可以说,朗色林庄园就代表了藏式建筑艺术中最精妙坚固的风格。

  文刘鹏图 王三军 卢振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