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姓

  “安”和“危”两个字,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同时它们也是“百家姓”中的两个姓氏,而危姓较之安姓更为罕见。

  据东汉《潜夫论》记载,危姓属三苗后裔。当年黄帝轩辕杀死蚩尤后,把蚩尤的残部“三苗”由洞庭湖迁至边疆。几百年后舜帝即位,三苗勾结尧帝的儿子丹朱再次造反,被舜帝派兵剿灭,逐到今天的敦煌三危山,于是他们的后人便取地名改称危姓。此后的2000年里,危姓后人离开三危山,辗转去了南方。汉唐时期,大多危姓子孙已定居在江西、湖南等地。

  到了宋代,危姓一度兴旺。在宋版《百家姓》中记载,它的排序为第一百四十位,危姓人中不乏忠义之士。据说靖康年间,江西光泽曾有位老樵夫名叫危翁一,当他听说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时,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到人形枯槁,形销骨立而死。

  宋元时期,危姓氏族中涌现出许多文人名士,如危昭德、危仔昌、危稹和危素等人。他们大多在朝廷作官,是当世鸿儒,其中最有名的便数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危素。传说危素的祖上原本姓黄,后因避祸才改用危姓,然而他却成为危姓人中最值得骄傲的一位。

  危素4岁开始读书,15岁时便精通《五经》。后来游历四方,先后拜在名师吴澄、范椁门下,钻研儒学。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8),朝廷授予他经筵检讨一职,负责编修宋、辽、金三朝国史。史书编成时,元朝已被朱元璋起兵所灭。当时危素眼见烽火四起,国破家亡,便欲跳井自尽,幸亏好友看见及时拦下。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派他和宋濂一起编修《元史》。危素做事极其认真,编《元史》期间,因质疑资料真伪,他曾多次拜访前朝宦官,向他们打听当年宫廷里的真实情况。三年后《元史》终于编成,然而危素作为降臣,始终没有得到朱元璋的信任。《元史》完成后,危素便遭到御史王著等人弹劾,告老还乡,病死故里。他一生造诣极高,除治史外,诗歌、散文、书法与画作,在当时名家中都可谓首屈一指。在今天大型拍卖会上,我们仍能看到他当年书法、丹青的功力。

  如今,危姓的人口总数在中国大陆与台湾省均未进入前三百位,虽然人数不多,但危姓族人的分布极其广阔,遍布全国各个省市,以及香港、台湾等地。

  文方刚图Laoyeyu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