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锋 非主流?主流!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谢锋,时装,设计
  • 发布时间:2011-10-10 15:56
  谢锋的确很特别。时尚流行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他确切无误地站在了这里,身后是他近乎理想的历程,独一无二。他以时装为主线的历史学得非常好,理解他需要与他一样把自己放在时代当中去看待事情。他回答问题很简洁,有些答案的思考来源应该不是在中国,有时也不是中文书里的,那件白色修身衬衫告诉我们,装在里面的人,可能正在用法文的思考方式组织语言,或者脑海里的画面位于日本的某个角落。

  谢锋愿意去聊发生在身边漂亮女孩儿的故事,爱漂亮比任何理由都重要,去成为吉芬Girl。如果整个世界没有文字,甚至大家都不用语言交流,就在静音的环境里观看图像,可能更容易理解设计师们,希望看到更好看的,希望让人们变得更好看,希望人们都追求更好看。他时装画里的女人高挑、漂亮、自信。如果有导演需要去刻画一位美丽、有知识、独立的、比较强势的、优雅的、果断的、成功的,可能单身的女主角,他可以用她经常穿着吉芬的服装去展现这些特点。那些多数强势、中性、独立,有时摇滚、性感、含蓄、轻熟、运动的女性身影出现在谢锋的秀场里,形象比平时更丰富。虽然那些喜爱吉芬的人,更多的希望在不同场合都能体现出自己的修养,大多都不会被流行所动容,但她们会去秀场,会在媒体和吉芬的店里看到秀场视频,谢锋只是希望用T台将下一季流行里最突出的内容告诉她们,他一直在努力尝试与她们进行情感交流,这是方式之一。

  “您提到过的中国含蓄与西方优雅有哪些相似处?”

  “二者都跟修养有关系,优雅实际上表达了给人的外在印象,含蓄更多是表达自己内心的修养。”

  “今年发布会上,您的着装更加炫色,是伴随着内心变化吗?”

  “千万不要把设计师的表现与他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那只是为了表现品牌,给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形象,让他们看到我们能不断创造出新的东西,这就是全部的目的。”

  “是不是‘有品位’这个词在设计师看来挺重要的?”

  “存在即有价值,不能以有无品位去评价任何人,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去关心时尚。”

  谢锋的存在更是具有代表性,这一点,他自己也清楚明了,他在乎自己的外在形象,也用公众人物的态度回答我的每个问题。

  成为公众人物、与人们讨论关于时装的话题是设计师将自己鲜活的生命注入到品牌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在于他的创作过程。他可以每季花较长时间,在办公室之外,刺激灵感的诞生,观看巴黎专业展览、欣赏优美景色、品鉴美食、发现流行。和其他大师一样。回到办公室后,将自己的灵感制作成PPT,指导助手们照此挑选面料、设计服装。

  见到谢锋的时候,距离他年轻时的理想“我一定要成为大师”已经过去近20年;距离他在日本获得设计金奖时的稳重感想“获奖只是一个开始”,15年;距离他那句至今仍被诸多引用的“中国需要有成为大师的土壤”,也过去快7年了。他曾连续多年在巴黎时装周上发布作品:门、路、和、桃花源……我们的开场白自然也是“大师”的话题。这次,他更准确的估计,在从设计技艺上讲没有任何问题时,未来15—20年,在国外的中国个体形象有很大转变,中国文化成为崇尚的文化时,中国应该会诞生得到国际认可的品牌或者设计师。他把自己的热情不停往心里沉,沉到能把它淡淡地说出来,沉到能20年如一日,而不是短暂地将其用完。

  从内心去感悟时装,是谢锋对自己创作状态的描述,他将自己从时装设计的技艺当中剥离出来,用心灵去构筑时装,少了过去那些借鉴学习的过程,他在慢慢体会大师的境界。

  我们谈到“80后中,85前的偏理想,85后的更现实”,社会让越年轻变得越现实。而他渴望变得伟大。在如此快消的时代,用这样的字眼去描述一个人,有些非主流,他本人估计也予以否认。可他明明就在不知不觉中拿伟人的要求折磨自己,那些设计大师们都是在折磨中不断前行,真正成为大师需要你迈入那个境界。他清醒地认识到,眼前认为最好的东西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好东西,眼前不被大多数人认同的东西却可能会是好东西,眼前所谓的成功从历史的角度看更是未必,那些历史人物与历史故事,香奈儿如此简洁的服装最初没有人认可,圣洛朗很多天才创作在华丽的篇章都没有留下印记……就在他的脑海里时刻帮助他辨别真伪,也左右着他的行为。

  创作过程的起源从设计师的内心感悟开始,大概是虽然同属市场型品牌遵循同样市场原则,设计师品牌与其它品牌最大的不同。这种感悟将谢锋与时装紧密联系,也将他与顾客紧密联系。理解设计师,再回头看他几年前、十几年前、几十年前的作品,人们才更加感兴趣,也才能体会藏在后面的灵魂。蝴蝶结在中性西服、拽地长裙上的不同、那些外扎长裤、拽地长裤、演变后的不同宽度的日式腰部、柔美强势的肩部形状、斜裁线条感服装等传达给你的信息。

  正是有了这些认识,谢锋试图无限接近设计师品牌的完美状态。在非常不完美的时代,尽量追求自己的完美,可以勾勒出吉芬的成长轨迹。那句从传承中寻求创新,在创新中找到经典在他这里更多了一些真实感。

  “不以市场调研为源头进行设计,不会没有市场吗?”

  “这就要求公司员工更能充分理解设计师的风格与企业文化,没有这种认同,会容易死掉。但流行信息需要把握。”

  “将来会越来越个性吗?”

  “不会吧,应该是越来越谨慎才对。因为公司员工越来越多,越来越不能以个人喜好去做事情。”

  品牌成为很好的媒介。当发生矛盾挣扎时,向市场妥协一阵,回到设计追求,追求一阵,又去市场奋斗,当设计者与经营者在一个人的身体里碰撞时,谢锋用是否对品牌有好处衡量抉择。他没有足够理性到去为吉芬设定一个又一个计划,这与他对品牌与市场的独特看法有关,与他善于用时代感去看待事物有关,“我在国外看到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公司,规模做的很大,可是却在瞬间破产了,所以,对市场还是比较谨慎。”

  “您在国外工作过,对未来几年品牌的发展运作模式会不会看得更清楚?”

  “我也看不到,现在能看到的是网络作为新兴市场应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将来成为奢侈品品牌是吉芬的目标吗?”

  “吉芬希望一直走高级时装品牌的路线,做到家喻户晓,百年不倒。”

  “百年不倒意味着什么?”

  “如果品牌降低一个级别,算是换过一次生命,百年不倒应该是品牌的位置一直在同一个消费层面。”

  保持在一线消费层存在,是谢锋定义吉芬品牌“活着”的状态。有一种说法,品牌生存的方式决定其命运的长短。一种品牌可能就活3年,有的能活10年,再有的能活到20年,20年以后,就会更长久得活下去。吉芬刚刚10年,他谨慎地观察着时代,谨慎地维护着品牌的位置。

  如果从社会成功的标准来看,谢锋应该是快乐的,但是他并没有想象中的快乐,他会很多语言:中文、法语、日语、英语、上海话、粤语,艺术之门为他开了很多很多,让他看到了世间百态,这些阅历却并没有增强他的快乐,当判断事情的逻辑越来越独特时,会让你更加孤独。我承认自己没有大师般高的思想境界,不过,我愿意去接受这样的观点,愿意去相信,恰恰是在最不完美的时代,越容易去辨认完美的事物,不太市场化的创作过程反倒成为设计师品牌活得更长的原因,设计师的灵魂可能是让品牌能够更长久被人留存于心的根源吧。

  谢锋

  Frankie Xie

  JEFEN 公司董事长兼艺术总监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

  ◆ 1984-1988年 毕业后任教于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设计专业

  ◆ 1989-1990 年 攻读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服装研究生学位

  ◆ 1990年 获日本第二届青年设计师大赛金奖

  ◆ 1990年-1999年 在日本NICOLE公司任设计师,任香港公司总经理等职

  ◆ 2000年 创办JEFEN品牌

  2006年谢锋设计师品牌JEFEN被法国高级时装工会选为发布品牌,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进入巴黎时装周的服装品牌。

  2007年设计师谢锋被BAZAAR男士评选为:品位成功双重领袖

  2008年上海被风尚大典授予时尚风云人物奖,并被时尚传媒授予时尚首席嘉宾

  2008巴黎时装周发布,被纽约时报评为引领巴黎时装周被亚洲风主导的来自中国的设计师谢锋

  2009年BTV授予谢锋北京印时尚大典:时代印记、风尚典藏认证大奖

  2009年设计师谢锋获得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年度精锐榜”十大设计名师奖项

  2010年香港贸易发展局春夏时装周Extravaganza设计名师

  文/本刊记者 陈珂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