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师养成法则
- 来源:时尚北京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服装,设计师,清华,肖文陵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10-11 09:13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曾为许多企业培养过优秀的人才,在学院走廊里的昔日校友的名录和事迹上,也可以看到许多广为我们所熟知的设计师以及企业。而这次就让我们一起到这里来听听肖文陵主任来告诉我们,该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
还是学生的时候,就经常会读到肖文陵主任编写的书籍,并且在许多知名的服装设计类比赛时也常听到他的点评,走近的时候会发现,他不仅对教学有着很深的体会,对于设计更是有他的想法。他会让你觉得,在他手下做研究课题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谈话间,偶然发现我们都是双鱼座的人,他说:“双鱼座很有艺术细胞,我手下许多研究生也都是双鱼座的。”这让原本对于老师有些畏惧的我,瞬时感觉到了一种亲切之感,心情也着实放松了许多。
国内外设计类院校的比较
作为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肖主任,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服装系,也就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的前身。同时,他还在丹麦、香港、意大利等地深造学习过。说道国内外设计类院校的差别,他绝对具有发言权。
“服装设计不是光做几件衣服,画画图,做做造型就可以的。首先它是一个需求产品,是为别人做的,所以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地点都对服装有不同的要求。这可能是我们做衣服的初衷和一个本质问题。中国的服装设计教育发展20年,精力主要放在做衣服和造型上面,但是其实设计应该包括两方面。第一个是构建有价值的概念阶段,第二个是视觉化概念阶段。我们的教育通常是在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几乎是空白的。国外的教育,在我看来和我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有很鲜明的切身性,不管是学习和做设计,之间的关系很紧密。在中国做设计好像都隔着一层东西在做东西,学生也没有那么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好像只是为了做一件衣服在做设计。国外的话,他们做一件衣服你可以看到它背后的意义在哪里。”
连续几年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的发布,清华美院都选择了和国外大学进行联合发布,肖主任觉得这是为了有一个横向比较的机会,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的院校比较,而是应该去吸取一些国际上的不同的、领先于我们的观念、意识。“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横向的比较来对比出自身的不足,在质量上、材料上的差距。通过这几次发布,我们发现我们和欧洲国家相比,在材料上的确也不行,不具有当代性。”在2011年3月,我有幸在798观看了清华美院的这一场发布,当时的感觉就是,三所院校各有特色,但清华美院的学生作品似乎概念化更强一些,而那时一直萦绕在心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发布到底应该偏向成衣,还是偏向概念?“学生做发布我觉得关键是看他们的创造力,还有他们对衣服造型的驾驭能力。作为大赛、发布的话,可能这个会比成衣更有意义。当他具备了这样的造型驾驭能力的时候,我相信他做成衣也不会差的。”
大赛的比较
肖主任曾经担任过多个国内设计类比赛的评委,对于这种选拔性比赛也算得上是经验颇丰。而同时,随着国际上《PROJECTRUNWAY》这类设计师真人秀选拔活动的盛行,国内也频繁出现类似的节目。虽然在我看来,这种选拔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设计师的创造能力,并让大众对于设计也多了一层了解,但是对于肖主任来说,比赛依旧不能完全的作为选拔设计师的评判标准,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也不是通过这样一个比赛或者选拔就能一步登天的。
“现在参加比赛的学生,我觉得大多数对于前期的概念工作下的功夫太少。当然这可能也和我们的教育有关。他们主要呈现的是从形式到形式,这是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用西方的上流的形态改一改、调一调,这实际是对服装造型的杜撰。但也有一部分人可以从想法上、概念上做出自己的东西。可我认为更多的是呈现的是带有大师的影子的作品。”在肖主任看来,无论是比赛也好,选拔性的活动也好,推广的意义更大于设计本身的意义,而最终我们还是要看到实际的作品才能判断这个人是否可以走的长远,这不像选拔歌星或者影星一样,通过包装就可以造就一个人,或许会提供机会,但是最终还是要看个人的发展。而大众也不能仅仅凭借这样的一些活动就来了解设计,更多还是需要一个自我的认知,去判断其中的真伪,并汲取相关信息。
素质教育对于设计师培养的重要性
在谈到清华美院和其他设计类院校有什么不同的时候,“素质教育”便被首先提了出来。当清华美院还没有归到清华门下的时候,就已经以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而闻名,而当与全国一类学府合并之后,素质教育的培养更是越发加强。先不论清华本身浓厚的学术氛围,单是其各种社团、艺术队的活动就为美院的学生们增加了许多培养课外兴趣的机会。而且,不像许多大学社团略微有些玩票性质的活动,清华的每一个社团都有其规范的管理方式,并且清华艺术队下面的话剧队、舞蹈队等多个团体,也都堪比专业团体。在此,肖主任也认为,设计类的学生多多参与这类艺术活动,对于设计也是极有好处的。
清华美院的学生似乎很少有活跃在国内舞台上的,在美院大楼里闲逛的时候,看到的也是一些国外的获奖记录。说到这里,肖主任也无奈地说:“好像似乎从工艺美院开始,我们的学生就有些清高,不太愿意出名。去年毕业的15个学生,3个推研,12个出国,15个学生全部去深造。以前可能我们还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比赛,多一些实践的机会,但是现在发现他们好像有更多需要做的事情,忙着考托福、考雅思,他需要看多很多书。因为他们的标准不是按照清华美院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可能他刚上到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国外的院校是如何培养学生,对于外国的教学方式也有了一定了解,因此也就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更高层面的追求。”
素质教育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讲是否真的重要,我想是的。设计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当你达到一定程度,知识储备到一定地步,你才能将这些倾倒而出。而以目前的环境来看,假若想要在设计界有一定发展,到国外继续学习、深造也是一个必然之选,毕竟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设计或者说时尚领域,我们还仅仅在起步阶段。“设计师所需要学习的概念的知识实际非常广泛,它可能和经济、文化、道德、价值观、未来方面的学科都有关系,而这些在服装设计教育里面都没有。”
在国外进修这一方面上,我想我和肖主任也达成了一个小小的共识,那就是在服装设计上,如果你不是还追求着一个艺术家的梦,那么就去美国吧。相比较欧洲的时尚产业逐渐显现的日薄西山之景,美国却是不断腾飞发展中,近些年颇受人注目的时尚新星也都来自于美国。尽管我们对于市场化总是会显现出我们一丝鄙夷之情,但是其实服装设计最终所要还原的根本还是市场,因此认清市场也应该成为每一位设计师未来所要了解的道路。
后记:和肖主任的对话让我想起了毕业之前和导师之间关于论文的讨论,而这是比当时更深度的一种讨论,这种近乎带有学术性质的讨论确实会让我有些兴奋。无论是作为设计界的前辈还是学院的领导,肖主任都不会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于是我想,他的学生们也一定从他这里吸取到了许多知识和态度。
文/本刊记者 沈亚欣
……
还是学生的时候,就经常会读到肖文陵主任编写的书籍,并且在许多知名的服装设计类比赛时也常听到他的点评,走近的时候会发现,他不仅对教学有着很深的体会,对于设计更是有他的想法。他会让你觉得,在他手下做研究课题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谈话间,偶然发现我们都是双鱼座的人,他说:“双鱼座很有艺术细胞,我手下许多研究生也都是双鱼座的。”这让原本对于老师有些畏惧的我,瞬时感觉到了一种亲切之感,心情也着实放松了许多。
国内外设计类院校的比较
作为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肖主任,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服装系,也就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的前身。同时,他还在丹麦、香港、意大利等地深造学习过。说道国内外设计类院校的差别,他绝对具有发言权。
“服装设计不是光做几件衣服,画画图,做做造型就可以的。首先它是一个需求产品,是为别人做的,所以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地点都对服装有不同的要求。这可能是我们做衣服的初衷和一个本质问题。中国的服装设计教育发展20年,精力主要放在做衣服和造型上面,但是其实设计应该包括两方面。第一个是构建有价值的概念阶段,第二个是视觉化概念阶段。我们的教育通常是在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几乎是空白的。国外的教育,在我看来和我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有很鲜明的切身性,不管是学习和做设计,之间的关系很紧密。在中国做设计好像都隔着一层东西在做东西,学生也没有那么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好像只是为了做一件衣服在做设计。国外的话,他们做一件衣服你可以看到它背后的意义在哪里。”
连续几年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的发布,清华美院都选择了和国外大学进行联合发布,肖主任觉得这是为了有一个横向比较的机会,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的院校比较,而是应该去吸取一些国际上的不同的、领先于我们的观念、意识。“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横向的比较来对比出自身的不足,在质量上、材料上的差距。通过这几次发布,我们发现我们和欧洲国家相比,在材料上的确也不行,不具有当代性。”在2011年3月,我有幸在798观看了清华美院的这一场发布,当时的感觉就是,三所院校各有特色,但清华美院的学生作品似乎概念化更强一些,而那时一直萦绕在心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发布到底应该偏向成衣,还是偏向概念?“学生做发布我觉得关键是看他们的创造力,还有他们对衣服造型的驾驭能力。作为大赛、发布的话,可能这个会比成衣更有意义。当他具备了这样的造型驾驭能力的时候,我相信他做成衣也不会差的。”
大赛的比较
肖主任曾经担任过多个国内设计类比赛的评委,对于这种选拔性比赛也算得上是经验颇丰。而同时,随着国际上《PROJECTRUNWAY》这类设计师真人秀选拔活动的盛行,国内也频繁出现类似的节目。虽然在我看来,这种选拔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设计师的创造能力,并让大众对于设计也多了一层了解,但是对于肖主任来说,比赛依旧不能完全的作为选拔设计师的评判标准,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也不是通过这样一个比赛或者选拔就能一步登天的。
“现在参加比赛的学生,我觉得大多数对于前期的概念工作下的功夫太少。当然这可能也和我们的教育有关。他们主要呈现的是从形式到形式,这是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用西方的上流的形态改一改、调一调,这实际是对服装造型的杜撰。但也有一部分人可以从想法上、概念上做出自己的东西。可我认为更多的是呈现的是带有大师的影子的作品。”在肖主任看来,无论是比赛也好,选拔性的活动也好,推广的意义更大于设计本身的意义,而最终我们还是要看到实际的作品才能判断这个人是否可以走的长远,这不像选拔歌星或者影星一样,通过包装就可以造就一个人,或许会提供机会,但是最终还是要看个人的发展。而大众也不能仅仅凭借这样的一些活动就来了解设计,更多还是需要一个自我的认知,去判断其中的真伪,并汲取相关信息。
素质教育对于设计师培养的重要性
在谈到清华美院和其他设计类院校有什么不同的时候,“素质教育”便被首先提了出来。当清华美院还没有归到清华门下的时候,就已经以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而闻名,而当与全国一类学府合并之后,素质教育的培养更是越发加强。先不论清华本身浓厚的学术氛围,单是其各种社团、艺术队的活动就为美院的学生们增加了许多培养课外兴趣的机会。而且,不像许多大学社团略微有些玩票性质的活动,清华的每一个社团都有其规范的管理方式,并且清华艺术队下面的话剧队、舞蹈队等多个团体,也都堪比专业团体。在此,肖主任也认为,设计类的学生多多参与这类艺术活动,对于设计也是极有好处的。
清华美院的学生似乎很少有活跃在国内舞台上的,在美院大楼里闲逛的时候,看到的也是一些国外的获奖记录。说到这里,肖主任也无奈地说:“好像似乎从工艺美院开始,我们的学生就有些清高,不太愿意出名。去年毕业的15个学生,3个推研,12个出国,15个学生全部去深造。以前可能我们还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比赛,多一些实践的机会,但是现在发现他们好像有更多需要做的事情,忙着考托福、考雅思,他需要看多很多书。因为他们的标准不是按照清华美院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可能他刚上到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国外的院校是如何培养学生,对于外国的教学方式也有了一定了解,因此也就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更高层面的追求。”
素质教育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讲是否真的重要,我想是的。设计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当你达到一定程度,知识储备到一定地步,你才能将这些倾倒而出。而以目前的环境来看,假若想要在设计界有一定发展,到国外继续学习、深造也是一个必然之选,毕竟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设计或者说时尚领域,我们还仅仅在起步阶段。“设计师所需要学习的概念的知识实际非常广泛,它可能和经济、文化、道德、价值观、未来方面的学科都有关系,而这些在服装设计教育里面都没有。”
在国外进修这一方面上,我想我和肖主任也达成了一个小小的共识,那就是在服装设计上,如果你不是还追求着一个艺术家的梦,那么就去美国吧。相比较欧洲的时尚产业逐渐显现的日薄西山之景,美国却是不断腾飞发展中,近些年颇受人注目的时尚新星也都来自于美国。尽管我们对于市场化总是会显现出我们一丝鄙夷之情,但是其实服装设计最终所要还原的根本还是市场,因此认清市场也应该成为每一位设计师未来所要了解的道路。
后记:和肖主任的对话让我想起了毕业之前和导师之间关于论文的讨论,而这是比当时更深度的一种讨论,这种近乎带有学术性质的讨论确实会让我有些兴奋。无论是作为设计界的前辈还是学院的领导,肖主任都不会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于是我想,他的学生们也一定从他这里吸取到了许多知识和态度。
文/本刊记者 沈亚欣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