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美元反转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美元,大宗商品,黄金,人民币
  • 发布时间:2011-10-17 08:18
  待到秋来九月八,“美元”开后百花杀。用这句化用的诗来描述当前美元走势“一枝独秀”最贴切不过。

  美元指数在9月经历了长达一个月的逞强后,虽然10月来出现高位回调,但在全球市场风声鹤唳的哀鸣下,不仅欧元、英镑难回强势,新兴市场国家货币也面临贬值压力。

  与此同时,大宗商品更显弱态,据统计,伦铜9月累计跌幅近35%,纽约黄金跌幅11.43%,纽约原油跌10.82%,就连黄金也失去了避险色彩,沦入普通大宗商品的队列,在几天内,从最高价下跌超过10%。

  恍然之间,大宗商品的牛市格局似告落幕。而同时拉开帷幕的,或许将是美元的长年牛市。

  全球金融市场越是动荡,资金对美元的避险需求就越高,这最能解释当前美元出乎意料的涨势。可若仅仅是避险,在美国经济尚未转好之前,美元的走强或许仅是弱势反弹。但有必要看到,在各国经济表现已渐次分出伯仲的情境中,美元,这个身兼了数种货币角色的美国国家货币,或将揭开中期走强的历史。反倒是目前这轮大涨回调的波动,很可能只是大戏开锣前的热场。

  来自美元的抚慰

  全球经济衰退加剧的威胁令国际资本避险情绪日渐升温。资金的鼻子是最灵敏的,不仅美元,在刚刚过去的三季度里,黄金、美债、日元、瑞郎这些相对安全的资产都曾受到国际资金的垂青。

  除了黄金和美债继续被各方增持,甚至促使黄金创下1800美元/盎司的历史天价外,瑞郎和日元更是早于美元开始过一番飙升。

  相比欧元区国家整体而言,瑞士政府债务占GDP总量比重较小,且直到2013年都会有预算盈余,因此投资者纷纷买入瑞士法郎避险。

  在瑞郎较欧元、美元走强至历史高位后,感到了汇率升值伤及出口并削弱经济增长威胁的瑞士央行,断然在8月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将基准利率降为零,同时还对海外存款征税,但投资者在欧债危机救助不利的恐慌下仍然无法割舍对瑞郎的偏爱。

  在欧亚大陆的另一端,由于日元兑美元的大幅升值,甚至一度到达到15年来的新高,日本央行8月底召开紧急货币政策会议,财长野田佳彦宣称,为阻止日元进一步升值,已准备采取“决定性”行动,暗示日本央行出手干涉货币市场。当月,日本央行共投入4.5万亿元,大举抛售日元、买入美元,这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第三次干预日元,也是继3月大地震和海啸发生后的首次独立干预市场以遏制日元上涨。

  故事就由此开始。在8月瑞士央行和日本央行出手干预本币升值后,美元指数紧接着在9月开始了一波意料之外的上涨,从74一路涨到80。

  “瑞郎和日元的容量级显然无法跟美元比较”,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专事海外市场研究的博士后李建军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说,资金的避险需求在瑞郎和日元这些小币种处难以长久安身,最终还要寻求美元作为大避险货币。

  同时,瑞士和日本央行出手干预本国汇市的举动加大了货币竞相贬值的压力,令资金更容易集中在美元这一种货币身上。

  更形成导火索的是,美国QE3(第三轮量化宽松)的失约,以及作为替代品的“扭转操作”使美国资产负债表并未进一步扩大,在接下来至明年6月的几个季度中将施行的卖短债买长债的操作,使短期国债收益率提升,长期收益率曲线更为平坦,在市场波动性较大的环境下,国际投资者需要更高安全性,这都加剧资本流入美国的冲动。

  中国银行在10月11日发布的《全球经济金融展望季报》中还提示,美联储为确保国外投资者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在进行“扭转操作”时也会考虑美国国债的持有者结构,尽量避免对外资持有比重较高的国债进行操作,美元可能会因此维持住相对强势状态。

  新兴市场难掩疲惫

  表面上,欧洲前景颇为堪忧,美国经济亦无上佳表现,相对新兴市场仍旧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国际资本今年以来在新兴市场上频频“用脚投票”的行动清晰地表达了他们的判断。

  中国银行报告显示,新兴市场由于经济增长前景恶化,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已令国际资本加快流出。今年开年以来,股票型资金流量相对前两年有明显撤离,下半年以来再度呈现一波撤出态势。今年三季度以来,巴西、印度、印尼、韩国、墨西哥、俄罗斯和南非等国货币一反过去的升值势头,出现较明显的贬值趋向。

  即便对中国而言,在人民币对美元连创新高之时,近日人民币海外无本金交割市场(NDF)中,人民币对美元却出现明显回调,以至于已有部分市场人士开始预计人民币将现贬值。无论如何,一向在全球经济寒流中能傲然独立的中国,在长达一年多的紧缩调控下,经济增长失速的风险上升,而通胀仍高位震荡,令海内外担心中国出现滞胀。有分析人士对此称,中国因素或将代表新兴市场成为另一股导致非美货币回调的力量。 中国银行预计,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避险需求依然强烈,在第四季度里,安全货币依然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而对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而言,其经济下滑势头更趋明显,国际资本流出风险加大,货币贬值的压力仍将较为显著。

  美欧的较量

  在一个月前,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工程的博士生导师房四海(微博)就在内部邮件中推荐做多美元,并声称美元并非反弹,而是反转的开始。

  他理由之一是,唯一在经济和货币上能与美国平分秋色的欧元,经过欧债危机的洗礼,美元的地位更加巩固了。他告诉《投资者报》记者,预测美元指数的走势需观察欧美领先指标的相对比较,而不是观察同步指标。

  因此,尽管美国经济数据好坏参半,尤其是失业率高企,但从先行指标看,美欧伯仲已分。

  9月份,美欧两大经济体的PMI指数分别为51.6和48.5,前者不仅在荣枯分界线50的上方,而且与上月比较,呈继续扩张趋势;后者则不仅掉在50以下,而且是连续第二个月萎缩。这进一步证明,美国经济增速虽然缓慢,但情况正趋好转,而欧元区则陷入停滞,同时欧债危机的救助方案也令投资者信心不足。

  在可作为投资标的的美元指数中,欧元占权重达到57.6%,因此欧元的波动对美元指数的强弱影响最大。其后依次是日元,占13.6%、英镑占11.9%、加拿大元占9.1%、瑞典克朗占4.2%、瑞士法郎占3.6%。

  在房四海看来,这一可投资的美元指数约在2009年11月的74处完成大双底构造,但他认为这一指数的货币权重不甚合理,与全球经济现实不符,与美联储的贸易加权美元指数也不符,因此用贸易加权美元指数推断,再复原到市场上可投资的美元指数看,美元在2008年3月的70点处已构成双底。

  美元反转基础深厚

  话说至此,好像导致美元走强的基础全在别人身上:欧洲有麻烦、新兴市场也很困难,资金需要避风港的安慰,表面上看美国本身没有什么支撑基础似的。美元中期走强的反对者也认为,美元经过两轮货币超发,自身价值已一贬再贬,何以能再现霸主地位?

  但实际上,在金融危机感染全球的时代,并非只有美国开动印钞机,中国货币超发亦是众人皆知,英国更是到今天还在以二次量化宽松来解决问题,更何况全球汇率战令各国货币竞争性贬值已数度上演。

  除此之外,房四海还提出,宏观数据表明,美国的朱格拉周期(设备更新周期与消费升级周期)仍未结束。

  中信建投研究所海外研究团队刘建中博士对《投资者报》表示,美国要达到的目的有二:首先是努力使美国经济走上复苏之路,之后就是维护美元的霸权地位。

  “美国经济多个指标仍在底部徘徊,失业问题仍然严重,此时美国也不愿意美元大幅升值,损害出口,因此在2013年前,美元指数走强的行情也许会出现回调和反复,但不会跌破前期72的低点。”刘建中说。

  此外,他表示,其研究认为美国推出QE3可能不大,即便扭转操作效果不及预期,但奥巴马推动就业的法案仍可为美国经济带来实际改观。

  即便美元在短期逞强后出现阶段性回调,但从更长远和更基本的驱动力看,短期调整丝毫也不妨碍美元在未来可以期待的时间内走出一轮时间较长、幅度较大的上涨行情。

  中信建投在近来多份报告中分析称,美国经济会在2011年9月份附近见底,然后开始回升,至2013年美国经济就会进入繁荣预备期。而且,美国海外投资净头寸降幅开始缩减,这也为美元升值奠定了基础。

  “2013年美元将进入升值周期,升值幅度将高于20%。”中信建投研究所所长周金涛在报告中判断。

  周金涛认为,从现在到2013年,由于自身利益驱使(美元升值可促使国外机构增持美债、控制通胀预期、打压敌对国家),美国会越来越盼望美元升值,而当具备一定的基本面基础后,美国操纵美元升值的难度会下降。所以,美国会在合适时机促使美元升值。目前,美国的任务只是维持美元不继续贬值,采用的方法是让其他国家显的更烂。而从 2012 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将酝酿美元的升值,这次升值可能会持续3年以上。

  长期以来,各方人士对美元的霸权地位多有诟病,但美国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机后的内忧外困,以及自“9.11”以来美元长期走软后继续采取各种手段维护美元一币独大的地位,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走了一个乔布斯,来了几百个乔布斯。”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房四海对《投资者报》记者如此感慨,美国制度和文化优势的深厚根基将长久地令美国富有吸引力。这恐怕不是一个金融危机所能改变的,更不是眼红“霸权”的后进国家的投机分子所能诟病的。

《投资者报》记者 潘颖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