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全位发展,还是深度沦陷?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利益,大萧条,人民币
  • 发布时间:2011-10-17 12:32
  如果不是《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中国经济大萧条还有多远》可能还在新浪读书经管书榜阅读排行的第一位上。作者刘军洛以先前屡次精准预测闻名。

  革命烈士的后代,中国第一批股民,最早的大户之一,曾经鲜衣怒马的公子哥,20世纪90年代一场变故跌入谷底,资深期货炒手,上千只流浪猫的主人,独特的见解遍布楼市、股市、黄金、通货膨胀、期货、外汇、粮食安全等,近十年有关中国和世界的大多数预测成真……刘的个人经历与他的书感觉十分相似:涉略广泛,信息纵横,思维跳跃,个性鲜明,并非普通读者所能问津。

  该书使用大量的事实论证和数据分析,其特别之处就在于,只要耐心读完,无论是完全同意、不同意还是部分同意,都会感到非常惊人且受益匪浅。与预言相比,刘军洛作为民间经济学家的思考魅力更吸引我。

  一个坏掉的钟一天也能准两次,但从无数经济学家糟糕的预测记录来看,这个主流之外的民间学者,近十年来的精准预测如果真是真的而不是巧合的话,这背后的能量很惊人。

  尽管是以一个中国人的立场和心情完成,并著有“大萧条”的字眼和中美思想优胜劣汰的诸多比较,容易令读者对现实产生悲观的情绪。但究其原则,刘并不是一个“阴谋论”的赞成者,他的描述与解读中虽然有转基因大豆种子、棉花定价权、中药文化摧残、高危的奶粉安全等等,但最终都回归到市场大趋势,在非线性的经济运行中寻找规律,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世界的规则永远就是几条以利益为核心的原则,在这几条利益规则指导下变化,把握住几个基本点,就可以万变不离其宗地应对一切,这个全球化下的金融世界也喂养不出世界的巨无霸”。而优胜劣汰的警示恰恰是承认了少数人预先研究并控制了超前的力量,以此把握趋势的现实的可能。

  其实刘军洛不知道大萧条有多远。

  他仅是陈述了商人逐利文化正在摧毁中国实体经济的现实,并藉此提醒读者:目前的环境与过去已发生根本的变化,中国经济目前的问题有多严重。股市长期不振、频繁发生高铁系统安全事故、中小企业大量倒闭、房地产资金链紧张、高利贷崩盘等等。高速的建设与发展让我们在过去丧失了太多太多。

  但是萧条与否无法说。不可否认,有关萧条论的警示部分迎合了动荡市场的眼球,但全书并没有就中国的未来下定论,不过是在序中丢下“是将获得全方位的发展还是将被深度地破坏?”的疑问后,开始了广泛的举例与讨论而已。

  9月19日,刘军洛微博上回答有关对现在中国的看法与走向判断时,略有意味地写道:“尽力多写,明白的人足够多的时候,这些力量汇集起来就是‘改变历史的清官’”。

  这证实了笔者对大萧条一书的无果判断。

  尽管书最后一度冒出:“为什么第三次世界性大萧条爆发的时间会在2011年四季度到2012年一季度呢?”但紧跟的六段好似理由的文字描述仅针对现象做了描述性推测,彼此之间和上文都没有太明确的逻辑论证关系,随后笔锋一转,全书收尾:“毋庸置疑,我们离人为制造的第三次世界性大萧条已经很近了”,又让人很模糊。

  说大萧条爆发,大萧条的定义、如何界定书中几乎没有,而从多问题爆发与所处的世界经济历史少有的严峻时期现状而言,影响的条件与环境均已具备,如果有爆发点,那么就要看中国形势如何转向了。但是,中国离大萧条有多远,作者在封面给出答案“转折点已经到来!”而转折是向好向坏呢?暂无答案。

  我更愿意把这本书理解为开启金融民智的读本。

  作者用他所能触及的事实解读经济现象,用个人多年的连贯性的思考推断和撰写行为为读者展示了一道窗。那就是,在一个信息干扰与反干扰的复杂市场上,不具备信息优势的一方也可能做出独立理性的思考。这里,刘军洛近十年的多次预言得证便是很好的民间例子。但是,反过来讲,人生有几个十年?会遇见并预见几波大行情?在关键转折面前又有几人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呢?从这个角度看,刘其实已经成功了。

  刘军洛的民间统计收集分析方法让我很惊讶。民间草根,非主流思想,收养流浪动物,苦中作乐,经济不宽裕,这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中是典型的劣势方,不太可能掌握过多信息(包括市场默认相信存在的内幕消息)。加之国内在信息数据统计和公开披露中存有严重短板,各类收费数据库收费高、错误多,刘不大可能花大价钱购买。但是,仅刘从有限的公开资料或确定数据中摸出的脉络,就足以让坐拥相对巨大信息优势的正统学者们汗颜。

  “需要通过很多角度的数据去分析市场,这是你通过单一的数据怎么也得不到的信号”,数据不一定要独家,但角度一定要多。刘思维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会把白银走势和中国股市的同步下跌摆在一起给你看然后分析;会将2010年9月美元、人民币、美黄豆关系走势图联系起来;会研究以小见大的交易信号,没有官方数据就实地走访聊天,看国内看国外、看宏观看微观,由此形成了独立的思维。所以,与常规经济理论与方法(大多建立在金融数据的线性结构之上)不同的是,刘利用长期观察和习惯中形成的对非线性经济行为的联系和研究为支点,撬动了经济的大杆,为大多数平民百姓提供了借鉴,这也是个人认为值得细品的原因。

  文/占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