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板是中国人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盛光电,太阳能,奥运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12-01 14:20
我们碰到的第一位出租车司机,从帕多瓦帕多瓦(Padova,位于意大利东北部)火车站开始,就开启了导航系统,寻找街道地址。
他对“海尔”那个名字一点概念都没有,更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的。后来隐约记得,在给他的俄罗斯妻子找工作的时候,似乎给那里投过简历。
第二位出租车司机下午来接我们回去,也强不到哪儿去:“这个名字我好像有点印象:是做头盔的?我年轻的时候爱骑摩托车,好像有这么个品牌……”
在这一篇文章里,我们要讲述来意大利投资的中国企业的故事,海尔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他们把处于危机的意大利企业重新扶植起来,跟当地的企业主进行合资,让企业重新开门营业,意大利人很愿意去他们那里工作。
海尔家电,无名的巨人
海尔在意大利东北部这个不大的范围内,即便有一个工厂,也没人知道,更别说在其他地方了。但它却是个巨人,家电产量位居世界第三。
它的出生地在中国山东,当所有人都把工厂开到它的家乡时,它却一意孤行——或是远见、或是疯狂——把工厂开到了意大利。这里一个工人的成本是那里的10倍。
海尔虽然是家电行业的全球第三,在意大利却鲜为人知。它从青岛起步(跟著名的中国啤酒——青岛啤酒源于同一地方),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有300亿美元的营业额和5万名员工,在160个国家设有销售网点。
我们看见一块路牌,指示去往海尔工厂的道路,工厂坐落在坎坡多若(Campodoro)的一片凄凉荒野里,距离帕多瓦半个小时的车程,路牌上写着“奥运会官方赞助商”。
事实上,到现在为止,他们的秘诀就是:干活,干活,干活,形象随后。同样的模式,被许多决定征服“懒惰”意大利的中国企业所采用。
中国买家购买意大利公司的频率几乎可以以周计算
用中国人的杏仁眼来看意大利半岛,这里似乎有无穷无尽的机会,只是我们自己已经没有力气和激情去利用它们了。
在最近的新闻里,中国人瞄准了意大利的太阳能产业。位居世界第三的光伏发电系统生产商中盛光电集团,总部在中国泰州,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德国设有分公司。中盛光电于2008年4月跟意大利一家大型集团签订了巨大的供货合同,计划于当年年底在意大利建设一个大型太阳能发电系统。
几天前的新闻里还说,长沙的重工业企业中联重科,想要收购CIFA——一家位于米兰附近小城塞纳哥的欧洲领军的混凝土搅拌机械企业。几个星期前,另一个远东买主感兴趣的对象是位于都灵的历史悠久的汽车品牌CarrozzeriaBertone(博通汽车)。
此外,这几个月里,还有三家买主在竞买阿斯科利造纸厂(Ascoli),三家都属于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传闻说,“这个主权财富基金,拿美国银行当早餐吃”。
如今,中国买家购买意大利公司的频率几乎可以以周计算,已经不再是我们生活中的插曲,而是趋势了。
“2004年,在向我们投资的国家中,中国排第33位;2006年,中国已经排到第10位了。2007年排位年又提前了一些。”意中基金会市场及研究中心主任罗森达尔告诉我们。
让产品自己说话
海尔的意大利总经理阿布里茨奥按照亚洲人的习惯双手递给我们名片,并告诉我们:“在这里,中国人只有我的助理和15名短期实习生。”
海尔在这里的战略是:投入资金,保留当地人员。
“他们在(20世纪)90年代末搞明白了,要征服世界,应该经过欧洲。”阿布里茨奥说,为了试探行情,海尔首先派出了一位很像旅行推销员的生产经理,来到古老的欧洲大陆。他说着乱七八糟的英语,拿着一本用旧了的样本手册,全是中文,想说服大型经销商的主管,销售那些谁也没听说过名字的冰箱。
“2001年,他们决定动真格,决定组建一个生产基地。他们选定的收购对象是Meneghetti——一家处于困境的冰箱生产企业。为什么选择意大利?因为这里是家电产业的发源地。准确地说,意大利曾经是家电生产的强国,尽管很多品牌已经被美国人和瑞典人买走或不复存在,但这个环境里仍然保留着家电生产的能力。”
阿布里茨奥说:“从那时起,我们开始颠覆众人的传言,即中国货价格便宜,质量低劣。没有好的品牌,我们就决定开发一个,让产品自己说话。结果这款开发出的冰箱赢得了欧洲重要的设计奖项——红点设计大奖。”而且这是一款真正的全球产品:“在中国构思,在德国设计,完完全全意大利制造。”
合作共处的质量不断上升
甚至意大利的码头也不缺少中国人。在那不勒斯,集装箱主要是中国远洋公司的。中远是世界上排前几名的船主,1995年和德里亚斯特的科苏里驰兄弟公司以相等的股份组建了一个公司,资金各投一半,但人员上并不对等,90名员工中只有4名中国人。
负责搬运集装箱的是合资公司科纳泰科,中远和瑞士地中海航运公司在其中各占50%的股份,提供700个工作岗位。该公司最近几年又投资6300万欧元,强化那不勒斯码头的吊车和基础设施。2006年,中远又决定建设莱万特码头(位于意大利北部的西南端,濒临利古里亚海),总金额4亿欧元,其中科纳泰科出资2.18亿欧元,其余的由金融市场募集,首席执行官雷格拉-德费鸥说:“这个项目能够直接提供500个、间接产生3500个工作岗位。”
不过这个项目谈了快10年,一个接一个出现紧急情况,不断向后推迟,中国人也许正在重新规划意大利港口的地理策略。
但在工作上,合作共处的质量,随着中国GDP的上升也在不断上升。
中远热那亚公司的高管穆兹奥里回忆说,“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的中国同事单独有一个办公室,他们关在里面抽烟,还有一个痰盂。中午12点准时吃午饭,然后要午睡一会儿,哪怕是坐着睡,晚上6点钟准时吃晚饭。”
那时,他们跟当地人几乎没有什么交往。后来,他们的祖国越是发展,来到国外的人就越是自信。
“现在,他们愿意待在我们的开放空间里,跟下级促膝谈心,很少有抽烟的,对体育和新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还想打造和谐的办公室文化:“运用家庭公司的策略,关心个人生活,参与欢乐的聚会。”
不管这是自然的还是刻意安排的,重要的是很有效果。
在这里,唯一的“文化冲突”是当中国人邀请意大利同事去中餐馆吃饭。他们会点一些菜单以外的菜——比如某个地区的特色菜,但对于我们的口味来说,实在太难吃。
“不过现在,我们之间有了信任感,他们能够原谅我们有时谢绝他们的好意”,穆兹奥里说。
当中国同事的妻子在夏天或者假期到来的时候,还会邀请意大利人到家里做客。“他们在家里做的菜不像餐馆里那么复杂,倒是更接近我们的饮食。”而且他们似乎很乐意去听关于意大利的右派和左派、维尔特罗尼和贝卢斯科尼的辩论,“还有热那亚球队和桑普多利亚球队的比赛。”
“我们是地球人!”
意中基金会的萨沃纳说,“要把中国人刚刚登陆意大利的第一个阶段和第二个阶段区分开来:在第一个阶段,他们把重心放在数量上;第二个阶段,更关键是质量。”
在创新力方面,萨沃纳特别提到了华为和联想。
华为创建于深圳,生产调制解调器和通信设备,有7万名员工(与微软相当),把相当于10%营业额的资金投入研发,专利申请数量位居世界第四。
“在意大利,”华为的发言人说,“最近两年,我们的增长率是200%,70%的员工来自当地。”
联想在2005年收购了IBM个人电脑。关于国际性,其发言人赞贝利这样说:
“我们是地球人!”其资本金(47%)来自于香港,董事局主席杨元庆和其他高管们说的语言是中文,但“我们把总部搬到了纽约,决策者是意裔美国人比尔·阿梅里奥。我们从中国走出来了。”
他们保留了所有的实用主义:谁有能力就用谁,不管在世界的哪个地方,中国、印度、美国、意大利……地理位置只是选项。
(原文有删节,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文|拉菲尔-欧利阿尼、李卡多-斯达亚诺
……
他对“海尔”那个名字一点概念都没有,更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的。后来隐约记得,在给他的俄罗斯妻子找工作的时候,似乎给那里投过简历。
第二位出租车司机下午来接我们回去,也强不到哪儿去:“这个名字我好像有点印象:是做头盔的?我年轻的时候爱骑摩托车,好像有这么个品牌……”
在这一篇文章里,我们要讲述来意大利投资的中国企业的故事,海尔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他们把处于危机的意大利企业重新扶植起来,跟当地的企业主进行合资,让企业重新开门营业,意大利人很愿意去他们那里工作。
海尔家电,无名的巨人
海尔在意大利东北部这个不大的范围内,即便有一个工厂,也没人知道,更别说在其他地方了。但它却是个巨人,家电产量位居世界第三。
它的出生地在中国山东,当所有人都把工厂开到它的家乡时,它却一意孤行——或是远见、或是疯狂——把工厂开到了意大利。这里一个工人的成本是那里的10倍。
海尔虽然是家电行业的全球第三,在意大利却鲜为人知。它从青岛起步(跟著名的中国啤酒——青岛啤酒源于同一地方),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有300亿美元的营业额和5万名员工,在160个国家设有销售网点。
我们看见一块路牌,指示去往海尔工厂的道路,工厂坐落在坎坡多若(Campodoro)的一片凄凉荒野里,距离帕多瓦半个小时的车程,路牌上写着“奥运会官方赞助商”。
事实上,到现在为止,他们的秘诀就是:干活,干活,干活,形象随后。同样的模式,被许多决定征服“懒惰”意大利的中国企业所采用。
中国买家购买意大利公司的频率几乎可以以周计算
用中国人的杏仁眼来看意大利半岛,这里似乎有无穷无尽的机会,只是我们自己已经没有力气和激情去利用它们了。
在最近的新闻里,中国人瞄准了意大利的太阳能产业。位居世界第三的光伏发电系统生产商中盛光电集团,总部在中国泰州,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德国设有分公司。中盛光电于2008年4月跟意大利一家大型集团签订了巨大的供货合同,计划于当年年底在意大利建设一个大型太阳能发电系统。
几天前的新闻里还说,长沙的重工业企业中联重科,想要收购CIFA——一家位于米兰附近小城塞纳哥的欧洲领军的混凝土搅拌机械企业。几个星期前,另一个远东买主感兴趣的对象是位于都灵的历史悠久的汽车品牌CarrozzeriaBertone(博通汽车)。
此外,这几个月里,还有三家买主在竞买阿斯科利造纸厂(Ascoli),三家都属于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传闻说,“这个主权财富基金,拿美国银行当早餐吃”。
如今,中国买家购买意大利公司的频率几乎可以以周计算,已经不再是我们生活中的插曲,而是趋势了。
“2004年,在向我们投资的国家中,中国排第33位;2006年,中国已经排到第10位了。2007年排位年又提前了一些。”意中基金会市场及研究中心主任罗森达尔告诉我们。
让产品自己说话
海尔的意大利总经理阿布里茨奥按照亚洲人的习惯双手递给我们名片,并告诉我们:“在这里,中国人只有我的助理和15名短期实习生。”
海尔在这里的战略是:投入资金,保留当地人员。
“他们在(20世纪)90年代末搞明白了,要征服世界,应该经过欧洲。”阿布里茨奥说,为了试探行情,海尔首先派出了一位很像旅行推销员的生产经理,来到古老的欧洲大陆。他说着乱七八糟的英语,拿着一本用旧了的样本手册,全是中文,想说服大型经销商的主管,销售那些谁也没听说过名字的冰箱。
“2001年,他们决定动真格,决定组建一个生产基地。他们选定的收购对象是Meneghetti——一家处于困境的冰箱生产企业。为什么选择意大利?因为这里是家电产业的发源地。准确地说,意大利曾经是家电生产的强国,尽管很多品牌已经被美国人和瑞典人买走或不复存在,但这个环境里仍然保留着家电生产的能力。”
阿布里茨奥说:“从那时起,我们开始颠覆众人的传言,即中国货价格便宜,质量低劣。没有好的品牌,我们就决定开发一个,让产品自己说话。结果这款开发出的冰箱赢得了欧洲重要的设计奖项——红点设计大奖。”而且这是一款真正的全球产品:“在中国构思,在德国设计,完完全全意大利制造。”
合作共处的质量不断上升
甚至意大利的码头也不缺少中国人。在那不勒斯,集装箱主要是中国远洋公司的。中远是世界上排前几名的船主,1995年和德里亚斯特的科苏里驰兄弟公司以相等的股份组建了一个公司,资金各投一半,但人员上并不对等,90名员工中只有4名中国人。
负责搬运集装箱的是合资公司科纳泰科,中远和瑞士地中海航运公司在其中各占50%的股份,提供700个工作岗位。该公司最近几年又投资6300万欧元,强化那不勒斯码头的吊车和基础设施。2006年,中远又决定建设莱万特码头(位于意大利北部的西南端,濒临利古里亚海),总金额4亿欧元,其中科纳泰科出资2.18亿欧元,其余的由金融市场募集,首席执行官雷格拉-德费鸥说:“这个项目能够直接提供500个、间接产生3500个工作岗位。”
不过这个项目谈了快10年,一个接一个出现紧急情况,不断向后推迟,中国人也许正在重新规划意大利港口的地理策略。
但在工作上,合作共处的质量,随着中国GDP的上升也在不断上升。
中远热那亚公司的高管穆兹奥里回忆说,“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的中国同事单独有一个办公室,他们关在里面抽烟,还有一个痰盂。中午12点准时吃午饭,然后要午睡一会儿,哪怕是坐着睡,晚上6点钟准时吃晚饭。”
那时,他们跟当地人几乎没有什么交往。后来,他们的祖国越是发展,来到国外的人就越是自信。
“现在,他们愿意待在我们的开放空间里,跟下级促膝谈心,很少有抽烟的,对体育和新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还想打造和谐的办公室文化:“运用家庭公司的策略,关心个人生活,参与欢乐的聚会。”
不管这是自然的还是刻意安排的,重要的是很有效果。
在这里,唯一的“文化冲突”是当中国人邀请意大利同事去中餐馆吃饭。他们会点一些菜单以外的菜——比如某个地区的特色菜,但对于我们的口味来说,实在太难吃。
“不过现在,我们之间有了信任感,他们能够原谅我们有时谢绝他们的好意”,穆兹奥里说。
当中国同事的妻子在夏天或者假期到来的时候,还会邀请意大利人到家里做客。“他们在家里做的菜不像餐馆里那么复杂,倒是更接近我们的饮食。”而且他们似乎很乐意去听关于意大利的右派和左派、维尔特罗尼和贝卢斯科尼的辩论,“还有热那亚球队和桑普多利亚球队的比赛。”
“我们是地球人!”
意中基金会的萨沃纳说,“要把中国人刚刚登陆意大利的第一个阶段和第二个阶段区分开来:在第一个阶段,他们把重心放在数量上;第二个阶段,更关键是质量。”
在创新力方面,萨沃纳特别提到了华为和联想。
华为创建于深圳,生产调制解调器和通信设备,有7万名员工(与微软相当),把相当于10%营业额的资金投入研发,专利申请数量位居世界第四。
“在意大利,”华为的发言人说,“最近两年,我们的增长率是200%,70%的员工来自当地。”
联想在2005年收购了IBM个人电脑。关于国际性,其发言人赞贝利这样说:
“我们是地球人!”其资本金(47%)来自于香港,董事局主席杨元庆和其他高管们说的语言是中文,但“我们把总部搬到了纽约,决策者是意裔美国人比尔·阿梅里奥。我们从中国走出来了。”
他们保留了所有的实用主义:谁有能力就用谁,不管在世界的哪个地方,中国、印度、美国、意大利……地理位置只是选项。
(原文有删节,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文|拉菲尔-欧利阿尼、李卡多-斯达亚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