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摊大饼”进行时

  至少在2011年9月之前,号称昆明发展史上投入资金最多的“滇池草海保护治理和开发建设项目”(下称草海项目),在被拆迁矛盾拖入重重僵局后,就像一块伤疤,一直摆在昆明最显眼的位置。但是现在,随着云南“用地上山”政策逐渐明晰,这块伤疤开始有了愈合迹象。

  今年7月,《瞭望东方周刊》刊发《滇池草海改造项目融资运营链》调查文章,报道了这一片区在当时的种种困境。时隔半年,本刊记者于12月4日起,对该片区进行回访时,沿途看见拆迁区墙上,来自当地居民各种支持用地新政的标语,已经覆盖掉他们之前反对拆迁的内容。

  其中不乏“城镇朝着山坡建,良田留给子孙耕”这样具有一定政策水平的提法。在此之前,这句口号已经作为文章标题,登上了云南、昆明地方党报头版头条,用以标示地方用地政策新风向。

  草海项目与扩城计划

  草海是滇池北角一片水域的名字。面积达330平方公里的滇池,自南向北抵近昆明主城时,水面陡然收窄,形成一段插进主城南片陆地的水域,是为草海。

  草海项目用地,几乎囊括了草海东、北、西三面水岸。两年前,2009年12月28日,当这个项目刚刚启动时,它就已经迈出了昆明庞大扩城计划的关键一步。

  草海项目所在的昆明西山区政府日前向本刊记者介绍,项目原计划总面积达到11.15平方公里,涉及当地5个街道办事处的11个社区居委会约50个居民小组和100多家国有单位。

  公开表述中,草海项目是“昆明发展史上投入资金最多,征地拆迁改造面积最大”的建设项目。云南当地媒体曾就该项目的规模打过一个比方,称仅涉及的动迁人口一项,就相当于改造一个中等县城。

  昆明给这个巨无霸项目的定位,是“打造成集公众休闲、观光、创意研发、住宅功能为一体的半城山水半城街的园林城市意境的公共社区,成为昆明市的‘城市客厅’”。这无异于在昆明主城南端,造出一个现代新城。

  《瞭望东方周刊》在此前《滇池草海改造项目融资运营链》报道中调查证实,草海项目的开发实已纳入昆明地铁工程融资计划。即昆明市采取“土地+银行”模式,由政府赋予地铁建设主体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草海项目土地一级开发权,“进行统一开发后,(卖地)所得增值收益用作建设资金。”

  地铁工程亦是昆明“史上投资最大的单体工程”,从工程规划看,预计到2012年底1、2号线首期工程全线投入运营时,其所形成的轨道路网,旨在将昆明主城和呈贡新区连接起来。

  呈贡新区位于主城东南,距主城直线距离逾20公里。这一区域本属呈贡县辖区,2007年底,新区内大学城陆续竣工投入运营,2011年初,昆明市委、政府从主城搬到这里,新区一跃成为昆明新的行政中心和教育中心。

  新区曾规划控制面积16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逾100平方公里。官方预计,到2020年,这座新城将会有近百万人居住。按照目前昆明主城居住人口300万计算,未来的呈贡新区等于再造出1/3个昆明城。

  从地理解构上述新城计划,还可以看见,在滇池东岸由北往南的条形坝区地带,草海项目位居北端,呈贡新区占据中段。而从草海到呈贡之间10余公里环湖线上,一片面积达4万余亩的黄金地块,早在3年前就交到开发商手里,首期完成一级开发的千余亩土地在今年7月推上市时,云南地方媒体惊呼,“昆明城市发展进入以滇池为中心的‘滇池时代’。”

  大饼不能继续摊下去

  昆明市委、市政府曾在2009年草海项目启动前,对项目进度做了刚性要求:“(征地拆迁工作)2010年3月前完成80%的拆迁协议签订、6月前全部完成拆迁协议的签订和80%各类建(构)筑物的拆除。”

  由于拆迁矛盾未能有效化解,既定的拆迁计划被一再延期。截至2011年12月12日,昆明西山区政府向本刊记者提供的进度数据是,“共签订拆迁协议8787份,签订率85.37%”。这实际意味着,草海项目拆迁进度比原计划至少推迟1年后,仍不能完工。

  环湖东路项目一直被视为环滇开发的排头兵,其开发进展亦是昆明扩城计划的一大看点。

  本来,该项目土地开发颇为顺遂,但首期开发出来的价值近百亿土地,2011年7月上市交易时,遭遇严重流拍和底价成交。(《瞭望东方周刊》对此展开调查后,于8月刊发《昆明百亿题材地块流拍始末》。)

  11月前后,该地块部分土地再次被推上市,成交依然惨淡。正是这个成交行情,使外界一时难以判断,这位环滇开发的排头兵何时才能在城市建设的战场上披挂上阵。

  呈贡新区也面临尴尬。本刊记者在近半年中对新区不定期探访,除了上下班高峰期,宽阔的市政道路上,车辆、行人三三两两,人气不温不火。

  不过,转机已经出现。正当昆明的扩城计划走得步履维艰时,一项数十年未见之地方用地政策大变局,开始在云南全省范围内推开,昆明由此赶上了崭新的发展机遇。

  11月29日,云南省委新一届班子选出,云南省一级换届已渐次到位。几乎与此次换届步伐踩在同一个鼓点上,云南地方党报于近期密集在头版头条等显著位置,向公众晓示其蕴酿已久的“用地上山”政策。

  过去的一年,云南GDP刚刚翻过6000多亿元人民币,人均GDP则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中,排到了倒数10名以内。作为发展中的西部边陲省份,云南在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期,将不得不继续城市化、工业化的未竟之路。

  但区别于当前城市、工业园区“摊大饼”的普遍发展逻辑,云南要在全省范围内施行“城镇上山、工业上山”,并最终达成其所主张的“城镇朝着山坡建,良田留给子孙耕”的政策意义。

  “人家怎么干,我就怎么干,人家摊大饼,我也摊大饼。可是,人家望出去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云南一眼望出去全是山。”

  12月6日,云南省经济研究院院长段钢向《瞭望东方周刊》解读了“用地上山”政策内因,“云南全省94%是山地,平地只有6%,如果摊大饼这样干下去,别说是发展,连基本的耕地保护任务都完不成。”

  段钢还描画出了“用地上山”政策的未来图景:“工业园区也好,城镇也好,刚好就在半山上,前面(坝区)是田园,背后是山林,非常适合人居。”

  关键是土地集约利用

  给昆明城市化发展开拓出崭新政策局面的“用地上山”方略,融浸着云南省新任省委书记秦光荣多年的心血。

  据段钢回忆,8年前,秦光荣还是云南省副省长的时候,就在一次会议上提出过,云南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土地集约利用。

  今年8月,秦光荣出任云南省委书记后,便在全省展开密集调研。11月中旬,《光明日报》发表署名为“调查人:秦光荣”的6000余字文章《走出一条符合云南实际的城镇化之路》。

  在这篇文章中,秦光荣就云南的现实,谈到了“用地上山”政策在新一轮城镇化发展中的迫切性。

  “近年来,有许多老同志向我反映,坝区耕地占用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村民对土地被占用意见比较大,他们认为来自土地的收入正在减少,生活将会没有保障。我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地方,在规划城镇发展时,过量规划、过度超前、求大求快、盲目扩展;在推进城镇建设时,过多占用坝区耕地、‘摊大饼’式发展,这将使坝区优质耕地资源急剧减少,最终也会影响城镇化健康发展。”

  在此前城市化推进中付出艰辛和努力的昆明,自然对这项新政的迫切性感同身受。《瞭望东方周刊》近日在昆明市国土、规划、城建等部门走访时看见,眼下“用地上山”政策基本定调,各职能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抢抓实施方案。

  据了解,新政之后,昆明市国土部门被要求先代市政府拿出一套用地方案来。12月5日,昆明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向本刊记者透露:“(对于新的用地思路)实质性的规划完善工作基本都已经做完了,现在是报市级、省级在审。”

  昆明目前尚不愿透露详细工作实施方案,但据本刊记者了解,一个高规格的新闻发布会已在紧张筹备当中,届时将向社会公开新的发展计划。按理,这一计划将能展望昆明“城镇上山、工业上山”后的未来城市图景。

  12月3日,原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在升任云南省委副书记后,当天在昆明领导干部大会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他与昆明干部一道回顾了过去四年的发展多艰,“四年来,我和昆明的同事们一起大干、拼搏、攻坚、冲刺,经历了多重挑战和考验,也曾遭遇坎坷、曲折、困惑和茫然,但我们从不动摇、从不折腾、从不懈怠。”

  仇和率性而言:“在这里特别想说的是,我在昆明任职四年与大家共同形成的一些思路、决策和措施,是根据当时的客观条件、现实情况和认识水平作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有的可以继续坚持,有的应该深化和完善,有的则需要调整、修正和改变。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形势变化的必然,也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因此,坚持、深化和完善我会很高兴,调整、修正和改变我同样很高兴。”

  仇和此番告别讲话,被昆明许多干部视为是老领导给新昆明的加油和鼓劲。一位受访干部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历任领导都这样操心春城,我们会更有干劲。”

  《望东方周刊》记者康正|昆明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