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天柱计划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肿瘤,云计算,人工智能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1-10 15:08
要说这位刘教授,那可是一位传奇人物---不但是普林斯顿大学的肿瘤学博士,还是人工智能和电子工程学的双料硕士。
小赵自己不但专精于肿瘤学,还是一位“技术宅男”,最高成就是参与设计数码信号控制的微型全地形车,参与贵州溶洞狭长隧道的探险。所以,对于AI和电子工程方面,他也不陌生。
刘教授对于小赵的履历十分满意,小赵入门没多久,就带他参与了“擎天柱计划”。
“擎天柱”听起来十分庞大,其实却是微观放疗机器人。它们个头极小,比一个细菌大不了多少。构成机器人零件、电路、外壳的,是纳米级的材料,不但能抵御体液的压力,还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机器人本身带有一定的人工智能,能规避白血球等吞噬细胞的“误杀”。
受自然界中蜜蜂的社会构成的启发,刘教授把“云计算”概念引入人工智能,让机器人拥有蜜蜂、蚂蚁的生物群落智慧。微型机器人好像工蜂、兵蜂,刘教授好像蜂王,这些可爱的小机器人单个力量有限,但是聚合在一起相互感应,能把视觉信号有效传输给终端,还能对刘教授操纵的信号做出反应。
传统的伽马刀射线治疗脑部肿瘤,会对患者的大脑造成或多或少的损伤。如果做开颅手术,患者风险太大。曾经有手术患者脑髓的部分白质、灰质被连带切除,变成呆若木鸡的“冰冻人”。
人之所以被称为万物之灵,是因为大脑拥有与众不同的智慧,一旦人的大脑受损,就成了帕尔卡名言中“不会思考的芦苇”,对于个人来说不啻于天塌地陷。所以这些给力的医疗机器人被刘教授称为“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擎天柱”。而这些可恶的脑瘤,则被小赵戏谑为“威震天”。
这次刘教授面对的病人就非常棘手---一位年过六十的老太太,由于肿瘤压迫脑神经以及血管已经半身不遂,一只眼睛也看不见了,喉咙还能勉强吞咽。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如何把微型机器人送入体内?
刘教授采取的是“胶囊输送法”,微型机器人寄身于胶囊包裹的液体之中,由患者口服。胶囊的最外层是催眠药,患者进入催眠状态。而后胶囊的外壳彻底消融,释放机器人,随着融入血液,机器人就像铁砂被磁铁吸引,开始通过大动脉向脑部汇聚。
脑瘤起初很顽固,仗着自己身处脑部大血管的咽喉要地,肆无忌惮生长。刘教授先是操纵微型机器人从肿瘤与脑部的连接微弱处打开一个缺口,而后层层推进,消除肿瘤的连接点。小赵看着“威震天”在“擎天柱”的打击下,逐渐剥离,最终离开了颅内壁,机器人立刻补位,修复肿瘤之后的创口。
刘教授还是不敢大意,操纵机器人将肿瘤分割成几块,使其可以通过狭窄的颅腔通道排出。最终,机器人不但取出了肿瘤残块,还带回了手术全程的信息。刘博士和小赵得以站在机器人的角度,窥探人脑内的微观世界。
这一次“擎天柱”与“威震天”的较量非常成功,三天之后,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而且失明的左眼开始逐渐恢复视力。
而小赵也在刘博士的指导下亲自操作“擎天柱”,开始了下一场与“威震天”较量的战役……
文|徐晓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