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墨菲定律绑架的公司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墨菲定律,李宁,蒙牛,三一集团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2-27 16:45
上一期的杂志中,我们在《公司的惯性》一文中讨论过蒙牛现象——“一家企业为什么会眼睁睁地陷入‘墨菲定律’所说的一旦出错便一错再错,错到极致?”2011年的李宁公司,成了墨菲定律的另一个例证。
从2010年第四季度开始,李宁公司便一而再再而三地未能实现预期业绩目标,其高管也接二连三地离开公司。半年之前的品牌重塑运动被视为导火索,确实也是如此。由公司CEO张志勇主导的品牌重塑运动,从酝酿到执行,始终夹杂着无序和疑虑,不难感受从董事长李宁到基层管理者心头萦绕的那份“会出错”的担忧,于是,会出错的,总是会出错。后续的故事就像多米诺骨牌,过往高速增长之下被忽视的组织和管理的历史问题,一一爆发,至今尚未触底反弹。
逃不开墨菲定律的还有中国唱片公司们。“去年音乐产业版权产生的价值高达300亿,你知道我们(唱片公司)分多少吗?”辞去太合麦田公司董事长一职,烤鸭店老板宋柯在自己的朗悦府吐着烟圈,问我们;随即,他摊开一只手掌,撇着嘴说:“五亿”。如今烤鸭、卖鸭带来的“愉快”,宋柯自言已是久未体验了。卖唱片,让他很纠结。
事实上,在五六年前,这位中国最知名的音乐公司老板,一度雄心勃勃,试图在中国成就一家数字时代的环球或华纳,以证明其他唱片公司关于产业价值会跌跌不休的担忧和对新渠道的过度迎合是多余的。他的设想是中国大一点的唱片公司合纵相聚,在数字时代共同掌握音乐内容定价权;他的梦想折戟在他的设想上——唱片公司对“会变得更坏”的担忧,驱使它们争先恐后与百度等提供免费数字音乐服务以换取流量的网络,签订卖身契。宋柯的合纵败给了百度等的连横。
最后一家要谈的公司是本期杂志封面报道关注的三一集团。2005年,这家工程机械制造商只是营业额约50亿元的中型公司,5年过后,它的营业额增加9倍,收入超过500亿元,净资产回报率超过50%。期间,它每年总能完成外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梁稳根和他一手建立的三一集团,终于,成了不可思议的商业传说。
透明化时代没有神话。2011年上半年,三一重工的应收账款和客户按揭贷款余额,飙升至了创纪录的340亿元。而来自其客户和销售员的说法,则直指这家公司激进的销售策略。由于工程机械产品价格动辄百万,融资租赁和按揭销售是机械行业常用的销售手法。融资租赁中,为了加快资金周转,卖方往往会将应收租金抵押或出售给银行;另一种常用销售模式是与银行合作为购买者提供按揭贷款,和按揭买房无异。只不过,不论是融资租赁还是按揭贷款,一旦买方出现支付问题,销售主体要向银行承担回购贷款的义务。由于银行几乎不承担坏账风险,客户信用实际审核者就是机械工程制造商。放松信用审核,甚至零首付按揭等举措,皆为利益相关者所描述的三一激进销售法。
三一的激进,在我们分析三一集团的财务数据后,得到印证(详见封面报道)。更值得关注的风险是,数据背后透出的大量关联交易,而频繁的关联交易容易掩蔽业绩增长的真实性。是盲目激进,还是别人恐惧时贪婪?三一集团是否会成为被墨菲定律绑架的下一家公司?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