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人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IBM,父亲,人才,儿子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2-27 17:08
几乎每个父亲在儿子尚未出生时就开始了对于儿子的设计。如果把每个父亲的“设计”拿到一起比较,我们也许会发现都大同小异——健康,聪明,英俊,长大后出人头地。如果有什么差异的话,那就是每个父亲所特别强调的优点,往往与自身的缺点相对应。很多父亲常常有意无意地让他们的下一代来弥补自身的缺憾,在子女的身上表达着他们的自恋或掩饰着他们的自卑,像古人用想象力“打造”龙一样,他们七拼八凑地在孩子身上设计着自我形象的修订版。一个孩子在完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被粗暴地“打造”。父亲们忘了一点,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需要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被引导、被养育的生命。
管理学者大卫.库珀里德和黛安娜.惠特尼的研究发现,上司与下属、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顺畅、行为的协同与强势者对弱势者抱有一种欣赏式探询(Appreciative Inquiry)有关。当你以一种预制的标准和框架看一个人时,你能看到的常常是一个又一个缺点与不足,你由此而产生的不满情绪和态度(哪怕你尽力克制)很快就会被对方感受到,挑剔和质疑所引发的只能是对方或显或隐的反抗。这种破坏性的气场会使双方都忘记最初的意图——如何沟通协同,而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又一个回合的较量上。在双方都努力寻找证据证明“你错我对”的跷跷板游戏中,双方都成为疲惫不堪的输家而且都决不认输。
望子成龙在实际操作中常常迅速蜕变为恨铁不成钢的挑剔和指责以及反挑剔和反指责。最优、最全的“龙”的幻象是无视个体差异的座标系,它永远不可能引发真诚的欣赏和细心的探询。
民间俗语中有“小孩跟话长”(即你怎么评价他,他最终就真的长成你说的那个样子)。这说的其实就是“自我实现的预言”。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就证明了这一点。罗森塔尔以哈佛大学教授的身份在一所小学的花名册上随手抄下一个名单(其中不乏差生),并煞有介事地告诉老师说这些学生是“有发展前途者”。8个月后,当他重返这所小学时,奇迹发生了,名单上的学生都无一例外取得了明显进步,俨然成为“最有发展前途者”。变化的秘密就在于老师因为这个名单的“权威性”而不知不觉地改变了对这些学生的预期,习惯以欣赏式探询的态度对待他们——即使是在他们犯错时。
IBM创始人老沃森曾经是世界上最痛苦的父亲,因为他发现他的儿子小沃森桀骜不驯,而且酗酒、赌博。但当他年岁已高不得不将权力交给儿子时,他发现除了鼓励他别无他法。他很快发现,儿子远非他以前所认为的那样一无是处。
小沃森是真正让IBM成为一家世界级公司的人,而且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正是他年轻时好赌的天性成就了IBM。当他发现计算机而不是磅秤、打卡机将成为未来商用机器的主流时,他投入50亿美元(相当于公司4年营业额)研制S360大型机,如果失败,IBM必破产无疑。这个赌徒最后赢了。小沃森没有成为老沃森所设想中的完美儿子,但超出他父亲预期成就、光大了父辈的荣耀。
一个好的父亲不应该苦心孤诣地让儿子成为另一个完美版的自己,而应该让儿子以自己的方式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有自己独特天性、禀性和习惯的真实的人,而不是一条幻想中的“龙”。
吴伯凡
这是一个早就发生在无数对父子间的故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