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伤”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石油,发改委,油价
  • 发布时间:2012-05-21 10:09

  对发改委宣布的,于3月20日上调柴汽油价格,国内媒体的讨伐声就一直没有中断过,其中最“给力”的莫过于“脏话”事件了。

  不过根据本刊对境外媒体的观察,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问题上,发改委并不“孤独”。

  其中既有以路透社为代表的,以“美国人对奥巴马的高油价愤怒了”为题,将油价与奥巴马能否连任联系在一起的报道,也有印尼因取消私家车油价补贴而引发骚乱的报道。

  当然,按照任何事情都要与中国联系一下的“一贯逻辑”,西方媒体此次也很“自然”地将高油价与中国联系在了一起。

  彭博社的《商业周刊》中,就有人以博客形式发表文章暗示中国与高油价之间的关系。文章称:

  一个巨大的变化在石油市场发生了:美国大公司现在排在中国暴发户之后--一个只有13岁的中石油,代替美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上市石油公司。

  文中提到,中石油的崛起显示了在石油越来越难找和越来越不容易攫取的情况下,中西方大型石油公司在如何提供供应上的本质不同--西方石油公司因要照顾股东权益而保守,而中国政府拥有86%股权的中石油则甘愿冒很大的风险买入油田和原油。

  文中列举了中石油在伊拉克、澳大利亚、非洲、卡塔尔和加拿大等处大肆购买油田,“从2010年开始,它已经花了7亿美金,比美孚的花费多一倍”等诸多“事实”。并分析其原因是,“中石油等国有石油公司是为了给中国提供石油而成立的,就这么简单。虽然它是个上市公司,但是他们对股东的利益不感兴趣。”

  如果不深入思考,相信通过这样的描述,能比较容易地在其读者群里建立这样一个印象:是中国不计成本地攫取石油资源,导致了原油价格的飙升。

  此文作者还引用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能源专家Michael Levi的话,“直白地说,生产商越愿意冒险,市场上的石油越多,价格就会越便宜”--暗示中国借此来拉低国内成品油价格,而将高油价留在了西方。

  如此观点,相信对习惯了“不说脏话不讨论油价”舆论环境的中国消费者而言,不啻于晴天霹雳--难道高油价真是因为中国造成的,而且中国在其中“大占便宜”的做法将西方拖入了泥潭?

  本刊的本期特别策划也正是着眼于此,并希望我们的一些讨论,能为您揭示石油价格的“本来面目”。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