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的原油“三围”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原油,油价,中石化,中石油
  • 发布时间:2012-05-21 10:23

  油价,涨多跌少,始终没能淡出人们的视线。

  油价涨,不但引来消费者的诸多怨言,而且也让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大型油企再次卷入口水战。消费者每每抱怨油价的时候,中石化、中石油一定中枪。

  为了澄清自身并非高油价的“元凶”,我们看到,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油企的新闻发言人也屡次出来讲话,不但想要证明自己并不是高油价的“元凶”,而且表示,他们也是高油价(国际)的受害者--高油价,已经导致他们旗下的炼油业务近两年一直亏损。

  那么,中国的油价如此走势,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油企真的是被冤枉了吗?

  一围:受伤的话语权

  被动接受游戏规则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进口原油总量为25378万吨,同比增长6%,累计进口原油总值1966.64亿美元,同比增长45.3%,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二大原油进口国。一直以来,人们都有一个固定思维,大型买主,议价能力会较强。

  可是,中国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4月2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上说:“去年一些国家的政治动乱,加上市场投机,使中国买油多付600亿美元。”这个多付的600亿美元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中国企业为什么高价买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油企高价进口原油究竟为何?”

  “实际上,中国油企从国外进口原油并没有比其他国家多出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告诉记者,“中国从委内瑞拉进口原油的价格和美国从委内瑞拉进口原油的价格基本一致。所以说,中国高价买油是不对的。”

  国际上,油价定价已经形成其固有的游戏规则。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全球油价统计中,一共列出了全球近40个产油区的原油价格,其中包括美国WTI原油价格、欧洲Brent原油价格、迪拜的Oman原油价格、亚洲Tapis价格和非洲Bonny原油价格等。

  国际上约定俗成的“国际油价”指的都是WTI原油价格,即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同时WTI原油期货又是在美国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上市的最活跃的原油交易品种,所以WTI价格因为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及很高的价格透明度,成为约定俗成的“国际价格”。

  而中国进口原油,必须遵守这种国际油价,不能违背国际油价涨跌的游戏规则,所以中国进口原油的价格都是依照国际油价的。在这个前提下,说中国高价买油实际上是不对的,只能说,“中国缺乏话语权。”董秀成说。而国际油价的高低因为和中国的利益没有联动,所以,高价买油并不是故意为之。

  既然美国的WTI原油价格是被公认的国家价格,是否意味着美国掌握着原油价格的话语权。

  油价谁说了算

  国际资源学者童媛春在自己的《石油真相》一书中曾提出“超级经济体系”这样一个概念。

  “人们通常将美国称作超级大国,但‘超级大国’的地位建立在‘超级经济体系’的基础之上。这个超级经济体系对于油价定价的支撑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国际金融信用体制,二是支付结算体制,三是计价计量体制,四是质量管理体制,五是国际法律保护下的文化导向机制。”

  童媛春认为,美国在这五个方面全都处于领导地位,很大程度上导致国际石油市场受美国利益驱使,并为美国利益服务。事实上,二战后美元在世界上确立起来的主导地位,特别是1973年美国和中东产油国就排他性地使用美元结算石油交易达成协议,通过自己的货币政策影响价格,奠定了美国在石油定价权上独一无二的话语权。

  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宣布实施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油价突破85美元、挺进90美元。另外,像高盛、摩根士丹利等也经常会发布油价预期,同样影响到油价。而且在当前的国际原油交易中,美元垄断了结算货币的地位,美元贬值就会刺激油价上涨。

  不过尽管如此,国际油价也并不是美国说了算。近年来在英国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交易的Brent原油价格虽然多数时间跟随美国WTI原油走势,少数时间却会出现背离或影响WTI油价的倒挂现象,成为WTI价格强有力的挑战者。

  Brent原油期货及现货市场所构成的布伦特原油定价体系,最多时涵盖了世界原油交易量的80%,即使在纽约原油价格日益重要的今天,全球仍有约65%的原油交易量,是以北海Brent原油为基准油作价。

  因此,业内认为,美国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原油市场的话语权还是以需求为主,也就是市场说了算,美国可以影响油价,但是它不能控制油价。

  对此,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如是说:“原油市场和铁矿石市场不一样,铁矿石市场是巴西、澳大利亚等少数地方独大的市场,所以这些巨头联合起来,就可以左右铁矿石的价格。原油是多方市场,有很多的供应商和经销商,而原油买卖是合同形式,企业对企业,所以很难说谁具有决定性话语权。”

  不过,我们还是看到,国际原油定价是期货市场决定现货。目前国际市场原油贸易大多以各主要地区的基准油价为定价参考,以基准油价在交货或提单日前后某一段时间的现货交易或期货价格加上升贴水作为原油贸易的最终结算价格。这样一个机制凸显出期货市场的重要性。

  而纽约商品交易所就在美国,每天都有大量资金在期货市场出没,所以美国在原油价格上话语权优势依旧明显。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对外原油依存度已经高达56.3%。因此,期货市场建立,争夺话语权,成为中国应对油价高企的当务之急。

  期货市场的天花板

  早在2004年,中国已经将建立原油期货市场提上日程,后来因为各种因素制约,原油期货一直没有推出。

  今年3月底,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12年湖北省资本市场建设工作会议上表示,“我国现在每年新增原油消费绝大部分依靠进口,进口量之大占到全球新增产量的70%到80%。目前亚太地区也有一些国家或地区推出了原油期货,但都是区域性市场。我国今年内将推出继美国、英国后的第三个全球性原油期货市场,以争夺原油定价权。”

  建立期货市场,业内呼声很高。

  “期货市场令国外交易商入市,活跃原油期货交易盘,将为我国的原油供应提供保障,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如果石油企业都参与到原油期货市场中来,那么中国原油期货价格将会成为一个影响亚洲能源市场的风向标。”君睿创智总经理王秋群告诉记者。

  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也表示:“这两年WTI价格越来越受美国影响,布伦特价格越来越受欧洲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也希望能够积极参与到国际原油价格形成机制里,我们现在对原油价格话语权基本没有,现在发展原油期货,希望可以慢慢使原油价格能够合理反映中国市场供和需的信息。”

  近期披露出来的信息显示,设计上市的原油期货将以美元计价、人民币结算。业内人士解读,这显示中国有意引进国外石油供应商直接参与原油期货交易,从而突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服对原油生产、进口的垄断。

  但是,原油期货市场真的能给中国带来想要的话语权,改变中国现在的油价面貌吗?

  张汉林和董秀成对此并不看好。张汉林认为,期货市场的建立虽然可以让中国的供需情况出现在国际期货市场上,但是左右不了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

  “黄金、铜、铝这些期货,哪一个影响到国际上的价格了。”董秀成则更直接地指出,“期货交易所,价格每天都能出来,和老外谈的时候我们可以以上海的价格谈,但是对方能不能接受,你不能保证。”

  所以说,期货市场的建立,想要在国际上争夺话语权,最终还是取决于谈判的结果。而且,8年前,中国推出的燃料油期货市场,因为交易疲软,让业内对原油期货的交易活跃程度并不看好。

  在现有体制下,我国原油进口权没有完全放开,除了中石油、中石化,别的油企手里没有原油,而中石油、中石化除了拥有进口原油,还有自采原油,手里并不缺油,而炼油厂的亏损又可以通过政策补贴,所以期货市场,中石油和中石化参与的积极性业内并不看好,这将会导致原油期货市场很难活跃,不活跃的市场在国际上是很难获得话语权的。

  当初,美国为摆脱中东油价控制而力推原油期货,WTI从推出到成为国际油价标杆之一至少用了十年时间。所以,王震认为,中国的原油期货市场也是一个慢慢成长的过程,短期内争夺话语权是不可能的。

  二围:受伤的市场

  硬伤

  虽然中国已经准备推出期货市场和国际市场有所互动,但是,实际上,中国现行的原油定价机制,“22个工作日+4%”的量化数据,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涨快跌慢”、“涨多跌少”的现象。业内认为,如果该体制不进行完善,中国平抑油价和争夺话语权依然是举步维艰。

  所以,2008年7月,WTI与布伦特原油分别下跌了25.25%和12.8%,同期国内汽柴油价格却分别上涨了22.9%和8.39%,引起消费者不满。2009年2月份,西得州中质原油(WTI)与布伦特原油分别上涨了155.71%和167.45%,但是国内汽柴油价格仅上涨了67.92%和85.87%。今年3月调价,依照国际涨幅,国内汽柴油价格应该每吨上涨700元,最后只上调了600元/吨,引来炼油企业不满。

  在这种游戏规则下,每次油价上涨,就需要炼油企业自己消化成本。下调成品油价格时,通过拖延下调时间,减少调价幅度,以弥补炼油企业的“损失”。

  受这种机制影响,很多企业做出价格预期后,就能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囤积,从而造成油品资源供应紧张。在每次油价上调之前,民营企业加油站就会“囤油惜售”、出现车在路上加不上油的现象。而现在中国的加油站,民营加油站占到50%以上,这也是导致部分加油站出现“油荒”的原因之一。

  董秀成认为:“你调价越调不到位,市场就越扭曲,投机情况就会越来越严重。”

  油价:背负太多

  除了中国本身定价机制的问题,实际上,国际的供需对中国的油价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中国如今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对原油的需求量呈现大幅增长,而且又高度依赖进口。国际油价的任何风吹草动对中国来说,都会对经济发展带来影响。

  2012年一季度国际油价连续上行,3月中旬伦敦布伦特油价达到126.22美元/桶,创下11个月以来的新高。因此,导致中国2012年两次上调油价。

  对于国际油价的上行,业内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因为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大量需求导致供需关系变化造成价格上涨;一种认为是地缘政治因素引起的价格上涨。

  “大量需求,是不实的说法。”董秀成说,“欧洲、日本减少的原油需求,足以和中国、印度增加的需求相抵消,所以,世界原油的供需情况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对于国际油价走高,业内多数人认为是因为地缘因素。

  实际上,目前来看,供需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确实不如地缘因素敏感。进入4月以来,由于伊朗局势未出现进一步恶化的信号,所以我们看到国际油价也陷入了拉锯战。

  张汉林告诉记者,国际局势的动荡,让原油投机有机可乘。如今,连美国也觉得承受现在的高油价压力很大,在大选拉票时,奥巴马表示,要压制油价。

  如今的油价,如果排除战争爆发等特殊因素,整体来看,全球石油供应是充足的。中东地区,伊拉克目前每天的石油产量虽然只有300多万桶,但潜力巨大,后期最高产量可达到1200万桶/日。伊朗现在石油产量为370万桶/日,而其历史上的最高值曾达到700万桶/日。

  所以,在没有特殊情况的影响下,董秀成觉得油价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对于56.3%依赖原油进口的中国来说,调整现有定价机制,以适应国际油价变化,被认为是和建立期货市场一样重要的事。

  那么为什么油价会如此受关注?

  三围:受伤的经济

  印尼财长英德拉瓦蒂在2009年时曾发言,若油价维持在当前每桶70美元的水平,且燃料补贴方面不做任何调整的话,明年该国的预算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可能达到1.7%。也就是说,油价的高低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是有着直接的影响力的。

  曾有人做过测算,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时间,就会使中国的GDP增幅平均降低0.01个百分点。世界石油每桶变动1美元,将影响进口用汇46亿人民币,直接影响GDP波动0.043个百分点。

  张汉林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了重工业化阶段,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会导致原油的需求增大。而且中国是汽车保有量很大的国家,2011年,中国的汽车产量直逼2000万辆,油价的上涨将会直接影响汽车产业。如今,消费者已经开始抱怨,用不起车。”

  这并不是唯一的影响,根据国际经验,油价持续走高,必将使拉动石油及以石油为基础的产业价格上扬,形成一种新的涨价因素,因为油价上涨,在增加原油生产企业的利润的同时,会加大对制造业的压力,进一步挤压其利润空间,从而最终反映在消费品价格上。首先是燃油发电等成本上涨,其次是房地产中需要的玻璃、窗框,家用电器的主要器件、电线,最后甚至衣服、工艺品等等。

  所以,高油价会给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一直以来,中国政府都会干预油价,目的就是为了抑制油价上涨过快,抑制通货膨胀。也正因此,才导致了油价调控不能到位。最后就变成了消费者眼中的,和国际不接轨。

  如今,高企的油价不仅中国觉得备受压力,也成为了全球的通病。有专家做过假设,最极端的假设是油价继续高企的话,全球GDP可能会每年下降2%。

  因此,寻找替代能源,增加原油产量已经成为全球的呼声。

  采写/《小康·财智》记者 胡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