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好衣紫的风险

  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这几年正在进行着各种奇奇怪怪的投资,从普洱茶到冬虫夏草、和田白玉、古董字画以及烈酒。每一类投资品都不乏被炒作的理由,更不乏高位进入、亏了血本的投资人。在股市持续低迷、楼市被管控、银行存款利率跑不过通胀率的情况下,中国人在进行着各种投资冒险,不足为怪。

  作为国酒第一品牌的茅台更有理由被投资者寄予厚望,然而现实却是53度的飞天茅台零售价格从今年年初的2300一瓶,半年间骤然跌至1300左右,价格缩水近半。上海市酿酒专业协会秘书长吴建华认为,促使茅台酒价格回落的首要原因是经济形势;其次,政府严格控制“三公”消费。

  然而有茅台经销商认为,经济低迷反而成就了茅台酒这种另类投资品。“一些煤老板大量购买茅台的动机,类似于囤积黄金,为后代留一些财富。”2011年4月,一瓶1992年生产的“精装汉帝茅台酒”以890万元成交。

  同一经济形势下,茅台涨跌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说明经济形势只是某种助力,而真正导致茅台涨跌的还是它的市场需求。

  茅台酒是否真有短期投资价值?和红酒一样,作为一种生活消费品,茅台的保值和增值是有一定限度的,更无法成为金融产品。今年以来,高级葡萄酒价格指数同样在大幅下滑。而茅台由于与红酒的一系列差异,投资风险更大。

  红酒由于葡萄品种、产区、气候、酿造工艺等不同,品质和口味存在着种种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在法国波尔多一地,酒庄便多如牛毛。使得红酒存在着“可玩性”,而其国家法律的管控和品酒师的公信力,保证了优劣标准的相对明确。

  中国白酒是另一种精神消费品,可谓情感润滑剂,依附于酒桌文化,更准确地说依附于酒桌“无文化”。 红酒的艺术性、多样性,茅台至少目前仍难以匹及。事实上,由于缺乏足够的多样性,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等西方蒸馏酒的投资性一直不如红酒。旨在打造“世界第一蒸馏酒”品牌的茅台,很难例外。

  上游的过度集中,下游的过度分散,一种可能就像可乐类饮料,无法提供足够的渠道想象空间,另一种可能就是价格混乱。中国的优质白酒,同样存在上游集中于数家企业,下游分散于超市、饭店等地的情况,与法国投资级红酒上游分散,下游集中恰恰相反。

  行业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白酒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46.67亿元,同比增长40.25%;净利润较2004年增长3.08倍,9年间复合增长率达23.7%。这样的行业利好是否会因为三公消费被严格控制而受挫,不得而知,如果真如此,很多企业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危机。但茅台影响有限,毕竟它是国酒第一品牌且产量受限。

  那么长期囤积茅台,能否满足投资者为后代积富的期望,则取决于投资者是否有耐心等到它成为“古董”。当然这并非毫无风险,清代汉族官员中江浙籍人士占着压倒性的比重,尤其是京官。因此,一种将黄酒再次蒸馏而成南烧酒风靡一时,也时常脱销,连王公贵胄也跟着凑热闹。而今,这种南烧酒已从市场绝迹多年。《韩非子》云:“ 齐王好衣紫,齐人皆好也。”今人爱酱香,谁能保证若干年后,不会变口味呢。(文/汪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