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高清人”

  •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 关键字:中关村,创业,高清,科技
  • 发布时间:2012-08-17 17:15

  数万名中关村创业者生活忙碌、辛苦,仍大多怀揣着希望过上好日子的梦想。

  在中关村E世界楼上某个写字间里,顾客一边看着投影,一边等着他要的货。公司的小老板曹志刚陪着笑脸地说:“机器一会就送来,韩国古装戏太闷了,要不要换个片子?”得到顾客的响应后,高清投影荧幕上出现漫无边际的热带雨林,一阵冷枪过后,硝烟渐渐散去,湿漉漉的雨林中留下了几具尚在流血的日军尸体,而幸存者扭曲的面孔和落魄的表情同样纤毫毕现,让人恐怖的战争气氛迎面而来。

  近年来,曹志刚在公司里布置了这个家庭影院体验间。虽然他在中关村卖各种电子产品,但坚持将“高清”作为主业。他这家只有三名员工的公司有一个很长的名字——北京欢悦影音高清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清家庭影院设备的销售,并与同好分享一些高清影片资源。

  自太原的一所工科院校毕业后,曹志刚在一家日本企业的车间中做了一年的生产调度,短暂的职场生涯给他留下的印象是乏味,既无前途,也无钱途。用他的话说,做到部长这个级别,一年也就二十万而已,何况得熬到什么时候。于是他辞了职,在某个网络公司折腾了半年的网页设计和建站,2007年,他随朋友来到中关村。最初的一年给朋友跑腿,进货,卖货,组装电脑。摸到门道后,曹志刚便自立门户,租下一间门面,自己做了老板。

  非常“高清”DIY

  尽管高清液晶电视早已出现在国内的各大卖场,但在美日等国,清晰度6倍于DVD的蓝光光盘已经取代DVD盘成为家庭影院的主要播放媒介。而鉴于VCD、DVD在中国市场上产生的奇迹,作为后继者的“高清产业”曾被期许为下一个千亿级市场,但由于中国企业迟迟未掌握技术核心,这几乎成为时过境迁的话题。

  墙外的家常便饭,在墙内仿佛却是老饕们才舍得享用的珍馐佳肴。要想获得到前沿的高清享受,只能找曹志刚们。从2008年起,在“高清”需求的驱使下,曹志刚开始为一小部分挑剔音质画质的人为了深圳从事多媒体应用开发的海美迪公司某款高清硬盘播放机的中关村代理。

  VCD、DVD机核心芯片技术受制于人,当中国生产企业将市场做大并在血拼价格的时候,那些掌握核心技术的西方企业突然提价,使得利润本已稀薄的制造商要么倒闭、要么转型,要么沦为“为人作嫁”者。当中国仍在真正高清时代的门槛外徘徊时,尽管当下一些厂家能够从国外采购到元件,能够生产出高清山寨机,但因触及一些知识产权问题,无法通过苏宁、国美这样的渠道售货。故而,机器生产、影片内容提供都在灰色地带中生存。

  以硅谷为榜样的中关村,发展至今充其量只是形成了产业集聚而非产业集群,仍主要是一个信息产品的集散地,尽管中关村有232个科研机构,约50万科技人员,比硅谷还多20万人,更高于台湾新竹的8万人。在曹志刚看来,数万名中关村创业者生活忙碌辛苦仍大多怀揣着过上好日子的梦想,和他同时期进驻中关村的朋友,大概60%的人如今还在坚守。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灰色地带里迅速发现并满足需求,往往成为创业者的某种积习,大家习惯于“抓机会,找项目”,甜味还在舌尖打转的时候,先行者突然发现已身陷红海。无论是过去那些VCD、DVD制造商还是中关村一些上了规模的企业都很难摆脱这个思维魔咒。

  卖“高清”服务

  曹志刚戏言,他要是有2000万元,也能成为一个高清播放机制造商,反正是贴牌生产,只要组建一个20多人的团队,再请一个编程高手,给他年薪20万就够了。当然对他而言,更好地在中关村生存下去才是现实问题。他分析过他的顾客,40岁以上的人花钱很痛快,进来体验一番后,上万元一台的3D投影机说买就买,而30多岁的人则犹豫许多,有的人看了之后,回家网购了。

  销售设备的利润很薄,若不能提供影片内容,来购买的顾客会更少。目前,组装HTPC——一种用于播放高清电影的特殊电脑主机。在他看来,这和攒一台电脑也没啥区别,无非是组装上更好的声卡、显卡而已,但一个显卡就要千元以上。利润很不错,组装一台机器收入6000元左右,毛利率有20%。2008年的利好,让他产生了幻觉,也激发了一个青年把业务做大的冲动,他在年底扩大了店面,租了一百多平米的空间,要将“高清事业”进行到底。然而世事无常,2009年,南方的几家工厂相继推出了价格2000元左右的高清硬盘播放机,价格仅是曹卖的三分之一,让他的手工作品一下子失去了市场,至今还有好几台DIY的HTPC摞在一个角落里。

  生意跳水,房租涨了,让他感觉整个2009年都有寒意。有竞争力的生意挨了当头一棍,攒电脑的生意家家都在做,利润微薄,仅能糊口。此后,曹志刚心态务实了很多,爱国者的冯军、京东商城的刘强东这些发迹于中关村摊位上的神话对他而言仅仅就是个神话了。为了赚钱,他成 50G容量的蓝光光盘刻录的影片在国外已降至20美元左右一张,但这样的价格仍让中国观众望而却步。所以无论是中国南方的那些播放机生产商,还是像曹志刚这样的渠道商都只得选择省钱的方法——将“昂贵的”光碟变成“便宜的”2T容量的硬盘,曹志刚则替顾客往硬盘里塞内容。

  同时,曹志刚采取了销售机器结合内容服务的模式——成为他的会员,每年可以分八次来这里交流320部高清影片。这些每部50G的影片也是他从互联网上下载的——普通的高清电影也才平均2G左右。而中国的偏慢的网速决定了一般人没那么多闲工夫做这件事。

  “年会费2000元,没有在我这里买机器的也欢迎入会,”曹志刚说。现在播放机一年能卖出1000多台,会员有100多人。相当大部分设备的购买来自于外地的下级代理商和一些公司的内部发奖。

  在曹志刚眼里,高清这个行当有需求,但做不大。他曾纠结过,留在中关村是否比去一个大公司上班更合算,毕竟去打工还有节假日。“目前我的收入只算中等”。他认为自己能够适应职场生活,但又觉得自己不算八面玲珑,“有同学在企业做销售,一年收入二十多万,有朋友是清华的MBA,也差不多有这么个数,但我又觉得自己做不了他们的事”。

  每年上涨的房租和大量同质化竞争,使得中关村的创业并不浪漫,“有的夫妻店一个月净利润也就是4000元”。曹志刚说,“在中关村挣大钱的和赔钱的都是极少数人,挣大钱的人多是90年代进村的,现在一般已是某些电子产品的总代理;房租半年一交,做不下去的,最多押金不要了,也没多大损失。”曹志刚的生意在这里并非没有竞争,至少有五六家店在代理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播放机以及音响。

  至于未来,他想过扩大营业面积,但又觉得不妥,“我希望用服务带来口碑,吸引更多的会员,比如我们建了网站,以后还要针对观众的喜好,推荐影片”。如刘强东所言,IT服务有可能是中关村的出路。

  最近,曹志刚承接了两笔价值十几万的大单,先是给某个在售的别墅区做了一个家庭影院的样板间,这家房产公司的老板看了之后,让他给自己家里也布置了一个。

  “也许这是我们以后的方向,就是做家庭影院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一个特殊的装修公司,这类生意像索兰影音这类的‘大公司’已经在做了。”曹志刚说,“有的人喜欢打游戏,开了游戏公司,有的人喜欢自由,开了客栈,我不是高清电影的发烧友,我喜欢贾樟柯的电影,喜欢那种茫然感;我只是最终希望每年能赚到50万元。”

  文/ 汪洋 摄影/ 王旭华 郭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