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最后两个月,市场丝毫没有喜气。尽管一些人饱含着做多的热情,但市场似乎仍在维持着过去三年的熊市路径。在过去2个月,尽管政策维稳的情绪很浓,甚至连主管机构都在号召自营暂停卖出股票,但这样的人为托市的行情没有走出多高,“市场先生”选择了走自己的路,让多头无路可走。
事实上,今年的走势并没有让我们大跌眼镜,早在今年年初就提出,2012年是战略防御为主,沪指可能考验2000点,甚至到1600点位置;到了11月份,我们提出谨防秋后算账,要保护胜利果实。
当然,今年未有放弃一点做多的意愿,股票评论员和私募明星都喜欢在熊市做个讨人喜欢的角色,连连唱多,然而市场先生可不喜欢被人牵着鼻子走,市场先生的意愿不以多头们意志而转移,熊市的下降趋势不会因为政策的维稳而改变大方向。
显然,既然熊市的根本因素不会改变,那我们又为何不顺势而为,却要做个逆势的悲剧英雄呢?诚然,唱空会被人当作乌鸦嘴,被人骂。但理智的看清楚市场格局,为投资者提供准确而理性的投资建议才是大智慧。如果是为了讨好投资者而去说一些违心的话,那不说也罢。
有时候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如果我们一定要固守成规或者刻舟求剑的话,就很容易走入所谓抄底的误区。此一时彼一时,一些看上去科学的东西,往往存在较大的主观判断。比如市盈率和市净率,并不能简单的用历史比较的来判断,毕竟当年的盈利水平和现在的盈利变化不可同日而语。对公司的判断也是如此,资产质量、盈利质量和现金流的状况不一样,为何用简单的估值来对比呢?
如果不能转换思维,那就很难逃离历史的窠臼,容易陷入买了被套,套了再买的负反馈循环。如果没有经历过熊市,很多人是无法体会到熊市的巨大杀伤力的。
市场资金们当然可以选择各自有优势的领域展开角逐。有些人可能走入了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领域,有些人在每日短频快的主题概念股中运作;还有些人进入了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总之,在股市没有系统性机会的时候,保本基金也就卖得更好了。
现阶段,如果以救市的方式来谈论市场政策其实是有问题的。从93到96再到2003年,每一次市场走熊的时候,都以救市的方式来对待市场的下跌,往往以主观的愿望来看市场的下跌,往往在逃避市场在牛市欠下的债。如果不盲目的扩容、不盲目的增发,是不会造成这样的结局的。以救市的定位来面对当前的市场下跌,事实上还是走短期目标的路线,没有站在长期治理的高度来看问题。
中国股市一定要有大熊才有大治的勇气。一些长期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不会对投资者有任何的好处。如果不解决股市长期治理结构的问题,就算涨了一波,又如何,仍是个赌场。
那么,什么是股市的长期治理问题,那就是解决供求关系的问题。如何保证供应的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者的素质,才是关键。从供给的角度而言,上市公司如果都是想着圈钱,那么,这个市场是不值得投资的,因为上市公司从来都没有想过回报投资者,就算是被迫分红,也是为了再融资,因此,这样的公司根本不能让它上市,而要禁止它上市。那么如果选择那些愿意分享上市公司利益的企业家呢,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有一个体系来控制和监督。从上市的筛选、到企业的上市融资和分红,再到企业的退市,整个机制既要做到市场化,又要做到严格化,不能随意靠人为地影响来调节监管力度。
现在的市场就是缺少市场自我的调节能力,跌了就要救市,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跌,这才是救市的错误之处。如果不找到病因,就随乱吃药,会吃死人的。现在的股市不能病急乱投医,更需要调理,毕竟中国股市太年轻,还没有太多的规矩可循。该跌的时候就得跌,跌出来的机会;该涨的时候,就会涨,涨出来的风险。因此,保持一颗淡定的心理来看待市场的调整才是理性投资者的根本。
胡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