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副总监:玩瓷收字 恬淡人生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私募,艺术品,收藏,投资
  • 发布时间:2013-01-28 13:13

  “我迷上艺术品收藏投资,大约可追溯到八九年前大学毕业的时候。屈指数来,在这上面我的总投资大约为150-200万元人民币,目前的总市值当在600万元左右。”气质儒雅、戴着黑框眼镜的程灏云日前在他位于上海西区的办公室里接受《投资者报》专访时显得颇为志得意满。

  从拍卖会转战东台路

  “我一直喜欢诸如古文、国学等传统文化,这也是我进入艺术品收藏大门的助缘。当时的女朋友是一位记者,经常会参加一些拍卖会采访报道,有时也拉着我一块儿去。2002年的时候拍卖会的规模都很小,陶瓷拍品在我看来也很便宜,许多都是企业或个人破产抵押的物品。其实我当初没有任何收藏投资的理念,瓷器中就认识青花瓷,认为景德镇的东西就是中国最好的瓷器了。对于这么多价廉物美的‘宝器’,我马上萌发了拥有它们的念头。”

  他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件藏品是民国的花瓶,当时花了300块钱买入,后来经鉴定为赝品。“2002至04年,我的收藏兴致日益浓厚,除了拍卖会,我还经常到沪上的东台路去淘宝,最喜欢的就是清代的瓷器笔筒和水洗,都是一些易于放置的小件。当时民国的小件大概两三百元可以买到,清乾隆末年的恐怕要1000元才能拿下。陶瓷最好的年代是清朝雍正年间,那时候的物件也是我重点收藏的对象。”

  碎瓷片升值潜力大

  程灏云说目前收藏的主力品种是碎瓷片,因为它们单价低,升值潜力很大。 “目前我拥有的瓷器有大约40件整件,但碎瓷片却有几千片。这其中宋朝钧窑、定窑、龙泉窑的都有。我专门找人定做了红木的画框,花了大概5万元,把它们都安置在里面欣赏,基本上单片价格都在千元以上,前阵子有藏家要出五六十万元把这些画框都买下来。我记得当时在东台路趴在一堆脏瓷片堆里老半天,淘得一块钧窑茶盏的一个角,花了25块,现在价值应该在万元以上。碎瓷片里的极品当属汝窑,因为小小一个碗的整件就要上亿,不过我从未见到过。”

  他认为目前瓷器整件已经严重脱离基本面了。“搞我们私募这一行的,从基本面出发判断投资价值是基础的理念。那些清朝花瓶过去两三万元就可以收下,但现在动辄要20万起价,实在意思不大。因此我现在不太会追高买入瓷器整件,而是希望主要能在交换、换购中盘活现有藏品的价值,以强汰弱。”

  但他依然看好碎瓷片尤其是北宋年间瓷片的升值空间,“碎瓷片这东西没有一个明确的公允价值,主要还是买卖双方心理预期标准的匹配度所决定的。过去我的藏品中有60%是赝品,后来随着眼力和经验的不断磨练,赝品比例下降到现在20%不到。”

  名家书法陶冶情操

  除了瓷器之外,程灏云对名家书法也同样痴迷不已。“画我只有一幅,是丰子恺的。为什么不收画?2010年日本出了一种全息打印机,打印出来的画连专家都无法辨别,足见画作市场的诡异莫测。我从2006年开始收藏名家书法,比如当时曾经花了5000元买的何绍基的字,现在价值三四万元。这是一个相当有风骨的人物,做官不如意,但为人清高、气质很好,也字如其人。目前我的名家书法藏品总共有三四十幅之多,也算小有规模。”

  近年字画拍卖市场的一路飙升也成为困扰程灏云收藏的一大障碍。他去年在北京永乐公司的秋拍书画专场上参与竞拍一幅“垂涎已久”的文徵明写的扇面,到了50万的心理价位后便不敢再追高了,结果眼睁睁看着它成为别人的囊中之物。结果他为此下了决心:只要东西合适,再贵的也买。另一个困扰他收藏的因素是保管费的居高不下。目前这几十幅字画委托专业的公司场地保管,一年要五六万元,抵得上一个普通白领的年薪了。

  “但又不能放在家里。瓷器吧,好歹能在家里摆着。一旦着了火,瓷器还不至于荡然无存,但字画就不一样了。我听说上次上海胶州路大火,有一位住户家里被烧掉两幅唐伯虎的画作,还有一些红木家具,这个损失就惨重了。”

  收了这么多名家书法,程灏云突然爱上书法,自己也开始练字了。“小时候是爸妈硬逼着练字,但自己脾气很犟,把纸笔都烧掉了。但自从开始收字以来,慢慢的练书法成为他闲暇时的一大爱好,练气、修心、提高修养,同时还焚香,恬淡的生活对于他而言是这样妙趣横生。恰好丈母娘也喜欢练书法,一老一小之间又多了些共同话题。至于爱妻,对他花费如此巨大来收藏一度有阻力,“但这也是需要时间来教育的嘛,现在她也慢慢喜欢上瓷器,还会自己花个一二百元买些小摆件,当然都是赝品。”

  “艺术品收藏与私募股权投资有一些共通之处,其一是把握基本面,其二是对估价的准确判断,这都需要不断训练。收藏是我的长期爱好,目前可以说我已经完成了第一步原始积累,相信90%的玩家都走不到这一步。接下来就是资产置换,抛掉升值潜力小的,买入升值潜力大的。我目前就读长江MBA,我们的一位授课教授叫梅建平,他创立的梅摩艺术品指数我觉得很不错。他也会介绍一些高端的藏家给我认识,我们既是师生,也是同道好友。当然现在再想证明自己比别人聪明(亦即捡漏),已经不太现实了。我们能参与的就是那些仍有较大升值潜力的品种,赚炒上去的钱。”

  (注:应本人要求,文中受访者姓名为化名)

  《投资者报》记者 蔡臻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