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繁荣如何制造的?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实体经济,金融
  • 发布时间:2013-04-25 11:02

  进入2013年之后,随着主要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不断加码,各国股市保持强劲复苏的势头。3月5日,道琼斯指数收盘于14253.77点,一举超越危机爆发前的最高水平(2007年10月),并在之后四个交易日连创新高。标普500指数则在3月9日报收于1544.26点,距危机爆发前的历史最高水平仅一步之遥。

  美国股市并非繁荣的特例,在今年头两个月,MSCI发布的测度全球主要国家证券市场表现的全球指数已经上涨了5%。其中,表现最抢眼的是日本,两个月累计涨幅超过15%,基本恢复到雷曼公司破产前水平。

  如果单就金融市场来看,似乎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即危机的阴影正在逐步散去。但若仔细考察各国的实体经济状况,不难发现,真正意义上的复苏或还有待时日。

  从美国的数据看,实体经济的确有改善的迹象,特别是在就业方面,申领失业金人数连续小幅下降,计划裁员数也步入历史低位。但即便如此,失业率仍维持在7.7%的高位,仅比上年同期低0.1%,距离美联储6.5%的政策目标尚有不小的差距,更不用说危机爆发前低于5%的水平。此外,尽管实体面有乐观因素,但美国企业的投资需求依旧低迷,这对实体经济的全面复苏形成了较大的制约。

  日本方面,2012年四季度GDP增速仅为0.1%。2013年1月经常项目逆差3648亿日元,虽好于预期,但仍高于前值水平。

  总体来看,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各国金融与实体经济相背离的情况日趋明显。根据《经济学人》杂志所列举的数据,在1949年以来美国7次大牛市中,2009年之后的这次上涨所对应的实体经济状况最糟糕。金融市场的高度繁荣,并未伴随着实体经济的全面复苏。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对于理解后危机时代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联,以及经济发展的前景有着重要意义。

  在我看来,造成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背离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从长期来看,是因为金融体系功能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的经济学框架中,金融体系只是作为融资的中介而存在,为实体经济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实体经济必然高度相关。而如今,金融体系的功能逐步从单一的融资,扩展到资产、财富管理,金融交易本身,成为人们保有财富或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关联由此日渐松散。

  其二,从短期看,是宽松货币环境使然。危机以来,主要经济体无一例外地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基准利率几乎都接近于零,同时各国央行纷纷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无限制地向市场供给流动性。在经济结构调整尚未结束、实体经济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极低的资金成本并未带来企业投资的增长,更多只是给金融投机提供了便利。极低成本的资金先是流向风险较低的国债,造就了一轮国债牛市。之后,随着欧债危机风险的逐步释放,以及美日宏观经济数据的改善,资金开始转向风险较高的股票市场,带动了全球股市的繁荣。

  至此,基本可以认为,目前的股市繁荣,并不意味着此次危机结束,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复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实体经济仍然低迷的情况下,一昧依赖货币扩张来解决问题,除了制造虚假的繁荣外,还可能为新一轮的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本文标题为编辑所编,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文|曾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