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家族 光环散去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松下,幸之助
  • 发布时间:2013-04-25 14:04

  卖楼渡难,松下并不是第一个。

  3月12日,松下电器以5.36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其位于东京的总部大楼。根据协议,未来10年松下电器将以租赁形式在该大楼继续办公。松下电器表示,此举是为了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

  受到韩、中等国消费电子公司的冲击,这家行动缓慢的老牌公司近几年陷入了持续的亏损。2011与2012财年,松下电器分别巨亏94亿美元和96亿美元。如今,在这家狼狈不堪的企业身上,人们已经很少看到当年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影子。

  进取

  没有人会想到,面对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少年“经营之神”居然做了逃兵。

  这还要追述到幸之助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在外打工的父亲要他到大阪当学徒。于是,年仅9岁的幸之助来到大阪,在一家自行车店做了六年学徒。六年的点滴磨练塑造了幸之助一生的特质。有一次店内员工集体照相,幸之助没能赶上,竟然因此哭了起来。见此,老板娘专门带他到照相馆补拍。直到晚年,幸之助还十分珍爱这张与老板娘的合影。老板娘的仁慈使这位困苦少年深受感动,更影响了之后他对待员工与社会的态度。

  1910年大阪市开始开通电车。17岁的幸之助看到了电气的未来。他单纯地认为,有了电车,自行车的需求就会减少。于是,他选择了偷偷离开。随后,他进入一家电灯公司做电工助手。三个月就被提升为工头。1917年,24岁的幸之助已经成为公司的检查员,但他对这份别人羡慕的监督工作并没有多大热情。

  创业源自一次微小的机会。通过琢磨,幸之助做出了一款新型的灯头插座。凭直觉,他深信这款插座有广泛的用途,但是,上司否定了他的发明。年轻气盛的幸之助辞了职,凑了200日元,招来内弟井植岁男(三洋电器创始人)和几个年轻人,开办了自己的小作坊。

  最初,他们到各个电器店去推销,可费尽口舌只卖出去100多个,收入10日元。正当一筹莫展之际,接到了一笔制作电风扇底座的订单,买家承诺只要做得好还会后续订货。于是,他们开始没白没黑地赶制,完成了首笔订单,形势得到了扭转。

  终于,新式灯头插座得到了大阪市场的认可。但问题接踵而至。当产品进入东京时,东京的店家通过压价甩卖,试图把他们排挤出去。没办法,幸之助来到东京,拿着地图,一家一家找销售商谈。为了省钱,他都是坐夜班车到东京,奔波一天,再坐夜班车返回大阪。终于,小作坊渡过了又一难关。

  创业维艰让幸之助明白了,产品好之外,市场承认和用户满意也非常重要。

  1923年,幸之助用新型干电池制造出弹头型自行车灯。为了促销,他把产品寄放在自行车店,开着灯演示,看到底能亮多长时间。这一举动吸引了大量购买者。原来“从制造商到销售商到顾客”的销售顺序改变为“从顾客到销售商到制造商”的订单模式。新的经营方式诞生了。

  上世纪30年代初的大萧条袭击日本,多数企业都在裁员,松下的销量也仅存一半。公司高层来找幸之助商量裁员问题。经过认真考虑,幸之助提出:工人一个不裁,工资一分不减,但产量减半,全体动员从事销售。两个月后,库存消化完毕,松下的生产恢复了正常。

  日本战败后,松下电器被列为清查对象,幸之助也因制造军品被撤销职务。松下工会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签名请愿运动,要求幸之助留任。经过数年交涉,幸之助终获留任。但松下电器已经长期生产停滞,几近破产。这一次,幸之助不得不做出裁员决定:公司由1.5万人减少到3500人。这也是幸之助一生中唯一大面积裁员。

  1956年后,松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幸之助当时计划五年内营业额翻四倍,即由200亿日元增加到800亿日元,最终达到了1000亿日元。此后数十年,从白电到厨卫、从音箱到建筑装修,松下成为日本甚至世界的知名品牌。

  传承

  与父辈的经历类似,松下幸之助的儿子没能保住,最终只养大了一个女儿。日本历来有让女婿、养子接班的传统。承袭这种习俗,幸之助招平田正治入赘,随后改名为松下正治。

  松下正治是一位日本伯爵的次子。66岁的松下幸之助退居二线,出任会长(董事长),松下正治正式接手社长(总经理)职务。松下正治很好地继承了松下幸之助的经营思想,尤其致力于海外网点的建设,这为松下国际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松下正治把松下电器打造成产值超过1万亿日元的大型电器制造商。

  2012年7月,在松下正治的追悼会上,时任松下社长的大坪文雄在追忆这位99岁的逝者时,如此措辞:“松下电器如今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业务,我想向先生为我们打下的基础致以深深的谢意。”

  松下正治的长子松下正幸,曾被松下幸之助视为公司第三代“掌门人”,进而对其着意培养。这让正幸备感压力。最终,幸之助打破了传统的小家观念,一切以公司发展为首要,安排山下俊彦出任社长(松下正治升任会长)。而松下正幸的最高职务,不过是松下电器副会长。

  在松下公司“250年的企业战略规划”中,幸之助写入这样一条原则:松下家族持有的股份不能超过8%,要实现股权社会化。加之日本政府向富人征收巨额遗产税,到1999年,整个松下家族在松下电器所占的股份只剩下3%。

  山下俊彦原是松下电器一名普通雇员,但对公司因循守旧等弊端看得很准。就任社长的第二年,他安排平均年龄70岁的4个副社长退居二线,以便更换“新鲜血液”。加上对研发的重视,松下迅速由“守势”经营转变为积极进攻。1983年,松下电器的利润总额比6年前几乎翻了一番。1986年,山下俊彦升任会长。这是松下电器首任非家族成员出任会长。自此,选贤不选亲这条规矩牢牢在松下电器扎了根。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制造企业纷纷陷入困境,松下也未能幸免,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掉了队。到2001年,松下电器9000种产品中,能在市场占先的只有120种,其市值缩水到不足索尼的一半。

  也在这一年,松下电器终于发起革命,家族成员全部退下来,只保留荣誉会长的虚职,由中村邦夫担任社长。

  松下幸之助曾反复强调,有效管理的关键在于“每日更新”以及迅速应对变化。中村秉承这一思想,提出“除了松下幸之助的管理理念外,什么都可以变”。

  终身雇佣制是日本企业的特色。但在一个只进不出的系统中,人的惰性必定会不断发酵。中村宣布实施提前退休计划,结果1.3万名日本员工下岗,这对松下员工造成了极大触动。此外,松下也不再根据资历,而是按能力和业绩任用人才。中村说:“如果所有50岁以上的人,包括我自己都离开公司,松下马上就会复兴。”

  2001年,松下将传统装配线生产改造为单元生产,结果每名员工的生产率提高90%,交货周期缩短了40%。到2007—2008财年,松下净利润增长了30%,营业利润创下了22年来的新纪录。但松下还是没能彻底翻盘。最近两年,松下再次大规模裁员高达4.6万人。2012财年,松下电器未能向股东分红,这是1950年以来,时隔62年的又一次不分红。

  或许,除了松下幸之助的管理理念外,这家企业还有更多需要改变的地方。

  文|本刊记者 赵福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