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M2寻找个人理财方向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M2,理财,股市,楼市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4-25 16:42
内生货币可认为是潜在购买力,它的走向与个人投资走向拟合程度的高低,决定了投资人是否能盈利。
随着国家经济信息数据的定期披露,我们越来越熟悉GDP、CPI、PPI等数据了,每个月都能看到国家统计局进行公布,并判断着这些数据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而近期一个数据的公布却引起了大家的广泛热议,即2012年年末,广义货币增量M2余额为97.4万亿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国的1.5倍。
这又是个什么概念?普通民众们懵了!
我们往常说工资增长快过GDP,理财跑赢CPI,那这回M2与我们老百姓又有什么关系?它数值高涨的同时我们又该对个人的财富进行什么样的投资?
M2-M1的流向决定投资方向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向读者提供了关于M2 高涨的原因猜想之一--国内原因是个人及企业房屋贷款、专注于二级市场的投资基金,以及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等三个项目吸纳了大量金融机构内部所产生的内生货币(M2-M1)的结果。这部分内生货币可认为是潜在购买力,它的走向与个人投资走向拟合程度的高低,决定了投资人是否能盈利。
我们知道M2-M1的流向除了房市、股市、理财之外还有境外储备和流通,但后者我们暂不考虑--那是央行需要考虑的事情。于是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我们只需结合前三者各自的特点与风险即可选择我们的投资方向。
股市:变现能力强,风险高
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说:无论何时何地,物价都是货币现象。如果将该结论套用在我国股票市场上,也是十分合适的。在已经过去的20年里,股市已成为货币供应量的“温度计”。
老陈是个有着十几年炒股经验的资深股民,平时没事总喜欢琢磨,20年来股市的潮起潮落就让他琢磨出了个“规律”:每当M2的增速比M1的大5个百分点以上时,股票指数即开始走入牛市,而当它们的差逐渐缩小,股市就开始见顶,尤其当M1增速达到22%左右高度时,股票指数就开始下跌。股市周期与货币供应量的周期变动吻合得相当好。
结合自己琢磨出的“规律”,在2007年12月当统计局公布新的经济数据时,老陈就觉得当时的股市行情可能已经接近尾声了,因为M1增速已经在20%之上持续了数月时间,估计储蓄搬家的情况即将减缓,股市的持续上涨已经难以为继。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正是基于自己对股市的一系列研究,让他在2007年中从股票市场退出,避免了2008年残酷的大熊市。
当然,遗憾也是有的。当股指在2008年底跌到1700点附近时,货币供应量指标M2的增速比M1的高10多个百分点。当时应该是市场的最低点了。但老陈犹豫再三,鉴于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担忧,他采取的保守的策略--不参与。但事后观察,“规律”真的再次被应验,截至2009年5月底,股指反弹了40% 多,300只股票涨幅超过1倍。
为什么我国股市运行呈现这样的“规律”?
老陈认为,按照一般常识,当M2 增长速度超过M1时,说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活跃程度在下降--此时,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应该是下降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什么会出现股指大幅度上涨呢?原因在于政策的干预,每当经济出现疲态,政府即会出现货币放松,多余的货币首先选择进入股市,推动股市大幅度上涨。启动股市已经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工具之一。
因此,上述现象与其说是股市运行的“规律”,还不如说是我国宏观调控的规律。这个“规律”的存在还说明,政策之手依然对股市进行干预。
因此,掌握这个“规律”后,对于那些短期变现能力强同时又能承受高风险的投资者而言,股市是最值得投资的。
楼市:风险小,适合中长期投资
2012年11月份和12月份楼市的“翘尾”收官好似冬天里的一把火,在严冬里点燃了楼市的春天。2013年的楼市将走向何处?正当市场普遍持乐观预期时,新“国五条”在两会召开前夕突击公布,对市场各方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二手房市场方面,由于“国五条”将交易个税按差价的20%征收,全国各地多个城市的房地产交易中心,迎来了一波集中过户的高峰,部分地区的成交量也突然放大。一手房市场,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出现了成交活跃的现象。
3月2号是周六,记者走访了北京的一些房屋中介,发现相比较急着提前交易的,更多的则是打听和观望。记者在店里发现,十几平米的门面里挤满了人,都是来询问关于二手房政策的,工作人员回答问题都来不及,手边电话也在响个不停。中介公司的人员介绍说,从新“国五条”发布开始,各家门店都很忙,很多顾客都是冲着“国五条”来打听市场的。
也有精明的房地产商,已经把“国五条”作为自己新盘的卖点。记者手机上就收到了一条某楼盘的促销短信:“多掏20%买旧房,不如直接购新房……”
于是记者又到位于北京北四环亚运村的一家新楼盘销售点,发现前来咨询的购房者有二十几位,现场的售楼小姐感叹,这都已经是好几拨了。其中一位正在排队的吴女士是给儿子来选婚房的,她本来是想在市区买一套二手房的,“昨晚看新闻说二手房要交20%的税,哪吃得消,跟儿子商量一下,还是来看看新房吧。”
记者现场采访了几位选房的买家,对于“国五条”,大家觉得,政策会对炒房行为予以打击,有利于商品房市场从投资向住宅的回归。但也有买家表示,新政策增加了购房成本,一刀切让“改善族”情何以堪。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国五条”出台后较多专家仍预计,一段时间内中国房价既不可能暴涨,也不会暴跌,很可能是一个平稳上升的趋势。如此情况下,金融机构内部所产生的内生货币仍可能源源不断地进入房地产市场。对于不追求快速变现能力的投资者仍可考虑楼市投资。
银行理财:风险小,变现能力较强
2012年,我国针对个人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达28239款,较2011年上涨25.84%,而发行规模更是达到24.71万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45.44%。
这或许只是数字上的意义,但当我们发现身边的亲戚朋友或多或少都有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这些数字就和我们有关系了。
“我爱人老数落我,嫌我绝大部分的存款都买了银行理财产品。”记者一位在北京外企工作的朋友郑先生告诉记者,“没办法,股市风险大,信托起点高,其他投资我们又没时间和精力,只有银行理财产品最合适。”
郑先生第一次买理财产品是3年前,虽然是一款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结果到期后收益很不错。这一来,郑先生尝到了甜头,开始关注起了银行理财。3年下来,他大概买了八九次不同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只有一次没有达到预期收益,20万元本金半年下来只拿到65元收益,但也没有亏本。
郑先生也明白,家庭投资应该分散风险,但事实上,只要存够了买理财的门槛资金,他就马上买进,毫不犹豫。
“没办法,现在理财产品很火爆,看中哪款理财产品,都得守在电脑前,秒杀式地抢,只要稍微晚些,高收益的肯定全卖光了。”郑先生说。
对于风险,郑先生有自己的分析:虽然去年媒体报道过多起和银行理财产品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兑付风波,但从产品性质上看,事件所涉产品多是银行代销的产品,而非银行理财产品本身。加之今年年初理财专家就预计上半年我国货币政策不会出现大的变化,银行理财产品的总体收益率将保持2012年下半年的水平。因此郑先生坦言,“没有意外的话,2013年我还会将银行理财进行下去。”
目前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绝大部分以资金池的方式运作,由于期限错配,要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兑付,只要银行能通过继续出售理财产品获得资金补充,整体上就不会出现理财产品的违约。未来,银行会变着法儿地推出各种名目的理财产品,而银监会由于之前的兑付风波也会加强监管,因此2013年的银行理财市场只会花样更加繁多,短时间内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稳健型的投资者或可参考郑先生进行银行理财产品投资。
文|《小康·财智》记者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