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一家经营困难、制造太阳能晶圆和面板的中国企业“江西赛维太阳能高科技公司”(LDK Solar)宣布其应付的公司债短缺了2400万美元。在那之前,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Wuxi Suntech)因为违约拖欠了5.41亿美元公司债支付款项,而在今年3月宣告破产,尚德是全世界最大的太阳能面板制造商的主要营运子公司。
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并非偶然。因为正当全球太阳能面板市场的问题重重之际,中国政府开始减少之前为了协助这个产业大幅扩张而提供的补贴。
从2008年开始,通过政府的补贴,中国太阳能面板产业的制造产能成长了10倍,导致了全球大幅供过于求。中国制面板大量出口,造成全球价格下跌了75%。2012年,中国前六大太阳能公司的负债比率全都超过了80%。我们的研究显示,如果没有政府的补贴,这些公司就会破产。如果中国政府坚持停止资助亏损的太阳能面板制造商,并且支持重整改造这个产业,那么未来一定还会发生更多的企业破产与重整。
看到中国政府重新思考对于太阳能面板产业的资助,虽然令人感到欣慰,但不能把这解读成中国政府反转了原本积极补贴目标产业,以便称霸全球市场的政策,否则就太愚蠢了。
政府补贴导致产业崛起
过去5年以来,我们检视了中国如何从原本一个全球小角色和净输入国,迅速在中国不具备劳动成本优势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变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制造国及出口国。我们目睹了工业化国家转为把大宗物资及废弃物品出口到中国。2000年时,劳力密集型的产品占中国所有输出商品的37%;到了2010年,这个比率下降到了14%。
同一时间,从2004年到201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科技先进产品年成长率达到16.5%,而美国所出口的类似商品每年只成长了11%。单单在2011年,相较于美国出口到中国的科技先进产品,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同一类商品多了560%。同时间,美国对中国在废弃物料上的年度贸易顺差从2000年的7.15亿美元,增加为2010年的84亿美元。
政府补贴厂商生产科技先进的产品,以低于外国制造商的价格出售的做法,助长了中国贸易的实力。2000年以来,中国出口商品的价值成长了超过3倍。2009年,中国超越了德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出口国。2010年,中国取代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的制造国,而且中国的外汇存底成为全世界第一。去年,中国则取代了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依据出口以及进口货物的总量来衡量)。
我们研究的中国产业,包括太阳能、钢铁、玻璃、造纸以及汽车零件业,劳动成本占生产成本的2%到7%之间,大部分的成本是进口的原物料和能源。生产的业者,大多数都是没有经济规模的小型公司,但中国产品的售价通常比美国或是欧盟的同类商品便宜25%到30%。
我们发现,中国企业之所以能这么做,就是因为中国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提供补贴。政府补贴的形式包括免费或者低成本的贷款;人为调整的廉价原物料、零件、能源和土地;以及政府支持研发活动和购买科技。
自从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之后,每一年该国制造产能的扩张,有超过20%由政府补贴经费。国家相当愿意为缺乏经济效率支付代价,以达成政治、社会、经济以及外交上的目标。庞大的中国政府补贴导致了全球大量产能过剩,增加了出口,压制了全球的商品价格,而且造成其他国家的产业基础空洞化。
实例:钢铁业及造纸业
以钢铁业为例。2000年时,中国是钢铁的净进口国,占了全球进口量的13%,全球生产量的16%。到了2007年,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消费国以及出口国。原因就是,从2000年到2007年,中国政府对钢铁业的能源补助总额达270亿美元。今天,中国生产的钢铁占全世界产量的一半。即使中国的钢铁产业高度分散,缺乏经济规模或是技术上的优势,但中国制钢铁的售价还是比美国和欧洲的产品便宜了25%。
同样的,从2002年到2009年,330亿美元的政府补贴,协助了中国纸类产品的生产成长为原来的3倍,取代了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纸类生产国;即使中国的造纸产业缺少经济规模,地理分布相当分散,而且中国的每人平均森林数量是全世界最少的国家之一。虽然中国的造纸业必须进口大量的纸浆和回收废纸(大多数是来自美国),但中国纸类商品的售价仍然远低于美国和欧洲。
其他国家必须反击
其他的独占企业也一样,当国际竞争趋缓时,中国的企业便会提高商品的售价。
由于中国政府大量补贴这几个产业,因此自由贸易并不存在,市场机制也失灵。为了生存下去,美国和欧洲的企业必须寻求政府的支持,好让中国市场开放,同时在本国市场内,保护自己不会遭遇补贴商品的不公平竞争。而且,各国政府和各个贸易阵营必须要留意这些呼吁。如果它们不大幅增加对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压力,中国补贴就会持续严重损害其他国家的经济。■
(本文作者乌莎·哈利是美国西维吉尼亚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以及该校罗宾斯全球商业与策略中心主任。乔治·哈利是新港大学营销学教授,以及该校国际产业竞争力中心主任。译者:苏伟信)
BY乌莎·哈利、乔治·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