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还要看周期股

  最近笔者去了一趟山东,去调研中国传统型企业的发展潜力。可以想象得到,过去三十年,中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之快。但中国转型的路子导致了传统工业企业走入了调整轨道。但笔者认为,传统工业领域一样存在创新,而不是放弃。为了降低对高能耗、高污染的模式的依赖,这家被我们调研的大型的集团企业就正朝着循环经济的道路发展,我们预计它们在未来10年一样能够实现成功的转型。

  当前主流的思维将经济转型的成功与所谓的成长股画上了等号。事实上,这是个伪命题。如果中国经济转型就等于创业板的股票要翻番,那么,注定中国经济不会成功转型。在笔者看来,中国经济转型必须要靠大企业成功转型,如果中国传统的制造业都纷纷倒掉,恐怕依靠具备科技含量中小企业的成长也无济于事。美国经济的强大,不仅仅是因为他拥有一批高科技企业,更在于传统领域上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比如说埃克森·美孚,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企业,它难道不能体现美国经济的竞争力吗?中国的石油勘探技术难道不需要做新技术的研发吗?比如说可口可乐,一家经历了长久发展的食品饮料企业难道不能体现国家的竞争力吗?为何中国的白酒不能畅销全世界,而可口可乐却可以呢?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的转型绝不是市场目前主流所认为的,“从经济转型看,值得配置的领域将主要局限在服务(地产金融)、消费和新兴行业(环保、TMT、文化传媒、军工等)。”其实,这是对中国经济转型的误读。我们需要纠正的是,中国经济转型不能局限于消费型经济的发展,这样对中国的长远发展而言,将会是一次重大的战略决策失误。

  其实,等市场经历了极度悲观之后,回过头来看,或许中国经济的转型并非主流预期想象的那样的悲观,尽管实现到本世纪中叶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并不能一蹴而就,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也并没有结束。现在,依然可以看到很多大型工业企业保持着良好的经营态势,拥有稳定的现金流和盈利增长。我们认为当前影响市场大跌的原因并不能归罪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历史的比较来看,经济增速的放缓在全球范围内也并不一定导致股市走熊。

  由此可见,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段,宏观经济增速并不是决定市场涨跌的关键因素,它既不是影响市场走势的充分条件,亦不是必要条件,更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来看,市场情绪的变化才是影响股市走势的关键,宏观经济形势承担了“市场先生”的替罪羊的角色。当“市场先生”人为的放大了经济转型的悲观情绪之后,他就会忍不住卖出手里优质的筹码,而这恰好就是价值投资者期望出现的结果。

  智慧的投资者参与股票投资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巧妙的与“市场先生”做生意,远离市场,避免受“他”神经质的情绪的影响。但远离市场,并不意味着抛弃股票。像巴菲特那样,远离华尔街,回到乡下,像投资房子一样投资股票,在市场极度悲观的时候低价买入,之后就抱着不动,直到市场复苏、繁荣和等待另外一个乐观的极端情况出现。

  胡语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