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上的战争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科技
  • 发布时间:2013-08-08 10:58

  科技圈当下什么最火?

  进入2013年夏天以来,各个场合几乎每周都少不了的讨论主题是:可穿戴设备。

  作为“下一次计算革命”的主要承载者,随着高性能电池、更小更低功耗的芯片等技术的成熟,可穿戴设备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热门理念,迅速升温。一个基本确认的事实是,2013年正在被定义为可穿戴式设备的元年。

  “可穿戴设备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智能领域,在这个视野中创意无处不在。”近期在北京发布了两款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果壳电子CEO顾晓斌对《英才》记者称:“智能穿戴产品首批用户肯定是极客人群,但随着技术和理念的不断发展,大众化的产品越来越近。”

  正是这种大众化趋势造成了可穿戴设备的爆发。而从全球范围看,在历经了舆论爆炸、资本炒作和厂商跟风后,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已经从先行者试水,发展到了“全民大跃进”。

  真正竞争在手腕上

  谷歌、苹果、英特尔、微软、索尼、宏碁、戴尔、三星、百度、LG、飞利浦……这一系列科技互联网巨头名单的背后,现在都可以添加一个共同的新标签:可穿戴设备。

  说起来,谷歌的Google Glass应该是这一波潮流最先锋的引领者。自从去年的Google I/O大会上正式发布以来,这一未来感十足的超炫酷眼镜一直是最受人关注的明星。

  Google Glass集智能手机、GPRS、相机于一身,在用户眼前展现实时信息,只要眨眨眼就能拍照上传、收发短信、查询天气路况等操作。它的核心部件在镜框右上角最粗的部分,那里并排放置了一块微缩显示屏,一个720P画质的摄像头。此外还有触控板、陀螺仪、加速器、罗盘、小喇叭等组成的各种交互模块,并配有蓝牙、Wi-Fi和GPS。此外,谷歌有意打造一套围绕Google Glass的应用生态,用以支持其实现更多功能。

  不过智能眼镜“太高端”,目前真正竞争激烈的战场发生在手腕上。

  相比其他领域仍以概念产品为主,用于锻炼和健康监测的智能手环已经被消费者普遍接受了。Jawbone Up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阵健身热潮,全球类似产品达到了40余款;国内搭载百度云系统的咕咚手环也于6月中旬发货,并迅速积累了百万用户。

  这些产品的特点之一是,外形设计艳丽新潮、时尚小巧,且符合“软硬件结合”趋势——它们都拥有与智能手机匹配的云端服务,能够将记录情况上传到用户社区,与朋友互动分享,并针对每个用户的情况生成健康报告和建议。

  手腕上的战争更受人瞩目的领域是智能手表。

  除了还处于保密阶段的苹果iWatch,索尼Smart Watch、Kickstarter上的众筹明星Pebble、国内创业公司的inwatch等产品已经逐渐被公众知晓。淘宝上搜索“智能手表”关键词,显示结果超过4000条,价格从100元出头到2000元不等,大部分拥有触屏、Wi-Fi、与手机协同等属性,很多国内产品则兼具QQ、电子书、音乐播放器甚至打电话等“实用”功能,“山寨味”十足。

  相比这些默默赚钱的玩家,盛大旗下果壳电子是第一个高调发布产品的中国玩家。不同于索尼的Smart Watch、Pebble等市面上的智能手表产品,果壳的Geak watch是一个独立运行的Android设备,而不是智能手机的附庸。顾晓斌对《英才》记者表示:“我们专注于手表能做的事,智能手机的附属不是一个值得去重新做的产品。”

  科技公司外,Nike公司的Fuelband、迪士尼的MagicBand等腕带产品也因独具特色而备受关注。

  医疗健康接地气

  相比极客范儿很重的消费电子领域,在医疗健康领域可穿戴设备已经十分“接地气”了。

  今年5月初的互联网创业大会上,致景投资创始合伙人、Facebook早期工程师王淮谈到可穿戴设备时对《英才》记者直言:“现在玩可穿戴设备,一定要注重切实解决用户的真实需求,如医疗项目方面的前景和应用现状都不错。”

  事实上,作为体量巨大的医疗服务前端市场,健康管理的前景正在被逐步挖掘。除了各类健康腕表开始从健身和健康领域切入,传统的医疗健康管理服务自身也开始主动走向可穿戴模式。

  目前市面上众多智能手表产品中,2012年初上市的熙康两款产品相对成熟。

  一款针对运动健身人士,通过各类传感器记录使用者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热量消耗、行程乃至心率、体重等,并通过云端存储和社交网络进行监督分享;一款则针对病人或老人,可以让其接收到家人在手机端通过App设置的关爱提醒,并将测量数据上传到熙康网,形成健康管理报告。

  这两款打着“医疗健康”标签的智能手表来自东软集团旗下的熙康公司。

  值得注意是,这两种腕表产品都跟前文提到的Geek Watch、Smart Watch不一样,相比单独的智能化产品,它们通过连接各种传感设备“变身”为随身的数据采集平台。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东软熙康总裁卢朝霞教授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类产品直面消费者也许还需要市场培养,但在健康管理市场大家的接受程度要好一些。”

  此外在传统医疗器械厂商中,尝试将原有产品通过可穿戴设备+云服务模式重新定义的玩法越来越多,如九安医疗推出了手表计步器,苏州固锝则研发了针对性的健康监测传感器,乐心医疗也有独特设计的电子计步器等,“可穿戴+大数据+健康”的模式逐渐成为共识。

  随着云计算的迅速发展,可穿戴设备的计算能力将真正如影随形,成为人们“与生俱来”的能力。这也符合“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的断言:可穿戴设备将像上世纪80年代的个人电脑和目前的移动计算及平板电脑那样,成为推动时代的创新。

  文|本刊记者 冯海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