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的昨天、今天、明天

  • 来源:信息方略
  • 关键字:互联网,中国之窗
  • 发布时间:2013-08-28 10:26

  “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这是1987年9月14日,中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从此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要谈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从1986年北京市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University of Karlsruhe)合作开启中国学术网(ChineseAcademic Network,简称CANET)项目开始到今天,已经将近30个年头。

  在这二十多年里,中国经历了无数在互联网上的第一次:1990年,钱天白教授在SRI-NIC(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s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注册登记了中国的顶级域名CN,并从此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中国网络有了自己的身份标识;

  1992年12月底,清华大学校园网(TUNET)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中国第一个采用TCP/IP体系结构的校园网;

  1993年3月,当时的副总理朱镕基提出部署建设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简称金桥工程),首次在国家政策层面提出开展互联网建设;

  1994年5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了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推出中国第一套网页,内容除介绍中国高科技发展外,还有一个栏目叫“TourinChina”。此后,该栏目开始提供包括新闻、经济、文化、商贸等图文并茂的信息,并改名为《中国之窗》,门户网站雏形已现;

  1995年5月,中国电信开始筹建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8月,金桥工程初步建成,在24省市开通联网,并与国际网络实现互联;

  1996年1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并正式开通,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络开始提供服务;

  1997年6月,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组建了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并于11月发布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1997年10月31日,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29.9万台,上网用户数62万,CN下注册的域名4066个,WWW站点约1500个,国际出口宽带25.408M;

  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成立信息产业部,主管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8月,公安部正式成立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负责组织实施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打击网上犯罪,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1999年5月,在清华大学网络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组织CCERT(CERNETComputerEmergencyResponseTeam)。7月,中华网在纳斯达克首发上市,这是在美国纳斯达克第一个上市的中国概念网络公司股。

  如果说2000年网络应用步入了快车道,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分水岭,那么2000年后,中国互联网就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从2000年开始到2013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随着网吧的不断涌现,网络游戏开始全面爆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互联网从小众到普及的过程,再加上QQ、淘宝的出现,真正做到了将人们的生活在网络上互联了起来。

  2013年7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2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

  现象一:手机成新增网民第一来源

  截止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从2012年年底开始的半年间,共计新增网民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底提升了2.0个百分点。

  在2013年上半年的新增网民中,70.0%使用手机上网,手机成新增网民第一来源。在网民使用的上网设备方面,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增长到78.5%,而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比例则略有下降。手机作为第一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

  CNNIC研究表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一方面在于2012年中国政府在信息化推进领域的一系列政策方针和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成效逐步释放,宽带普及和移动网络建设等行动直接带动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另一方面在于3G、移动设备的快速普及和无线应用的多样化极大推动了手机网民的增加,促进了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并且,来自手机端应用的带动作用明显,基于位置的应用等一些属于手机上网的独特应用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手机上网的高比例也说明手机对互联网普及的促进作用非常重大,是目前互联网增长的主要来源。

  2013年上半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态势良好,各应用领域网民规模均保持一定增长。交流沟通类应用和信息获取类应用依然是手机端的主流应用,发展领先,尤其手机搜索和手机聊天工具网民规模增长最多。网络娱乐类应用和电子商务类应用渗透率相对较低,但领域内各应用的使用率整体看涨,尤其手机网络视频和手机网络支付使用率涨幅较大,成为亮点。

  现象二:网络即时通信网民规模增长最多,手机端发展超整体水平

  截止2013年6月底,我国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4.97亿,比2012年底增长了2931万,在各应用中用户增长规模第一;且使用率为84.2%,较2012年底增加了1.3个百分点,使用率保持第一且持续攀升,尤其以手机端的发展更为迅速。手机即时通信网民规模为3.97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4520万,使用率为85.7%,增长率和使用率均超过即时通信整体水平。

  聊天是即时通信产品最基础的功能,满足的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沟通需求,在用户间完成了信息的传递工作。因此较其他互联网应用,即时通信更具有大众化的特点,这为其奠定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其次,随着即时通信产品功能不断地拓展,产品已不再仅仅起到交流沟通的作用,而是正在从聊天工具向综合平台转变。平台中除了基础的聊天功能外,购物、支付、游戏等服务的引入为即时通信产品搭建一个良好的生态圈。即时通信功能不断创新,提升了用户体验,带来新用户,也增强了用户粘性。

  在网络即时通信中,手机即时通信网民数为3.97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4520万,半年增长率高达12.8%。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为85.7%,较2012年底提升了1.8个百分点。手机即时通信网民规模增长率和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均超过即时通信整体水平。手机即时通信产品集交流沟通、信息获取、社交、游戏、电子商务、支付于一身,一切服务都可在其中完成,使其具有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

  现象三:PC端娱乐类应用增长乏力,手机端成重要突破点

  相比2012年,各网络娱乐应用的网民规模并没有显著增长,使用率变化不大,网络游戏的使用率甚至略微下降,整体行业发展放缓,手机成为重要突破点。手机网络音乐、手机网络视频、手机网络游戏和手机网络文学的用户规模相比2012年底分别增长了14.0%、18.9%、15.7%和12%,保持了相对较好的增长率。

  截止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络游戏网民数为1.61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2187万,半年增长率为15.7%。手机网络游戏使用率为34.8%,较2012年底提升了1.6个百分点。

  然而,手机网络游戏市场在持续发展的同时,仍然面对诸多问题。首先,受终端设备的影响,手机网络游戏用户体验不如客户端游戏。其次,碎片化的特征使收集网络游戏社交性不足,游戏用户往往只停留在浅度社交,无法满足用户深度社交需求。再次,手机网络游戏开发门槛低使得手机网络游戏数量越来越多,但却使收集网络游戏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用户对游戏黏性降低,大大缩短了手机网络游戏生命周期。

  现象四:手机端电子商务类应用使用率整体上升,手机支付涨幅最大

  电子商务类应用在手机端应用发展迅速,领域内各应用的使用率相较其他类应用涨幅都更大,其中手机在线支付使用率的涨幅最大,相比2012年底增长了3.9个百分点,网民规模增长了43.0个百分点。此外,手机购物、手机网上银行、手机团购的使用率相比2012年底分别增长了3.3%、2.7%和2.1%。

  2013年上半年,手机在线支付市场发展迅速,其网民规模在商务交易类应用中增幅最大。与此同时,手机支付环节用户体验的提升,从侧面推动了手机网络购物市场的繁荣。

  截止2013年6月底,手机在线支付网民规模达到7911万,使用率提升至17.1%,与2012年12月底相比提升3.9个百分点;手机购物网民规模达到7636万,使用率为16.5%,较2012年12月底提升3.3个百分点。

  手机购物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使得网络购物网上支付能够随时随地的发生,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原因。其次,由于手机屏幕的增大和网页设计的优化,手机网络购物的用户体验在逐渐提升,用户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与日俱增。最后,二维码、条形码、比价搜索等移动App的发展和手机支付的完善,大大缩短了移动购物的时间和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吸引用户购买,带来手机购物的增长点。

  在稳增中求变

  截止2013年6月底,我国博客和个人空间网民数量为4.01亿,较2012年12月增长了2839万。使用率达68.0%,也较2012年12月增加了1.9个百分点。

  近几年,博客的活跃群体已由早期的草根化向精英化转变,博客内容也由通俗化向专业化转变。而由于经营专业化博客的成本较高、专业知识要求也较高,导致普通网民主动发布博客的积极性逐步下降,将互动更多的转向了微博等社交网站上,网民较习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交流沟通和自我展示,因此博客的网民数近年来呈乏力增长。截止2013年6月底,网民中仍在使用博客的网民占比仅为17.8%,网民规模约为1.0亿人。部分个人空间网站完成了向社交网站的转型,满足了用户的社交需求,因此用户数量一致保持增长之势。

  微博的活跃用户数在经历了2010-2011年爆发式增长后,从2012年开始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期。现在的微博已经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微博从满足人们弱关系的社交需求上逐渐演变成为了大众化的舆论平台,越来越多机构及公众人物都通过微博来发布和传播信息。微博集娱乐、休闲、社交、营销于一身,满足了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里弱关系低强度的上网沟通需求,吸引快乐大批重度用户。但目前各种网络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分流了部分微博流量。

  2013年以来,微博平台与一些互联网资源和平台联通,微博扮演的角色将会扩展。微博作为一个重要的移动应用入口,与其它行业合作互通,是微博扩大影响和实现盈利的重要方式之一。截止2013年6月底,我国微博网民规模为3.31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2216万,增长7.2%。网民中微博使用率达到了56.0%,较上年底增加了1.3个百分点。

  严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